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用阅读擦亮真相的眼睛

用阅读擦亮真相的眼睛


用阅读擦亮真相的眼睛———读闾丘露薇的《不分东西》有感

手中捧读的这本书《不分东西》是凤凰卫视资深媒体人闾丘露薇酝酿五年写就的转型之作,奇特的是书的封面装帧成了一张视力表,颇为夺人眼球。该书贯穿着作者从记述者到思考者,从记者到评论员,从记者到公民这一转型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有人称,这是闾丘露薇从“战地玫瑰”到“真相玫瑰”的一次大转变。
透过书中文字的描述和内容的扩展,我深切地感受到闾丘露薇的谦虚、坦诚以及她思维的能辨性和豁达淡然的心境,她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新闻文化,更多的是生活领悟,人生哲学与心灵思考。
闾丘露薇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中,作为在巴格达地区唯一参与现场报道的华人女记者,曾获得中国观众极大的关注,被誉为“战地玫瑰”。与很多人一样,我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知道和关注她的,以后常常看凤凰卫视,看她做的很多新闻报道。随着对她了解的增多,也就更加喜欢和敬佩她了。
“我不想再写自传性的东西了,我想把经过系统性思考以后的东西展现给大家。这本书是一个开始,是自己,从一个记述者,努力成为一个愿意思考的人。”在这本书中,闾丘露薇探讨了作为媒体人如何打破偏见,做到公正、客观。她说,自从被戴上战地玫瑰的花环之后,她已经很多次告诉采访她的同行,“希望有一天,人们认识我,不再是因为我的勇敢,而是因为我的专业,以我对事件的观察,最终让读者分享我的观点。”
本书深入浅出,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偏见的形成”,共12章。开篇就以一个冒牌白宫记者的趣事来论及偏见是怎样来的;第二部分是“从记者到公民”,共8章。作者用大量生动鲜活的亲身经历的故事娓娓道来,阐述自己对偏见与真相的独特见解。宏大如:左派右派、东方西方、宗教矛盾、民族隔阂;细小如:一部电影的两种理解,隔开一个罗湖口岸的中国大陆和香港……从中国人抵制家乐福、到西方媒体的“中国傲慢论”,闾丘露薇的笔就像雷达一样将其逐一扫过,然后剖析表面下的真相。
“消除偏见,还原事件本身,挖掘真相背后的真相”是作者写此书的主旨之一。在她看来,偏见是不分地域、种族的,它更多来自对资讯掌握的多少以及用怎样的思维模式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读解。那么,在不停转换的新闻现场、纷繁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如何让感受获得沉淀、尽可能获得较少偏见的观察和认识呢?有人的地方便会充满争论和误解。谁能保证自己第一时间看到的便是唯一的真相呢?偏见源自文化差异,源自沟通不畅,但最危险的一种偏见是源自每个人自身固有的意识形态。闾丘露薇认为,在明知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尽量做自己可以做的,保持独立的思考,是消除偏见的基础。在序言中,她写道:“思维是一种乐趣,分享思维的结果,并且愿意因为互不认同而进行辩论,那样的乐趣会更多。但是我们要警惕,资讯缺乏往往导致偏见,而带着偏见的思考以及跟随而来的辩论,往往会导致争吵甚至分成敌我。当思维变成一场战斗,辩论变成了武器,能否停下来反省自问一下,是不是因为,偏见距离自己太近?”
什么才是真相背后的真相?信息的有限、观念的先行、情感的偏向,都会误导人们认识世界真模样;而事实真相就像是沙漠里那美丽的海市蜃楼,历经跋涉、饥渴、诱惑,可以无限靠近,但却最终无法完全拥有。作者认为,很多时候,偏见肯定是存在的,我们不需要否认这样一个现实,也不要害怕这一点,但是为什么要提醒大家说偏见不分东方、西方?因为它让我们有一个警醒,让我们去对人们在对待一些新的事物,或看到一些陌生的东西的时候,不要带着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不要带着一个预设的立场,只有这样的,我们才有可能了解更多确信的真相。
读完本书,不禁感慨,无论这个多姿的世界充满多少误解和误会,我们都要学会擦亮真相的眼睛,尽量清晰准确又让人听得懂地,提供最接近真相的事实。

+阅读全文

上一篇: 我与木玩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用阅读擦亮真相的眼睛 -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