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远亲加近邻,陕豫一家亲,渭河之南话河南

远亲加近邻,陕豫一家亲,渭河之南话河南

作者:行万里路

中超的球迷之间关系好,到了对方城市不被挤兑,完了还能吃顿烩面或泡馍的估计就河南和陕西了。陕豫球迷一家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烩面泡馍的背后,是亲情是渊源。特殊的历史原因,造就了两地的亲情关系。今天到了渭南,讲几件和渭南有关的陕豫故事吧。

一、闯关中到渭南的亲戚

亲戚家住在洛阳汝阳汝河沿岸的上店,那个地方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是伏牛山核心区域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入口。经济、文化一直都是周围大圈子里的领跑者,谁家姑娘能嫁到上店,谁家在上店有亲戚,再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绝对是一种荣耀,那是一个好地方。

解放后有几年,国内各项建设日益完善,老百姓日子改善,大家都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可是亲戚在别人的介绍和引荐下,在亲人的带领下跑到了渭南,大家都不太理解。到了渭南后,发挥自己特长种菜,刚开始过了几年苦日子,后来在这里娶妻生子,在渭南市郊区落户并分到了土地,一个儿子两个孙子,成了地地道道的渭南人。

现在他和老家还经常走动,但是他已经完全融入了渭南,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洛阳人了。

二、九十岁还爬华山的奶奶

奶奶是我大学同学的奶奶。老家周口西华县,闻名全国的逍遥镇胡辣汤就来自那里。奶奶年轻的时候从河南逃荒来到了这里。奶奶的经历让我想起了电影《1942》,从年龄上算奶奶就应该是那个年月过来的,和同学确认也果真如此。

一路千辛万苦走到了陕西,来到了渭南,奶奶在潼关遇到了一个好后生,然后就嫁到这里,后来就有了同学的爸爸和同学。

吃过苦受过罪的奶奶一生勤劳节俭,乐善好施,自己吃过的苦受过的罪不愿让别人再尝试,心中唯独装不下她自己。上了岁数天天吃斋念佛。就在她九十岁的时候,还在亲人的帮助下爬了一段华山,虽未登顶,但是拜了庙,烧了香,还了愿,奶奶了不起。

三、显尽地域情深的三兄妹

还是从我渭南的同学说起,和他住一起的街坊邻居里有一家兄妹三个,名字即好听又特别。男主人是安徽人,生他家老大的时候他们在河南灵宝,所以就给老大取名皖豫。等老二出生的时候他们从灵宝来到了渭南,那就干脆叫皖秦。等老三出生的时候还在渭南,安徽、河南、陕西的简称都用完了,那该怎么办?灵机一动,干脆叫皖潼吧,潼关的潼。

再多说点这三兄妹都非常有出息,都考上了学,找到了体面稳定的工作。昔日四处漂泊流浪的父母看着自己优秀的子女,终于可以过上安心的日子。

山东人闯关东,闯出一片天地。河南人到关中,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上河南一旦有灾情,都会往西逃难,也就是从灵宝到潼关,沿陇海线往陕西走。宝鸡、铜川都变成了关中小河南。河南人在这里站住脚自然少不了吃苦和耐劳,同样也少不了陕西亲人的友善和包容。

没有地方比家让人踏实,没有关系比亲情让人温馨。穷困潦倒时有人能够接纳,走投无路时有地方能够扎根,这就是苦难时河南人眼中的陕西,这就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中亲人。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远亲加近邻,陕豫一家亲,渭河之南话河南-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