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烟雨中的韩城老街

烟雨中的韩城老街

作者:郭军平
我喜欢韩城,有一半是弥漫在心头的老街情愫。
我曾经多次流连徘徊于韩城老街,踏着老街青石板铺就的老路,嗅着散发着着浓浓的古韵气味的空气;一切似乎都很陌生,一切又似乎都很熟悉。
韩城老街的建筑是一律的青瓦灰墙,飞檐翘角的小阁楼,整齐而又不板滞,灵活而又不轻浮;这样的建筑很让人容易动容,也很让人迷恋。这里没有车马的喧哗,也没有小商小贩的喊嚷,一切都很平静,一切也都很典雅。这样的宁静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又仿佛是一块磁铁,紧紧地吸引着游客的脚步。
雨天,老街出奇的静谧,让你能切身的感到韩城不愧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似乎自从司马迁以后所产生的文化效应都浓缩到这座古老的街道里来,让你不能不认真品位,细细思索。
是啊,烟雨中的韩城老街就像一座古老的意象,牵动着无数游客的心。我想这里一定是诗人们或者画家们容易产生灵感的地方,也是应该最能触动诗人们或者画家们灵魂的地方。因为这里的每一片瓦,每一块砖,每一座建筑都浓缩着历史的分量,氤氲着历史的古老气息。
慢点,慢点,请让我们慢慢的移动脚步,不要惊动了这一份厚重,这一份清雅。漫步于这里,我们似乎找到了古典的韵味,想到了青衫,想到了旗袍,我们又仿佛回到了汉唐,回到了宋元明清,回到了诗意弥漫的青瓷文化。
啊,韩城老街,烟雨中氤氲的迷蒙氛围,让我不能不怀古,不能不想到熟悉的古老的江南小镇,不能不想到文天祥笔下悲伤的金陵驿,不能不想到韩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产生的诸多的文化巨擘,文化精英。自明朝后期,韩城就流传“朝半陕,陕半韩,韩半解卫”的说法,意思是,朝廷官吏中陕西籍贯的人较多,陕西籍的官吏中韩城人较多,而韩城人做官的又以解、卫两家为多。韩城人这话,好比江浙人的“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一样,都是自豪之辞。在科举鼎盛的时代,韩城的文脉之盛不能不让肃然起敬。这里,除了诞生了像司马迁这样震古烁今的文化巨擘以外,还诞生了一位乾隆年间的状元王杰,亦颇为驰名,据传,一位山东儒生很不服气王杰的文采,便想以山东历代名人压倒王杰,就霸气的出了一上联:泰岱千峰、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传东鲁。王杰一想,此人傲气十足,不给点厉害是不能服众的,即用以牙还牙的办法对出下联:黄河九曲,文王谋、武王烈,历代道统在西岐。令山东儒生哑口无言。遐想历史,漫步街道,如果真不能留下点感慨或者作品,那真真是很遗憾的事情。
韩城老街就像一张濛濛的泛着靑晕的老照片。当我登上街口北边的金塔,此时,濛濛细雨依然下着,燕子翻飞,是“旧时王谢堂前燕”吧,而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眼前一片迷蒙,到过江南古镇的人一定有这样的感觉,老街的韵味还真有点像江南古镇的韵味,不过就是缺少了江南那么多的水。
但是在老街的南门,有一条清清的河水静静地流过,柔柔的,一淌就是千年;河上一座小桥,小桥边一间小亭,也是古典韵味,飞檐翘角的。老街的南北布局搭配的竟然是这样和谐,这样巧妙,于是,一幅画卷就清晰的留在了我的脑海,这样的意境真令我沉浸其中。
登上小桥,漫立远视,蓦然,一位婀娜女子从身边轻轻走过,静谧的气氛,不能不让你恍惚产生诗经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感觉,或者是一种戴望舒《雨巷》里的一位丁香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一样的意境,是那样的令人怅惘,令人迷茫。
难忘啊,烟雨中的韩城老街……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地上的饭粒

下一篇: 劫难湘西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烟雨中的韩城老街-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