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清明的追思——祖母纪事

清明的追思——祖母纪事

公历二零一八年农历戊戌年的清明节,塞外家乡,寒气袭人,风沙满天,人们艰难地行走在通往自家墓地的路上。耄耋之年的一对老兄弟,棉衣棉帽,全副武裝,乘车载着墓碑与松柏,带领子侄们来到老坟,这是我的父亲、叔叔,二老精心筹备数月,于今日为长眠地下四十年的祖母立碑。提起祖母,读着父亲撰写的碑文,我的泪水不禁潸然而下:

“先父李公,讳华,一九零四年二月初二生,一九四三年七月初九卒,灵丘人氏。为人善良,名誉桑梓。与吾母育有三男二女。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侵华日军侵占吾乡,杀人放火,生灵涂炭。父亲惨遭毒打,厥后月余而亡,年仅四十。

慈母聂氏,一九一一年正月二十九生,一九七九年正月初八卒。十七岁与父亲合卺成婚。父亲走后,留下三十三岁的母亲与我们五个未成年的弟兄。大者十五,小者仅一岁。母亲决不再醮,以孑然之身,瘦削双肩,挑起抚育儿女重担。遮风挡雨,含辛茹苦,艰难度日。日寇将村放火烧光,母亲携儿拖女,随村人跑到五里外的涧沟,在山崖挖洞居住。饥寒交迫,患上虐疾,苦不堪言。日寇投降后,母亲回村,在亲友的帮助下,勉强搭起两间南房遮避风雨。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建国后,长子农民,中子教师,幼子工人。儿女皆成家立业,家道兴旺,皆赖慈母之力。

先父年寿四秩,禄秩无多。慈母一生辛苦,女胜男身,亦母亦父。勒石永志,式垂后嗣,祭以不隳。”

祖母辛亥革命出生,改革开放去世,人生六十九个春秋,在兵荒马乱以及建国初期最艰难困苦的年代度过。

祖母出生于城中名门聂氏家族,性格开朗,豪爽正直,自幼颇得长辈赞誉。十七岁嫁于祖父做继室,与前房祖母娘家弟兄相处甚欢,不啻亲生。

一九三七年七月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晋北重镇大同很快沦陷,九月,著名的平型关大捷,我党指挥部队在地处京晋冀咽喉要道的我县-----隶属大同的灵丘,打响抗击侵略者的枪声,取得抗战首场胜利。直至一九四五年,祖母及乡亲们亲历整整八年战争硝烟。其间,四十岁正当壮年的祖父惨遭日寇毒打致死,留下三十三岁的祖母与五个孤儿:年长的大姑十五岁,最小的叔叔一岁。试想和平年月经济富裕的今日,携带五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尚且不易,更何况是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然而,祖母历尽无数生死的关头,硬是把五个孩子抚养成人,实在是奇迹。痛定思痛,祖母的余生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苦难的往事:

跑反

祖母常常自言自语:只要枪声一响,就知道日本进村了,饭刚出锅,撂下就跑,一只胳膊抱一个,你爹四岁,你叔叔才一岁……这段故事,童稚的我,懵懵懂懂,脑子里过了不知多少遍,现在才意识到,祖母是多么能干:抱上两个小儿,身后,还要拖着三大稍大一点的,母子六人向山里奔跑,随时随地,都有丧身的危险!但祖母一家却躲过了劫难。

有一次,我那年仅四岁的父亲不在身边,祖母护着大的躲进山里,枪声稍停,以为敌人走了,忐忑不安地返回村里,看见父亲在捡鬼子们扔在地上的烟蒂,祖母径直走去,才发现还有几个日本鬼子,竟然是女的!她们指着父亲比划,好像是说自己家中也有孩子,就是这么大!一面比划,一面流着泪水,敞开外衣,露出身上的白布崩带......孩子有惊无险,祖母好生庆幸。

