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亲情融融江南苑

亲情融融江南苑

作者:王炳全

自从母亲离去,陡感倾诉无门,长夜难眠,心情忧郁,惟愿闭门谢客,远离市井喧嚣。每逢家人聚会,我亦沉默寡言,引起大哥的牵挂,常来电话问询,要打款寄物,我每婉言谢绝。退休待遇不低,生活用度寥寥,虽有病痛并不危重,何苦麻烦人家?但我却不能不感念这份血浓于水的兄弟亲情,儿时的酸甜苦辣波翻浪涌,情难自禁。

大哥已年逾七旬,退休于深圳报业集团,养老金优裕;大嫂是医护人员,待遇不菲,生活很时尚。老母亲走后,二哥和我身体欠佳,折腾于求医问药,大哥大嫂甚为关切,一次次发出邀请,要我们结伴去深圳疗养。我是个爱静烦动的人,故土难离,文友难舍,儿孙牵心,打胰岛素诸多不便,一次次拖延行期。直到春暖花开,二哥二嫂买好了高铁车票,才不得不默默南行。

大哥的新居在福田区江南名苑,这是一个典雅静谧的居所,楼栋不多而车库宽敞,空间疏松而草木葳蕤。南门(正门)两旁各有一棵两搂粗的大榕树,树冠密密匝匝地交融在一起,撑起两把巨伞,遮起一片浓荫,游览后挥汗歇脚树下,顿感清凉森森分外惬意。进入大门左侧就是凉亭与自行车棚,摆放着若干靠背长椅,稍歇浏览园内景色,花草绿树尽收眼底。南国雨水充沛,绿地湿气氤氲,繁多不知名的花木出于绿而胜于绿,一望青青,清新无比。晨起漫步在小区,看红楼巍巍,闻花草清馨,一切烦扰烟消云散。

大哥贵在心态不老,总不落后于时代潮流。当初已过不惑之年,他尚能义无反顾地投身深圳报界创业,蜗居于10平米的狭窄空间,竞争上中层领导,方有今日的丰厚待遇,一展胸臆。我半生谨小慎微,低调做人,“正能量”作文,并非没有机遇,愧疚欠缺应有的作为,如今老之将至,唯有诉诸文字自娱娱人吧。

大哥住在15楼,百余平米,布局合理,宽敞明朗,设施齐全。站在通透的阳台上,千米之外就是深圳河及福田海关,河对岸有一大片农田,港人在田里劳作的身影清晰可见。香港的山脉笼罩在云里雾里,晴好时犹见林木依依,山石嶙峋。山脚下的城镇车水马龙,彻夜灯火通明。我一向睡眠较少,“夜猫子”习性难改,夜里常趴在阳台上,观赏灯火辉煌的海关,遥看不夜的香港,那边的灯火似乎比深圳更靓丽,这大约是港人过惯了“夜生活”的缘故吧。

在江南名苑的日子里,真好比进入了疗养院,大哥大嫂使出了浑身解数,唯恐我们不能如在自家舒心惬意。除了我们惯吃的面条、饺子、荞麦面馒头、玉米糁子粥,南方新鲜果蔬;三天喝早茶,五天下馆子,地方风味小吃,典雅饭庄特色菜,让我们品尝了个遍。侄儿侄媳极尽孝道,驾驶“路虎”接来送往,游览海景名园风光,天天充实忙碌得不亦乐乎。侄媳东跑西颠,给婆婆、婶婶们买来合身的衣物,在雅致的新居里合影留念。晚上,举家人促膝长谈,忆往昔,思父母,聊家事,议儿孙,瞻前景,话未来,每至夜深,耿耿难眠。

大哥可谓“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自幼吃过不少苦头,他亦是养家奉老的功臣。十来岁时,父亲挨整,工资骤降,难以养家糊口,是大哥帮衬母亲,提篮小卖,沿街串巷,受尽白眼。上学读书之余,悉心照料半身不遂的祖母,举家惨淡度日,终于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艰苦岁月的磨砺,读书学习的刻苦,锤炼了大哥的才气,论演讲,他能口若悬河两个时辰不打磕绊;论文章,他的一篇“祭母文”声情并茂,引得亲戚邻居朋友赞叹不已,热泪涟涟。大哥富有同情心,常常挂念活得不如他的人。我和妹妹并没有什么困难,他回洛探亲,总要带些电子理疗器械、西服衬衫T恤和药物等,用来周济我们,说是自己穿用不得了,其实很多衣物都是崭新挺括的,他无非是考虑到文人的“面子问题”,怕我不肯接受罢了。

在兄弟之间,我是最没成色的一个。职务不低,收入倒数第一,有行业差别亦有志趣因素;文字拔萃,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不谋高官厚禄,不善谋划经营,从不在房产、股票、生意上投资分一杯羹;不慕灯红酒绿,没有风流韵事,半生落索声名,唯求避免谤争。尽管如此,活得也并不那么风平浪静。好在,人贵有自知之明。不事张扬而声誉不低,无意栽培而桃李芳菲;不交朋友却满目知己,书生意气却立身无虞。这似乎也应该无怨无悔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区和谐、社会安定祥和的基石。家庭无论大小、人多人少,和谐与否是爱国爱社会的“微缩景观”。没有家之小爱,何谈国之大爱?小爱大爱融合起来,凝聚起来,才能构建社会团结和谐之伟大景观,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亲情融融江南苑-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