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谢谢你给我的快乐——《张家港日报》20周年情缘征文

谢谢你给我的快乐——《张家港日报》20周年情缘征文

作者:沈汉彬

2007年,我参加“农商行杯我与《张家港日报》15年情缘”征文,在10月11日《张家港日报》发表了《日报相伴幸福时光》。

  一晃五年又过,《张家港日报》带给我很多难以忘怀的快乐,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给我信心与力量,使我在迷茫的困境中看到胜利的曙光和成功的希望。

  2005年4月6日,《孩子吃点苦头又何妨》让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张家港日报》上。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这一年你给了我7次“亮相”的机会。从中我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没错,但我更加确信“成功乃成功之父”的重要:更多更快的胜利往往使成功者劲头更大,这也是赏识教育的真谛。

  2006年春节我应邀写了《思念是根长长的电话线》,可惜投晚了。《张家港日报》编辑说:“征文刚结束。”不久我在中国征集网看到“携手——我与中国电信”征文,马上把文章发过去。几个星期后,我收到刊发了我的文章的《江苏邮电报》样报。那时《张家港日报》正在举行“八荣八耻”大讨论,陈编辑约我写稿,当晚我就写了《提倡朴素美》,第二天他打电话说文章篇幅有些长。于是我就按要求另写了两篇。事后我随意把其中一篇上传到论坛,想不到一个多月后我莫名其妙地收到了2006年第6期《内蒙古教育》。原来是编辑从网上看中了我的文章。这着实让我体验了一番“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美妙意境。

  2006年6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在市区电大参加普通话培训,突然接到南沙中学冯春法老师的求助电话,他请我代替他到市区慧众培训中心上课。我俩从未谋面,只是彼此在《张家港日报》上经常读到对方的文章。当时我诚恳地推托自己不是语文老师,恐难胜任。谁知冯老师却用十分信任的口气说:“只要把你写文章的感受和经验讲出来就足够了。”课上,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让学生当老师、做评委,把当时《张家港日报》举办的“我与书城的故事”发表的16篇文章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评出一、二、三等奖12篇。一个月后,《张家港日报》公布了评比结果。最好的一名学生评对了10篇文章,我当场奖励他一本新的《三国演义》。

  2008年五一节我回老家,弟媳一见到我就开心地说:“小哥,你还挺牛的。”我问:“怎么回事?”她说:“前几天恬恬语文考试阅读理解考了你的文章,晚上恬恬一到家就迫不及待把这好消息告诉我。”“还有这等事?”“拿到考卷,看到三伯伯的名字我一下子感到文字也变得格外温馨。可考完后我讲给同桌听,她非但不信,还讽刺我臭美,并说天下叫沈汉彬的未必就是你三伯伯,气得我一夜都没睡好。第二天我特意从家里带了一叠报纸到教室,让其他同学争相传阅。这回同桌开始真的羡慕起我来了。”

  2011年末《张家港日报》举办“我与农商行的故事”征文,2个月的时间里共择优刊登了26篇文章,我把它们一一剪贴在我的备课本上。文学社活动时,我发现有的作者竟然还是某些学生的亲戚朋友。因为熟悉,所以亲切。这种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张家港日报》是港城百姓自己的报纸,字里行间洋溢着故土的芬芳。这也是小报纸、大影响的魅力所在。难怪原在周末副刊部任职的钱欣葆老师会在《寄自地球另一边的祝福》中说他身在美国,仍然喜欢每天通过电脑看《张家港日报》。

  春花秋月,斗转星移;风雨兼程,日积月累。《张家港日报》帮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我。它是一个展示的窗口,一座沟通的桥梁,一池快乐的源泉。

作家奥维德说过:“只有那些不是靠金钱买来的恩惠才值得感谢。”仔细想来:靠金钱买来的快乐只是一种快乐表象,它不能像《张家港日报》那样带给我持久而绵长的快乐,真切而悠远。最后衷心祝愿《张家港日报》越办越兴旺,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快乐!

字数15022012-5-23第三次修改原载2012-6-6《张家港日报》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谢谢你给我的快乐——《张家港日报》20周年情缘征文-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