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友谊关前的思索

友谊关前的思索

作者:陈世才

中国自古有用“十”来衡量名气的习惯,如“十大名山”、“十大名关”、“十大......”等等不一而足。然而深究之,这些“十大”的衡量标准似乎并不统一,不同的地域出现的“十大”就不一致。以“十大名关”为例,就有很多版本,如“山海关、潼关、武胜关、镇南关(今友谊关)、嘉峪关、雁门关、紫荆关、娘子关、居庸关、剑门关”为十大名关之说,有“居庸关、山海关、娘子关、雁门关、平型关、宁武关、紫荆关、武胜关、镇南关(今友谊关)、嘉峪关”为十大名关之说。细细观而究之,无论什么版本,似乎镇南关(今友谊关)、山海关、武胜关、嘉峪关、雁门关、紫荆关、娘子关、居庸关八个关隘都位列“十大名关”中。

说到关,就是隘口,古代常在隘口处出入的通道上设置要塞以为关,作为稽查行旅的处所。这里就来说说镇南关也就是今天的友谊关,这是中国大陆最南边的一个名关,地处广西凭祥市西南与越南交界的金鸡山下,此处地势险要,两边峻崖挟持,中间为狭窄通道,是中国进入越南的主要通道,适合建关,故荣登“十大名关”之列。友谊关原名鸡陵关,又名大南关、界首关,初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朱元璋取得政权建立明朝后,于洪武年间在此设关以防夷敌,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更名为镇夷关,清初改名镇南关,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723年——1735年),又在两旁增筑城堞百余丈,成为我国边防重要关隘。新中国建立后,为了体现与越南和睦相处及“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国务院1953年将镇南关改名为睦南关,1965年又改名友谊关。作为重要边防关口,在称作镇南关时曾发生过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1885年清军名将冯子材率军在此痛击入侵的法国侵略者而取得的镇南关大捷及孙中山与黄兴于1907年领导的镇南关起义更为著名。

清朝末年,中国积贫积弱,屡遭外国列强的欺负。当时,法国军队进攻越南并强迫越南订立《顺化条约》后,又以武力威胁中国,于是中法战争开始。1885年2月23日,法国侵略军进攻镇南关,镇南关陷落。法国侵略军炸毁关楼后,又在废墟上竖起一根木柱,上写着“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为了抗击侵略者,边境各族民众纷纷拿起武器,配合边关军队与法军开展激战,终于收复镇南关,他们拆毁了这根耻辱柱后也树起了一根木柱,上写着“我们将用法国侵略者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以示坚决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决心。3月23日,法军又兵分三路,再次进犯镇南关。边关军民在老将冯子材的带领下,采取坚固防御阵地以待敌,而后又转入反攻的作战方针,避开敌军武器的长处,采用阵前伏击,待敌临近阵前,而后跃出城墙与敌厮杀,令敌军武器的长处无法发挥,招架不住而退却,经过两天的激战,3月25日,法军的进攻终于击退。接着冯子材带领中国军民乘胜追击,终于全歼入侵法军。此役共歼敌一千七百余名,缴获大批枪炮弹药,法军统帅尼格里被击成重伤,包括两名法军高级将领在内的数百人被生擒。抗击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中法战局,沉重的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气焰,从而迫使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然而,镇南关大捷却没能让中国受益,腐朽的清政府却在战后向法国妥协,与法国签订了史称“天津条约”的《中法停战协定》及《中法简明条约》,把胜利的果实拱手让给对方,中国因此丧失对越南的宗主权,中国军队撤出越南,从此越南脱离中国,成为法国属地,给中法战争中的镇南关大捷留下了耻辱的一页。

腐朽清政府的行为引起人民的不满,于是推翻满清政府的起义不断暴发。其中孙中山与黄兴于1907年在镇南关领导的起义,更是震惊中外,永载青史。1907年12月1日,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在镇南关金鸡山镇北炮台打响,起义军占领了镇中、镇南、镇北三个炮台,在战斗中,孙中山亲自开炮轰击敌人。镇南关起义的消息传出,令清政府极为惊恐,即调数千军队兵分4路包围炮台上的起义军,经过七昼夜的血战,起义军终因弹尽粮绝而被迫撤退。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却点燃了“倾覆满清,建立民国”的火把,鼓舞了各族人民的反清革命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腐朽、没落的清政府统治,加速其灭亡的步伐。

参观罢友谊关,浏览了关楼、关墙、金鸡山炮台及关楼上的文物陈列室,脑海思绪万千:友谊关作为重要边防关口,在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却未能保卫国家的安全,其关楼在近代历史上就曾遭受法国侵略军和日本侵略军的破坏,而现在的友谊关关楼已不是当年的原物,而是1957年重建的,可见,国力的强大才是国家安全的保障!立于关前那棵呈伞形树冠绿叶婆娑的千年古榕树下,目视险峻的雄关和关前广场,广场周围挺拔的红棉,常青的松柏,感觉到它们在向人们诉说这座雄关悠久古老的历史及曾经的沧桑,心底涌出一股激情:不要忘记历史!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友谊关前的思索-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