腾村

祖母最常讲的是腾村子:村庄被日寇放火烧光了,人们流离失所,离开家乡各自寻觅藏身之所,村里只剩下焦黑的废墟。祖母领着孩子,投奔城里娘家暂时躲避风雨。这样不时地从废墟里挑拣点能用的家具搬过去用。在进城的路上要经过唐河,河水过膝,没有桥,人们在水中间置放了一排大石头,踩着过河。冬天,水浪溅上去结成冰非常光滑,行走时得格外小心。我村距离县城有十里路程,一次,疲惫不堪的祖母,从村里背着一块门板过河时脚下一滑,跌进冰冷的水里,全身湿透,等城里的兄弟闻讯赶到,全身的衣服冻成了铁甲般僵直,兄弟们就地取材生火消冻,此时,祖母的泪水与冰水同时流淌......,祖母的父亲心疼女儿守寡的日子太可怜,劝祖母改嫁,但祖母牙关紧咬,再苦再难,硬是守护着自己的儿女!

狼祸

因为一家六口要吃饭,第二年春天,祖母又领着全家从城里回村种地,没处住,乡亲们只好在村东涧沟挖个窑洞,木板一堵,石头支锅,权且安身。原来的村子蒿草没人,一片荒芜,野兽不时出没,可是要磨面吃水,就得回村里,于是悲惨的事情发生了一起又一起:

一个二十岁的青年,手里拿着把镰刀,竟丧身狼口;一位母亲携带一对年幼的儿女回村磨面,母女双双葬身狼腹,父亲前来寻找,石头上只剩下嗷嗷待哺的幼儿,情景凄惨,令人痛绝……

涧沟边是田地,七零八落地堆方杂物,孩子们在这里玩耍,忽然不知什么时候窜出一只大狼,把一个小女孩一口叼走,她的母亲拼命追赶,却没能赶上,眼睁睁地看着女儿被狼撕碎吞食!母亲痛不欲生,父亲几乎发狂,半夜凄厉的叫声撕裂荒寂的夜空.……祖母说,在场孩子中就有父亲,虽然幸免,却足以使祖母心有余悸:每年都要为山神敬上一桌贡菜,祈求神明保佑。这是夏天。

冬天,来回走十来里的路回村挑水。一次下了一场一尺多厚的大雪,祖母穿着破了半边的鞋子,踩着大雪回村挑水,在回来的路上,看见雪窟中一只鞋,此时才发现自己光着脚:脚冻木了,鞋子掉了都不知道。因为吃水困难,不能煮饭,只能常常炒豆子充饥,那时伯伯正患了伤寒病,牙齿由于吃坚硬的豆子,坐下病根,后来才三十多岁便掉光了。每每讲到这里,祖母总是叹口气:哎,真傻,咋不知道消雪化水呢!祖母本是城里人家长大,咋能有这经验?但再苦再难,她硬是扛了过来!

“争气“

”争气”,是祖母养的小驴驹的名子。听祖母讲,那时有一桩事情叫“听差”,就是村长差使村民的牲口服劳役,不知为啥总差到我家,直到我家的驴临产,祖母派伯伯去请假,结果,伯伯哭着回来,说:“娘,人家说不行,就得去。”祖母一听,这么不讲理,安慰伯伯:”不要哭,娘去!”说罢径直去了村长家,问道:“叔叔,听说我们家的驴生驹也得去?”祖母个头不高,再说村长咋会把这孤儿寡母放在眼里?声音一沉,鼻子里”嗯——”了一声,吐出两字,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得去!”祖母一看无理可讲,顺手抽出他家的风箱板照他头上劈下去,正端着碗吃饭的村长霎时闷倒,不省人事,他家儿女又哭又喊,顿时乱成一团。祖母从容应对:“不用哭,死了我兑命!”说罢,转身回家。第二天,我家的驴生下了小驴驹,祖母给起个名子,叫”争气”!争气,这与其说是驴驹的名子,倒不如说是励志口令,天长日久,激励着自己的儿女!

