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岁月静好

岁月静好

作者: 王铭荟

阿跷,袍谷人,二十多年前是酒务桥一带家喻户晓的人物。因腿残疾,年轻的叫他“跷伯”,年老的称他“阿跷”。一提到他,周围的人总会啧啧称赞道:“阿跷,真是个福人。碰到了一个好心的丈母娘,跷成那样,还能讨到老婆,生下二男一女,蛮像样的一家嘛!”在居委会的尽力照顾下,阿跷一家在酒务桥开了一家茶馆。
每天早上四点,是阿跷雷打不动的出工时间。生好煤炉,烧好十几壶水,便陆续有客人进来了,拎着早点的、提着菜篮的、拿着半导体的、夹着报纸的……一下子,十几平方的茶馆就热闹起来了。许多茶客都有专用的茶杯留在店里,谁要浓一点、谁要淡一点、谁要红茶、谁要绿茶……阿跷都心中有数,会趁着空当,早早地替他们泡好茶头。
在茶客的咳嗽声、玩笑声和新闻播报声中,楼上就有了动静。下来的是阿跷的另一半本地乡下王家的第五个女儿,茶客们都亲切地叫她“五娘”。五娘长得端庄秀气又能干,但因小时候的一场病,落下了左脚跛的后遗症。儿子小时候还就父母的走路姿势开过玩笑:“我妈走路总‘踢人’,我爸就总在后面‘鞠躬赔礼’。”好在两儿一女都很健康,一家人和和美美也算幸福。
五娘的上午通常安排得满当当的,打点早饭,上街买菜,到河边清洗一家大小的衣物。她烧得一手好菜,对刀工、火候和佐料都很讲究。中午,两口子会各自倒上一碗加饭酒,惬意地啜上一口,孩子们也会早早地摆上小酒盅,围坐在桌旁,五娘就会象征性地倒上两三口,一家人其乐融融。碰到节假日或有客人来,五娘是一定要添上几样时鲜菜的,左邻右舍也会进来寒暄几句,拍拍阿跷的肩膀,调侃道:“阿跷,还是你有福气啊!”阿跷也会讷讷地应道:“嗯,福气哩。”
下午,是阿跷一贯的休息时间,上楼不到十分钟,鼾声如雷。五娘则守在店里,给打盹儿的茶客续上茶水。傍晚,茶客们留下茶钱走人,也有拖到两三天后的,五娘也不多说,全凭他们自愿,总说:“老邻老舍的,无非是几毛钱。”
年复一年,一家子守着既是家又是茶馆的一楼平安过日子。后来,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茶馆换成了碟片店,阿跷也更加清闲了。有时会去桥上下下棋,跟人聊聊电视剧和新闻,或者逗逗外甥女。直到十几年前,阿跷因病去世,邻居们都猜不透他的年纪:“以前不显得年轻,现在也不显得老呀!”大家眼中的阿跷永远是一副无心无事、慢条斯理,也从不大呼小叫、淡定平和的人,只有在五娘新增的白发中,大家才醒悟到,阿跷应该不年轻了,他们夫妻俩原本就相差十多岁呢!
几年后,已不开碟片店的五娘,靠着子女们并不丰厚的收入勤俭生活着。随着国家对残疾人福利政策的日益完善,五娘显得日益精神和开朗了。民政部门给她配了轮椅后,她已不甘心“蜗居”在家里:花园里,超市里,菜市场里,时常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关心时事,掌握信息,热心为邻里排忧解难。邻居们开玩笑说她又上电视又上报,成了作揖坊的名人了。逢年过节,总有领导上门慰问,送米送油,她欣慰地说:“我没能走得快,但我的思想可不能落后,我是托共产党的福啊!没什么功劳,却处处有人关心。现在城市建设得这么好,有了轮椅,我出门可方便了,可以四处去看看了!”
如今,五娘我的姨婆,仍居住在作揖坊的一间平房里,虽然白发增加了不少,双腿也更加不灵便了,但她爽朗的笑声百米之外就能耳闻,大街上也时常能看到她娴熟地驾驶轮椅的身影。
是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指导老师戴静)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岁月静好-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