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心态

心态

作者:牧心
母亲住院,我全程陪护。
这天早晨不到八点,病房的门被推开,一个老太太拿着个拖把进来,看到我,笑眯眯地说:“才来的吧?我是在这儿打扫卫生的。”
老太太瘦瘦的,身高不到1.60米,腰已经弯了;身上穿一件和她的年龄不相称的大花夹克;再往脸上看,眼睛不大,满脸皱纹,牙齿也有脱落,说话直跑风;看年龄应该有70多岁。
我们这间普通的两人间病房虽然面积不大,但放满了东西,看她拖地我于心不忍,就跟她要拖把,她坚决不肯,说这就是自己的工作,一点不累。她边说边拖地,动作很娴熟,真的很快就拖完了,出门的时候顺手带走了门口的垃圾篓。
整个一上午,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是谁?她是谁的家属?她没有子女吗?她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来医院干这么重的活?母亲住的这家医院是我们单位的职工医院,从医护人员到住院的病号大多数我都认识,甚至熟悉,但我从未见过她。
下午三点半,她又来了,手里拿块抹布,来擦病房的门窗、床头柜、墙壁。看她手脚麻利地擦着,我问道:“老人家,您多大年纪了?”她依旧笑眯眯地说:“不大,76了。”
“您这么大年纪了不在家歇着,还来干活?”
“生命在于运动嘛!”
“歇一会儿吧!来,吃个香蕉。”我边说边剥开一个香蕉,谁知她连声说着“谢谢”,看都没看我手中的香蕉,就出去了,留给我一个弯腰出门的背影。上午那一个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再次缠绕在我的脑海中。
晚上,医院渐渐安静下来,我找来拖把、抹布,把我们这间病房来了个彻底的大扫除,顺便把走廊拖了一遍。
第二天一早,她按时来了,我轻声地说:“老人家,从今天起,这间病房您不用打扫,我们在这儿住一天,我就负责打扫一天。别的我管不了,这间病房我管了。您看,我打扫得可以不?”
她既惊讶又感动,眯着眼睛把整个病房打量了一遍,高兴地说:“哎呀,真干净!闺女,你这是帮我干活呀,叫我咋谢谢你!”
看着她满是皱纹的笑脸,我的心里得到了些许放松。就这样,她和我认识了,之后的两天上午,她都会来我们病房坐一会儿,和我说说话,和我母亲唠唠嗑,但是每次来都不超过10分钟,就急忙去干活了。
第五天,我们病房来了个新病号,我一看:认识,是我们单位的退休职工潘师傅,她跟在潘师傅后面,帮潘师傅拿着东西。看到我和潘师傅相互打招呼,她乐了,对着潘师傅说:“你们认识啊!这闺女心眼儿好,看我老婆干活心疼我,自己打扫病房,你看,这屋里收拾得多干净。”潘师傅接过她手中的东西,说:“我们认识多年了,你赶紧去忙吧,中午还得去车站。”
潘师傅住进这间病房,让我所有的问题都有了答案。从潘师傅那儿我知道了她是瀍河区某厂的退休工人、我们单位一职工的遗孀。20年前,这位职工猝死,给她留下一大堆债务。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家,但小儿子染上了毒瘾。为了还清债务、为了帮小儿子戒毒,她同时打两份工。一直到2011年底,她终于还清了所有欠款。小儿子虽说戒了毒,但身体却垮了。
“唉……”潘师傅长叹一口气,继续说道:“她的命真苦啊!三岁时父亲被抓了壮丁,从此再也没有音信。母亲带着她们姐妹仨差点没饿死。再后来,老伴走得早,她一人撑着一个家。”我不解地问道:“她不是还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吗?他们不管?”
“女儿早就下岗了,到处打工顾不上她,大儿子时常接济她。大孙女儿刚考上研究生,她不想让大儿子为她多花钱。她是个明白人啊,大孙女儿无论是上本科还是读研,她每年都要给几千块钱,嘱咐孙女儿好好读书,总是说大孙女儿是她的骄傲。”
“你说她中午还得去车站,去车站干啥呀?”
潘师傅没有直接回答我,反问道:“你知道她每天都是咋过的不知道?”我缓缓地摇摇头,没吭声。潘师傅就像讲故事一样,用略带沉重的口气说:“她每天早晨七点以前到医院,赶在八点前先把楼里头打扫完,八点以后打扫后院,还要随时清理楼里的垃圾。十一点去一家包子店吃午饭,那家包子店的稀饭免费。十一点半去车站帮司机扫车,这样能收集旅客丢弃的饮料瓶,收集多了再卖。下午两点半回医院保洁,五点半医院下班,她去菜市场帮菜贩子收菜。收完菜,菜贩子们都会把那些卖相不好的菜送给她。这么多年了,无论是平时还是年节,吃的菜都是这样来的,她没有买过菜。有时候送的菜多吃不完,她还会再送给那些低保户。你看,她和你妈大小差不多,你妈身边有人时时刻刻照顾着,而她得时时刻刻想着照顾别人。”
潘师傅不紧不慢地说着,我的心里却像翻江倒海一样: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啊!她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心态,这么坚强的意志,如果我处在她的位置上,我能像她这样扛得住吗?
这天,她又来病房聊天,我完全是用一种崇拜的口吻说:“老人家,您真伟大,真了不起!”看她不解,潘师傅一笑:“我说的。”她不好意思地说:“有啥伟大,啥了不起,过日子哪能事事顺心,有困难了得想克服困难的办法,有问题了得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遇事多往好处想,光发愁只能越来越愁,越来越难。诶,你不知道吧,我大孙女儿考上研究生了,我啥时候想起来心里都像喝蜜一样。”
“老人家,这么多年了,您就不觉得苦、不觉得累?”
“闺女啊,哪能不苦不累!我从小没爹,可受苦了。解放后,为了能上学,我给人家纺棉花挣钱,天天纺到后半夜。六十年代,我住在东花坛,在西关打小工,为了节省一毛钱的车票钱,每天走着上下班。到七十年代总算有了正式工作,可那时候俺两边家里负担都重,孩子们又小,吃的穿的全靠我誈2两只手,夜里12点以前从来没有睡过觉。再加上吃粮要粮本,买生活用品要凭票,那日子真是难啊!1988年正式退休,我一直没闲着,跑腾跑腾干点活,全当锻炼身体了,还能增加收入。孩子们过得都不容易,我尽量少给他们添麻烦。你看,我现在每月退休工资1800,医院再给我1300,去车站扫车能挣4、500,吃菜不用买,坐公交车不掏钱,看病有医保,托共产党的福,这日子多好啊!要是有记者问我你幸福吗?我就大声说我真幸福!”
她开心地说着、笑着,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忽然,她话题一转,问我道:“闺女,你是党员不是?”我认真地点了点头,给了她一个肯定的回答。没想到,她拉起我的手,动情地说:“我原来也写过入党申请,到退休也没入上党,可我从心里感激共产党。共产党的政策好啊,跟过去一比,现在天天都是过年。我还想好好锻炼身体,多活几年就能多享几年共产党的福。你说对不对?”
老人家说这番话的时候,始终握着我的手,我能感到她的手非常厚硬,非常粗糙,犹如老树皮一样,但她脸上的笑容却像孩子般那么开心、那么纯真、那么灿烂、那么感染人。她的话是那么朴实,却包含着积极的态度、进取的精神、宽广的肚量、博大的胸怀、良好的品格、崇高的境界。
是啊,“过日子哪能事事顺心,有困难了得想克服困难的办法,有问题了得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何等的乐观、何等的豁达、何等的心态、何等的智慧!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心态-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