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夜的精灵

夜的精灵

作者:一缕清风
在大地非理性的沉淀中,我只愿成为一只夜的精灵。
——题记

红日西垂,蚂蚁迈着匆忙的脚步驮走黄昏,夜的静谧慢慢地蔓延开来。无法抗拒的夜晚,无法挽回的白昼。暮色像各种颜色倾倒在空气里,最终变成漆黑混沌的一片。
月如水样,月光淡淡地渲染着周围的一切。群星闪亮,在月的周围,像在霰弹猎枪里塞满了钻石,然后把它们射向了天空;又像是一朵朵玉色的百合,倒挂在空中,晶莹剔透。
城市如同是水泥钢筋铸成的莽莽丛林,各种钢铁野兽在呼啸着奔跑着,发出无数野性的声音。夜色的灯下滋生着各种故事。人们的欲望得到赤裸的表达,并通过交换得以实现。“霓虹灯下眼泪多”。
有一句诗——“灯火,其实是黑夜设下的一个陷阱而已”。陷阱也好,光明也罢,即使是飞蛾扑火,也只是代价,不问公平,不讲得失,只求甘愿。
夜色沉静,斑驳的树影参杂在黑暗中,点点碎碎,让人不禁想起这样的诗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似玉人来”。这般想来,就有点幻美的意境了。
我是爱夜的,甚至有一段时间白天和夜晚是颠倒着过的。一般情况下,十二点之前也是不眠的。喜欢夜的沉静,喜欢夜的包容,喜欢夜的纯粹。
白天,作为一个社会人,带着一层又一层面具过活,这些皆是世俗与生存的需要,无可厚非。但是在夜晚,可以让自己沉静下来,可以那么直接而坦然的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思念、欲望、痛苦,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跳出生活来看生活,自己的情感就能这种沉淀中逐渐得到升华。
尤喜在夜晚读书,敲敲键盘。这种安静无扰的交流与自我诠释,让自己有种存在的感觉。再者,喜欢文字的人,多读书总是好的。古人早有教诲“读法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关于夜晚的很多诗句,我亦非常喜欢——“与黑夜为伍的人被黑夜用光”;“黑夜的尽头是我黎明的妻子”。当然,最为高明的还是那种旁敲侧击的渲染,如“有一个人,在露水的石凳上坐到天明”。
人生苦短。时间像是有着柔软肉垫的猫般脚步轻盈,从身边缓慢而过,悄无声息,一切都“太匆匆”。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以有也”。古人尚且思“秉烛夜游”,况今人呼?
歌手黄征就是个典型的夜猫子。不久前我听收音机,一个采访他的节目。黄征说:“自己什么都舍得,就是不舍得睡觉”。
其实对于人为什么要睡觉这个问题,科学上并没有非常合理的解释。但是现在有个说法就是“节约能量”。因为古人晚上没有电,打猎觅食很危险,不划算,而节约能量最好的办法就是睡觉。所以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多动物冬眠,也是因为那个季节难以觅食,节约能量。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睡得晚了,就会吃点夜宵,因为会饿。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能量能跟得上,少睡会儿,是完全可以的。
我更喜欢道家的“率性而行”。自己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不必为一日三餐和一日八小时睡眠所囿。
时间终是宝贵的,亦是无情漠然的。在这一场浮生里,太多东西都抵不过时间的摧折与消磨。“欢愉嫌夜短”,欢乐之后,蓦然回首,早已是昨日不再,物是人非。
“谁能常伴汝,空尔一生中执。陪君狂醉三万场,猛悟今夕何夕?”
《乱世佳人》里女主角郝思嘉的父亲说过一句让追求永恒的人们感到无望的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
“所谓三生石上,所谓宇宙洪荒。所谓生命不过枉若尘埃,烟花尽头,宇宙中零落渺小的瞬间光亮。蝴蝶行走阳光,文鸟坠入大海,谁来替记忆守住原始的知觉,时间会更换走一切最初的模样。”喜欢这样的句子,那种感觉就像看到梅艳芳一张照片上的眼神——沧桑阅尽、红尘看破、倦极而美。当然,首先要经历过红尘之后,才能真正体悟并看透它。虽然结局很可能就像日本的传奇佳人千代野一样,历尽沧桑,最终悟得人生不过一个“空”字,但是生活依然要继续,依然要积极乐观的过活,禅语曰:“开悟前挑水砍柴,开悟后挑水砍柴”。亦是一种高境界。
人生本身,也许毫无意义。但是存在本身,就是对生活无意义的抗争。所以我们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只要活着,总是好的。生命终究是一片孤独的木樨地,却也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夜的精灵-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