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春联趣谈

春联趣谈

作者:读书人
写完蛇年的春联已经几天了,感慨系之,写了随笔《漠然面对红春联》,说说当时的心情。随后觉得意犹未尽,还有一些话要说,那就是春联里的一些趣贴杂联,它们虽然很小,却很有味道,有的内容现在的孩子们已经不常见了,说来留点痕迹吧!
记得小时候,每每看父亲写春联,大门、屋门、套间门写完后总有一些小杂联要写,第一要写的是“出门贴儿”。春节了,每家不管处于什么情况下,哪怕是该家处在孝服第一年,春联不贴,出门贴是必须的。内容一般是:“出门见喜大吉大利”。当然还有一些变化的内容:“喜迎新春富贵吉祥”、“迎喜接福吉祥如意”等等,还有一种叫做报贴:“岁报某某年粮棉双丰收大吉大利”等。我想主要是新年开头了,图个吉庆给自己一个“抬头见喜”的祝福而已。
然后,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内容出现。过去人讲究,灶房门口往往写上“入厨先净手,调和五味香”、“勤俭持家久,节约度日长”等,里边最要紧的是贴上灶王爷,那灶王爷的两边也有对联:“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说的是老人家的述职行程时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则是对老人家的希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和它等意。最牛的是横批“一家之主”“烟火主”,呵呵不管张王李赵都这样写。当年农村一家一户一般没有户口本儿,要不,每家的本儿第一个人都是他,那多厉害!据说老人家姓张啊!百家姓的首姓是赵,可赵家灶房也少不了他老人家的坐位。灶王爷官不大,权力不小,一家人的衣食住行都得他管,太直接,俗语“不怕县官,只怕现管”,老百姓们最讲究这个,这也是从生活中得来的经验啊!灶房里还有水缸,水缸也有帖子,最简单是个“春”贴儿,有的内容直接写“清水满缸”,有的写道“细水长流”,含有节约之意,这是节水意识的早年萌芽吧?灶房里还有不少粮饭瓦罐儿,挨个儿贴个“春”“吉”“福”“禄”等,大一点儿的还会有一个“取之不尽”,可能吗?还是希冀而已。有意思的是风箱上写的是“来回有风”,呵呵,太实在了,不过前提是年前,母亲或者伯母、婶婶得把风箱里的那块板子换上新鸡毛才行。
出来灶房,院子里某一面墙上首先会有一个一尺见方的窑窝儿,这就是土地爷的享宫了。有的人家讲究,用砖镶一下,还会有点门面的形式,里边偶尔是一个七八寸高的土地爷爷土地公公塑像,大部分人家是一年写一张神牌位贴上,其对联是: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或地可种黄金)横批“中宫主”“中央主”,既说明了土地的重要,又标明了他的分野位置。可惜很多人家的土地窝儿还是母鸡下蛋的地方,呵呵,那鸡不知道神圣,主人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热乎乎的鸡蛋,就是油盐钱啊!
除此之外,家里的大部分家私儿也都会有个相应的贴、联,最有文化气息的是织布机的对联:“双手扳日月,二足定乾坤”、“上下龙张口,左右凤点头”,对织布的动作描述得很是形象。另外鸡窝上的对联也不错:“天下文明鸟,人间司辰禽”。有一年,我心血来潮,写联调侃道:“繁蛋不繁蛋,不怕掉下饭”,呵呵,很惹同事们一番批评,说污没了鸡的成绩。再如梯子上贴的“步步登高”,箱子上贴的“花衣满箱”,寿木上贴的“百(千)年不动(用)”隔墙上贴的“满屋清香”,院子里贴的“满院春光”,树上贴的“树木兴旺”都有其贴切的含义或殷切的希望。
牛车是过去的大型运输工具,说实话即使牛再健壮、牛把子的水平再高,那速度也远远不敢恭维,尽管这样,照样贴上“日行千里路,夜走八百程”,与牛相关的还有牛槽上贴的“槽头兴旺”等。后来有了架子车,有的也借用这幅对联,直到近年有了三轮车等农用车,这幅对联才有了实现其现实速度的落脚点,但近年多见的是“安全行车,谨慎驾驶”之类警示性内容,同样过去屋里贴的“小心灯火,”也换成了“安全用电”,此类帖子还有“谨慎门户”,过去爷爷曾经说过“所有的联贴都是虚话,唯有这俩帖子最关紧。”此言不谬也,过日子平安为上。
其他场所,有水井上的“井龙王之神位”“清泉长流”,石磨子上的“白虎神位”,床腿上的“健康平安”,木匠工具用的“动锛(锯)大吉”等都占据了一席之地。
春节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集中得到展示,内容丰富,内涵厚重,这里边有许许多多文化的元素。春联、春帖红红火火,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喜庆、心理上的安慰、激励,无形便有了继往开来的信心和希望,值此合家团聚喜庆之时,给孩子们讲讲故事,说说民俗,我想这应该是传承国学的一部分内容吧,其效果一定比穿上古装,摇头晃脑背诵几段古诗文来得实在和普及,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就来做一做,愿朋友们春节全家愉悦精神,好好“文化”一下吧!
2013.2.6

+阅读全文

上一篇: 红红火火过大年

下一篇: 立春遐想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春联趣谈-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