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山水两朦胧

山水两朦胧

作者:我是小民

四、山水两朦胧

雨淅淅沥沥的下,天阴的好厉害,看起来,龙王再任性也是不敢轻易触犯天条的。

接近四点的时候,雨停了,阴云却是不散。因为打算好了的明天一早就要登上归程,我提议趁此机会去山里面看看。女儿首先表示赞成,我的提议获得了一致通过。

“南山”之上有一座山林公园,名叫德山公园,公园山下有一座小型水库,水库入口处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小溪口影视基地”等字。“司机”小马介绍说,因为这里距离横店影视基地不过咫尺之遥,这座水库便也成了不少影视剧组的外景地,如果赶上晴天,说不定就有剧组在这里拍戏呢。小马还说,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原因,附近村民以及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经常会被剧组请来做群众演员,他有一位表弟都已经成了出演十多部影视剧的老“演员”了。

虽说天气不好,但来水库这边自发旅游的人倒也有些。女儿因为下雨看不到拍戏表示有些遗憾,我却安慰她说:“也许有剧组来拍雨景呢。”这话当然也有自我安慰的成分在里面。

我们一行四人打了伞沿着水库边的泥泞山道往里走,走不多远,我看见水库边浅滩之上的一棵树下泊着一艘竹排。竹排无人看守,懒懒地在泊在水面,竹排周围乃至整个水库的水面上都密布着雨滴溅起的水圈儿。这就使竹排愈发显得形单影只、孤苦伶仃起来。我判定这竹排该是剧组拍戏留下的道具,便由眼前的竹排自然地展开了联想,联想到了少小时代看到的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经典镜头: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再向前走,过了一道缓坡,水滨突然出现一个古旧的“村落”。“村落”不大,约莫十来户“人家”,放眼望去,全是低矮残破的草房,倒塌的土坯院墙,简陋的木栅院门。而另一边,与“村落”不过一箭之地的山坡上,竹树掩映之下散布着几座简易至极的竹楼,竹楼的楼顶几乎全都露着天。这“村落”、竹楼显然都是影视剧组临时搭设的外景,用过之后尽遭遗弃,毫无生气地静默在雨雾里。

“村落”尽头的水滨是块开阔地,这里视野开阔,站在水滨可以尽览水库全景。我将目光慢慢地投向水库宽阔的水面及对岸的青山,迷蒙烟雨里,水朦胧,山也朦胧,世界整个的一片朦胧。而当骤起的山风从水面上疾掠而过,水面便立刻泛起大片大片银灰色水光,将原本就轮廓模糊的青山的倒影一下子掩住了大半边。放眼眺远,眼前可不就是《红楼梦·红豆曲》中“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描摹的那一种光景?

“爸爸,这里风景还好吧?”女儿忽然问我。“好,挺好。”我不假思索。“有人在这边山上买地盖房,要不咱也买块地盖上房子,等你退休了来这住着?”女儿像是在说笑,但又一副很认真的神情。我笑而不言,女儿自小就喜欢幻想,我不表态,就让她继续幻想吧,反正我是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行的。

女儿挽着她妈妈的手走向水滨要跟青山绿水合个影,我选好角度连拍了好几张,即时发到微信朋友圈,远在北方港城秦皇岛的儿子立刻点了个赞,并称赞照片背景就像电影上看到的风景那样美。嗯,儿子的眼力还挺不错的嘛,看这话说的多靠谱!接着又收到几个朋友的点赞,也都不约而同地称赞照片拍的真是美,说是可以跟影视剧剧照相媲美了。

在水滨盘桓了十来分钟,我们返回到入口处停车的地方。我指着通往青山深处的窄窄的水泥路:“里边应该有小村子吧,到小山村看看去?”

汽车在回环曲折的山道上艰难地爬升再爬升,车窗外的山景不断地变幻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令在千里黄淮大平原上长大鲜有山区生活经验的我倍感新鲜和刺激,对“峰回路转”“移步换景”两个成语自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了。

山势越来越陡峻,汽车马达发出的声响越来越沉闷。我不由产生了一些担心:小马少有在山路行车的经历、经验,这条道又不怎么熟,天还又下着雨,还偶尔有车从对面开过来……于是对小马说:“找个地方调头,下山吧。”

“可是,咱们还没看到小山村呢。”女儿心有不甘。“也许前边就有小山村的。”小马也貌似不甘心的样子。“小山村应该在小山坳里,不可能在山道旁的。”我根据“经验”推测着。“记得山那边好像有个小山村。”小马想着说。

继续前行,还是打道回府?这成了一个问题。

“回去吧,小山村有什么看的!小马开了大半天车,也该休息一下了。”妻子罕见地果断了一次,提出的理由也很充分。

却好来到一处拐弯,拐弯处有一小块空地勉强可供车子调头。我下来车,饶有兴致地仰望着周围的群山,发现这里已经接近山顶,茫茫苍苍的云气正在无边的碧森森的丛林里不断地氤氲、聚集、升腾,如梦似幻,扑朔迷离。

空山不见人,但闻微雨响。

空气好湿润好清新,有一种置身在巨大的天然氧吧的感觉,贪婪地一连进行了几次深呼吸,倍觉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山顶的云气突然浓重了,光线一下子昏暗下来,雨点也瞬间加密许多。车子已经完成调头,妻子催我上车,我装作不闻未加理会,骋望着远近高低自不同的连绵群峰,倾听着游走于林梢的呜咽风声,奇怪啊,人在他乡为异客的我竟没有产生一丁点“去国怀乡”之悲,是我达到了古仁人“不以物喜”的“太上忘情”境界了吗?

+阅读全文

上一篇: 送客面

下一篇: 今日尚书第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山水两朦胧-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