首页 > 美文欣赏 > 缅怀父亲

缅怀父亲

■郗剑强

2019年12月27日,农历腊月初二,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从入院到安然长眠仅仅只有68天。父亲走时,再过2天就是他75岁的生日,再过29天就是阖家团圆的农历春节。父亲走了,电话簿里父亲的电话号码成了永久的空号,电话的另一端再也听不到父亲那“注意身体、吃好饭、不用挂念我”没完没了的“唠叨”了……

父亲生于抗日战争结束前的1945年元月,听到了抗战胜利的喜讯,目睹了解放战争的较量,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体会了土地改革的沧桑,饱尝了十年文革的酸楚,领略了改革开放的成就,感受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变化。父亲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砥砺前行、不断壮大的奋斗成长史缩影。

父亲学生时代聪颖好学、乐观向上,热心集体活动,对乐器特别感兴趣,吹、拉、弹、奏样样拿手,兼职了校学生文艺宣传队工作。尽管品学兼优,但限于家庭成分,高小毕业后只能弃学务农。回到农村的父亲参与了南谷洞水库、红旗渠和红英会水电站的修建,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泥瓦匠,是红旗渠精神“战太行”的亲身经历者。谈到那段经历,父亲总是感慨万千。前几年有人采访他关于红旗渠修建经历时,情到深处,他热泪盈眶,当谈到当代红旗渠精神时又激动得眉飞色舞。

改革开放后,父亲不满足起五更得黑挣工分的日子,要走出大山去闯闯外面的世界。这在当时是不提倡的,但倔强的父亲却背起铺盖卷义无反顾地翻越重重太行山到山西做了一名建筑工。为了能够让家人分上队里的口粮,父亲每天要交给生产队两元钱(当时壮劳力每天在生产队劳动,最多挣12工分,相当于四五角钱)。清楚地记得1984年父亲过年回来时,肩上扛着一部他用全年积蓄买的、还未拆包装的“金星”牌14吋彩色电视机。那年除夕,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百多人围坐在院子里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朱时茂和陈佩斯的小品《吃面条》、马季的单口相声《宇宙香烟》令人捧腹大笑,至今难以忘怀。

父亲在外当建筑工人期间,村里组建了一个落子剧团,人手短缺,而这恰好是父亲的强项。村党支部书记三番五次到山西请父亲回来,条件是给我家批一片房基地。考虑到当时一大家子十余口人挤在一座不足二分地的矮旧小院子里,作为长子的父亲回了家乡。父亲的勤奋使他很快从一名二胡手到司鼓手,并负责剧团里的日常事务。剧团从乡村演到县城,从县城演到城市,足迹遍布晋、冀、鲁、豫、陕等省。所到之处,很受戏迷们的欢迎,父亲乐此不倦。演出之余,父亲带领全家老少翻盖老房子。家里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而父亲却明显消瘦了许多、苍老了许多。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和多种娱乐媒体的广泛发展,古老的戏曲演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父亲又背起行囊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建筑工地,一干就是20多年。这期间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了使父亲安心在外打工,母亲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服侍爷爷奶奶、照顾子女上学、田间耕作的重担。建筑工地上,父亲为了多挣一分工,不知要比别人多砌多少块砖头,为了干出个名堂,不知要比别人多费多少心血。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的进取使他成了一名响当当的建筑工匠,深得一家建筑公司领导器重。陆陆续续的,父亲承揽了一些工程,竣工后有多项被评为省市优质工程、样板工程,受到相关省市和我市及建筑公司的嘉奖。各种奖状、奖杯和荣誉证书见证了父亲拼搏进取的人生岁月,是红旗渠精神“出太行”的真实写照。

“富太行”“美太行”的年代,父亲年迈,但仍然精神矍铄,时刻关注、关心着上至国家省市,下至县乡村的大小政事。每天看中央和地方的《新闻联播》是父亲必不可少的事。只要有重大的国家和地方大事,父亲总要反复叮嘱我把相关的报纸找给他看。看到父亲带上老花镜如饥似渴、边点头边微笑地阅读报纸,我心里也是美滋滋的。第二天父亲就会像喝了蜜似的骑着三轮车,一路哼着戏曲小段在村里的大街小巷给村民们宣讲时事新闻,还不时加上自己的评论,如同当年在剧团唱戏时那样带劲、那样高兴。他时常说,现在的社会真是太好了,自己做梦都没有梦到会过上这么好的生活。

“唯有自己能有所作为,唯有知识能改变命运”是父亲秉承的信念。这个信念使父亲从一个穷苦的农村孩子成长为家乡小有名气的建筑工匠和地方戏曲传承者。这个信念使他砸锅卖铁把我们弟兄几个培养成了读书人。没有父亲的鞭策、没有父亲的激励,何来我们弟兄几个从小学读到中学,再读到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

“忠厚孝道,乐善好施”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中,也是父亲一生的坚守。他每次从外面归来,都是直接先到爷爷奶奶家报平安,把买回来的各种用品和食品给爷爷奶奶享用。爷爷奶奶又会把它们分给所有的家人,一大家子其乐融融。街坊邻居、亲朋好友有什么困难,父亲都会给予及时的、力所能及的帮助。

父亲在世时,常教导我们“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无论是在物质匮乏、缺衣少食的困难岁月,还是在生活条件已经显著改善的“小康年代”,勤俭是他始终不变的生活准则。“食不在精,吃饱就行;衣不在新,整洁就行;房不在大,能住就行”,父亲吃饭从不挑剔,而穿衣服却非常讲究整洁干净,衣服不是被穿破的,往往都是被洗破的。洗过的衣服该挂的“排成串”,该放的叠成“豆腐块”,分门别类摆放在衣柜里。剩饭、剩菜从不舍得倒掉,用过的物品从不舍得扔掉,“敝帚自珍”用在父亲身上再准确不过了。

治疗后期,父亲经过手术和药物治疗已消瘦不堪。疼痛折磨的他已无力用言语交谈,他示意取来纸笔,“坐轮椅”手指向室外。看到父亲昔日笔挺有力的钢笔字变成歪歪扭扭的“书画”时,我忍不住失声痛哭。我们兄弟几个迅速把父亲抬上轮椅,盖上被子,推着父亲在病房外的走廊里默默穿行。遥望窗外,蒙蒙的片片雪花让人顿生寒意。

趁着父亲好不容易起来一趟,三弟赶忙取来早已准备好的剃头刀帮他理了发,一旁的二姑给父亲洗了手脸和脚。我们又重新把父亲抬到床上,父亲的精神状态看似好多了。

下午3时许,父亲咳嗽了一声,但再也没睁开眼睛,呼吸越来越微弱。当医生赶来时,父亲已永远地摆脱了疾病的折磨,永远地离开了深爱着他的亲人们……

送葬的人群中,有父亲至爱的亲人,也有他生前的好友和街坊邻居,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牙牙学语的孩童……哀乐低沉,哭声震天,寒风中的蒿草不时发出如诉如泣的呜呜声,仿佛诉说着儿女和亲人们无尽的哀思与不舍。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缅怀父亲-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