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走过小巷

走过小巷

作者:读书人

自从住处的西南角开设了“大张超市”,便开始了这条小巷的穿越。寒暑春秋,风雨阴晴,直到前些日子一出巷子,看到超市的大门左右两边垂挂下来的条幅,才知道这条巷子我已经走过十年了。

十年来,巷子变化不大不小。细细想来,开始时,那两边都是一些民房。曾几何时,这里被称为小城的郊区,因为它处在现在叫做“移民巷”口的那座小桥西边。也因此,小城拥有的第一辆洒水车,也总在现在的石磊街处拐弯,把原本属于城区的县医院前门,还有我供职的中学都隔了过去。

民房有民房的格局,不管是土木瓦房还是两层砖混小楼,大体上还是四合院的样式。往往经过这里时,高高低低的大门里,出入着郊区的农民们。说是农民,但其时已失去了大部分土地。他们从门前走过的过客身上,好想要寻找点什么。而作为过客中的我来说,也仅仅是一种感觉——是不是原来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了市场,打破了他们面朝黄土,背朝青天的生活模式,抑或是别的什么原因,说不清楚。
岁月流逝,门前小巷的过客走来走去,演绎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风景。渐渐地,小巷两边的房屋开始改造了,先是把倒座的房屋开个后门,打扫布置一番,摆上一节旧柜台,放上一些小商品,尽管他们知道巷外那个超市里货物琳琅,应有尽有,但路边顺势儿,来往者捡个遗漏,捎个小东西,也是可能的。也有一些开个轧面条的小作坊,为过往者和附近居民提供生活服务。
渐渐的从一家到两家,到小巷两边拥有数家。内容也变换不一,小诊所、牙医、手机充值、儿童玩具、保健品、衣服修剪、大碗烩面、小锅菜肴等等。不管哪种生意,给我的印象仿佛都很低调,一个新的小门打开或者更换主人,都没有沿街那些大商户开业时的彩旗飘飘,鞭炮震天。甚至连个对联也不贴,开就开了呗!然而这低调和边缘并不使他们感到安稳。有时小诊所、牙医小门的半开半掩或干脆挂个停业,都是小巷的一种生存状态,表明管理部门的工作深入和细致,至于过几天又堂皇开门营业,不知道业主们有了哪种底气。过客和附近的居民从来不管不顾,只是图个方便而已。饮食、小杂货的不断易主,则遵循着小城“新开一家,挤走一家”的规律。对此我每次走过,也只是有点感觉罢了——哦,又换家儿啦!有时候还有点漠视,并不关心这些生存者的命运!
有一日,临街的人家拆了旧房,在自家的几分宅基地上开发起来,尽管交通不便,施工困难,也还是矗立起来几座小楼,由于是自家的地盘,几家靠在一起,什么采光、消防也便没有通道可留。
春夏秋冬,小巷有小巷的四季。门店里、小巷中见缝插针,在一些院墙上、店门旁,也会有一至几盆好养、廉价的花草,几叶绿意,几多粉红,是店主和业主的心情,也无形中给过客们带来一点愉悦。大概也因此,使过往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心平气和。
十年里,我的感觉中,小巷里没有过一句争吵,哪怕是在基建中逼仄的通道狭路相逢,也都客客气气,尽管也有骑车少年的莽撞,但众多过客往往是侧身以避之,不多说一句话,也看不出任何不屑与鄙夷。
随着大张的入驻和市场繁荣,小巷的过客多了起来,有时还显得有些拥挤,即使秋雨蒙蒙,也难得江南雨巷的那种幽静意境。也从来没有手持红色雨伞娉娉婷婷的身影飘过。
十年来,我往来于小巷不知多少回了,每次过往都有一种责任和向往在里边。有时走进超市,早些年是为长辈、为自己、为儿孙,后几年少了前一项,也便有些伤感和落寞。有时走到某一个酒店,那是去为亲友助兴、偿还过往的人情;有时驻足某一个地方,除了做事偶尔也是一种心绪……
来来往往,往往来来。无疑中,小巷成了我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段历程。走近大道,看车水马龙;穿越小巷,寻岁月留痕。《幽窗小记》里那副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的那种修为不易达到,但作为自己的一种追求,应该不会有错吧?
今日大寒,甲午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却像春天一样暖和,电视上说2014年是近年来最热的一年,想必也有它的道理,不管冷暖,穿越小巷还在继续,一路走过,和熟识的人打着招呼,开始了新的一天,小巷只要它存在一天,我还会不断走过,去寻找那属于我的归宿和希冀!


2015.1.20

+阅读全文

上一篇: 一片飘红

下一篇: 和友人聊天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走过小巷-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