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云和抗战文化活动点滴

云和抗战文化活动点滴

云和地处浙西南山区,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经济贫困,文化落后。抗战以前,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贫乏、单调、枯燥。在那时,我还清楚记得,在春节时光,才有一批年轻人走村串户舞狮子、跳花鼓、背灯盘龙,他们用传统节目闹新春,祈求国泰民安。当举行迎神庙会时,有的地方也会拦下过路戏班,或预约外地戏班来牵傀儡戏,热闹几天。平日冷冷清清。

抗战以后,大批机关学校和文化单位入迁云和,给文化活动注入活力,给云和山区增添了勃勃生机,云和文化活动顿时活跃起来。

一、抗日文化宣传队像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抗日宣传队,在云和风行一时,应运而生。他们下农村去基层,教唱抗日歌曲,放映黑白无声影片,巡回演出抗日戏剧,开办民众学校,贴出“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等大幅标语和壁报。许多进步书刊进村入户宣传抗日。整个山城宣传活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当时,最普遍、最有影响力的要数教唱抗战歌曲和演出抗战剧目,极大地激发起民众的抗日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抗日斗志。

县政工队、民众教育馆、云和简易师范等单位职员和师生,经常走出去教民众高唱《大刀进行曲》、《在太行山上》、《打回老家去》等数十首气壮山河的抗日歌曲,也组织民众观看黑白无声战斗影片。

1939年,设在小顺的“浙江省铁工厂”,有职工和眷属2000多人,是当时浙江产业工人队伍中人数最多、最集中的工厂。厂里设有“工余社”俱乐部,下设京剧团、越剧团、歌剧团、歌咏队、篮球队,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高唱抗日歌曲。话剧团对外称“新远话剧团”,是中共浙江省铁工厂工委的外围组织。地下党员岳异(徐忠良)和党外的积极分子陈良根先后担任团长,地下党员戴述周担任导演。经常演出《扫射》、《放下你的鞭子》、《中华民族的子孙》等优秀剧目,也创作出不少自编自演的剧目。道具简单,费用节省。通过业余编写、排练、演出,在群众中建立起良好口碑,成为中共地下党联系群众的纽带。中共党组织的号召、主张,往往通过话剧团的公开活动,宣传、贯彻到群众中去,不断壮大党和进步群众的力量。铁工厂工人陈尚德等人通过参加话剧团的活动,提高了觉悟,被吸收入党,在纪念“七七事变“两周年之际,许多职工热烈响应话剧团的倡议,自愿捐献慰问金慰劳抗日战士。

浙江省第二儿童保育院,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演唱行列,1940年成立了“新儿童剧团”和歌咏队。剧团排演的第一个戏是《小英雄》,一个中国孩子不畏日寇汉奸威胁,最后为抗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歌颂了他爱国精神和顽强斗志。戏在学校大操场上演,二院驻地河上村村民也赶来观看。看完演出,村民就逐渐改变了对“难民仔”的看法。

二院歌咏队队员学唱了《游击队歌》、《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中华颂》,歌剧《生产大合唱》、《兄妹开荒》等歌曲,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过了春节,小队员还不辞辛苦到各中队去教同学们唱。1940年,“七七”抗日战争纪念日这一天,二院剧团和歌咏队一起走出校门,到县城街头演出话报剧《放下你的鞭子》和演唱抗日歌曲。在县城随处可见二院师生可爱的身影,听到他们昂扬的歌声。

1942年,省政府迁来云和,当时颇负盛名的浙江省巡回歌剧团莅临云和亮相。曾在后溪城隍庙戏台连续上演话剧、歌剧和话报剧《壮丁》、《麦姑》、《蜕变》、《叶文贵》、《月亮上升》等剧目。《反间谍》、《天字第一号》演出后,覌众反响强烈,深受青睐。剧团有多名演员,演技娴熟,动作优美,博得好评。女演员曹瑞珍,江苏人,演出后突然发病,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令人痛惜。在处州民众教育馆为她举行了追悼会,把她安葬在城北秀丽的凤凰山上,云和民众追念她为抗日宣传献出了宝贵青春,祈求她在那里长眠永安!

二、业余剧团破土而出扶摇直上

随省级机关迁住云和的职工及其眷属达两万人左右,许多文娱爱好者凑合在一起创建业余剧团,自演自娱丰富生活,陶冶心情。

一批京剧业余爱好者,在浙江省社会服务处和浙江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帮助组织和指导下,建立起业余京剧团。每晚在云和直属社会服务处排练,星期六常在孔庙对面的公园露天演出《追韩信》、《打严嵩》、《宇宙锋》、《打渔杀家》、《贺后骂殿》等剧目。观众一边喝茶一边看戏,精彩时报以热烈掌声,祝贺他们演出成功。

浙江省战时服务团云和战时服务队业余剧团,1942年间,曾演出京剧《打渔杀家》、越剧折子戏《苏三起解》、《方玉娘祭塔》等剧目。浙江省战时服务团曾演出话剧《复活》、《重庆二十四小时》等,都给民众留下深刻印象。

驻赤石的省保安处业余剧团,每逢节日,在赤石天后宫举行文艺演出,有话剧、婺剧、舞蹈、魔术、歌咏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越剧《九斤姑娘》、《卧薪尝胆》,婺剧《穆桂英挂帅》、《黃巢起义》,话剧《花木兰从军》、《纳粹的可耻下场》等剧目,深受民众喜爱,博得观众夸奖。

三、一批外地剧团在云和落脚献艺

云和原来没有固定剧场,一批外地剧团落脚云和以后,在后溪三官堂搭建起临时剧院。院中设有三种座位,分特等、头等、普通三个档次,观众买票入座。

抗战以后,越剧在云和流行,深受男女青年喜爱。当时越剧戏班主要有嵊县的“龙凤高升”剧团、“如意”剧团、“越民”舞台。

“如意”剧团1940至1945年长期在“三官堂”剧院上演。班主吴梅珍是越剧名旦,容颜靓丽,楚楚动人。唱腔独具一格动人心弦。行头新而足,一场戏多次换装。《麻姑献寿》是她的拿手好戏,独占鳌头。悲旦叶赛花,唱腔婉转流畅,句句入耳,沁人心脾,催人泪下。“龙凤高升”剧团,在三官堂剧院、玉皇宫、阙家祠堂等处登台演出,计有《孟丽君》、《何文秀》、《珍珠塔》、《玉蜻蜓》、《盘天索夫》、《方玉娘祭塔》等。青衣演员钱清娥,小生演员钱月仙等名流,备受观众嘉许。

四、过路戏班也常来云和登台

一个由海碧霞挂牌的京剧班,从龙泉路过云和,演出《叶香盗印》、《霸王别姬》、《花田错》等剧目,剧场每每爆满,省级机关官员及其家属都前往捧场。

此外,抗战初期,永康徽班“新新舞台”,温州的“金福莲”京剧班,金华的徽剧“紫云班”,嵊县的“的笃班”、丽水河边金的“三合班”,也会路过云和登台上演。

可见,抗战期间,云和群众文化活动曾风行一时,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前所未有,值得细细回味咀嚼,推陈出新,弘扬光大。(文中所述仅供参考)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云和抗战文化活动点滴-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