祖母为人虽然不畏强势,但对弱者富有同情心。身为一介女流,用自己的胆识随分随力保护一些比自己更可怜的人。家族中有位媳妇,经常被丈夫打骂,祖母就成了她的保护人,想方设法调停、掩护、教导,化解她家的大小战争,使一家人和乐安宁。还有一个女孩,按辈分应是我的姑母:父亲逃荒,母亲改嫁,非常可怜,寒冬,就把她招呼到自己家里。后来我们在大同读书,遇到这位姑母,她一直在对我们讲祖母当年对她的照顾:没被子盖,就让她和姑姑扯一张被子盖,一个头朝上,一个头朝下。一起睡觉,一起吃饭;被人欺负追打,祖母就把她藏在自己家里▪▪▪▪▪▪

解放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日本鬼子投降后,家乡就解放了!颠沛流离的日子终于结束,人们再无生命之虞,全村人才从涧沟搬回村里,祖母也盖起了两间南房安身。战争过后满目苍夷,百废待兴,祖母一家,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度创业维艰的日子,进食堂吃大锅饭,三年自然灾害.......从食堂打饭,常常是仅能吃个半饱,祖母心疼伯伯干重活,自己悄悄饿肚子,两人的饭合一起,让伯伯吃顿饱饭。

于儿孙的教育,我们小时候在外面玩耍,跟小伙伴吵架,回去跟祖母讲,有过一次两次,就被呵斥:“总跟人不和,难道都是人家的错?”以后受什么委屈再也不敢说了,现在我明白,祖母在那时就把传统儒家观点的种子种到我们的心里:凡事求诸己!弟弟小时候很顽皮,一次,平白无故就打来玩的小孩,被祖母抓起笤帚柄就打,我不解地问祖母:为什么打自己的孙子?被祖母训斥:“不打自己孙子,难道打人家孙子?”自此明白,做人,不能护短,公平正直,严于律己!就这样,祖母把做人的道理教给我们。

在我的记忆中,冬天的祖母,总是被病痛折磨得没精神说话,闭着眼睛在炕上跪坐着。夏天,则铺个厚垫子坐在自家门口。这时就会有大人小孩都聚过来,妇女们做着针线活,男人们聊天,有说有笑很快活,像个露天俱乐部;祖母过世后,这种温馨的氛围一下消失了,人们走到这里,也难免一种空落落的感觉,总会发出一声感叹:把这么个老人没了!由此看来祖母人气很旺。祖母的客人中给我印象中最深的有两位:一位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一位是他乡要饭的乞丐。记得那是大年初二,我从外面玩耍回家,看见炕上除了祖母,还坐着一位老人:他老人家怎么来了?我好生惊讶。这是一位老读书人,解放前的县级官员。解放后,曾在大同三中任教。退休后,回到老家,深居简出。我们住村南,老人住北头,在我们当地很有威望,常有一些名士远道前来拜访。我有时候也跟大人去,拘谨的坐在炕上,听长辈们谈论古今。那日,老人与祖母坐着,很少说话,气氛非常肃穆。中午用餐毕,直到天黑,才被儿子接走。心中一直不知原由,长大后,慢慢了解,老人与我家是世交,当年做官举家在外,重要物品寄托祖父代存,祖父突然去世,家中剩下孩子、女人,能否取出,也难预料。谁知祖母颇有丈夫气概,临难不苟免,临财不苟得,当老人前来探丧,祖母当即明确财务事宜,令老人放心。所以,虽然祖父过世,两家交往依旧。这次大年,是有人去老人家找事,所以老人回避,才来到祖母家中,由此可见对祖母的信任。祖母的另一位客人,其实是一个乞丐老人家,河北人,连续几年夏天都来我村,背上挎个布袋,手里拿根棍,好像他并不在意讨到多少粮食,从我家门口过,看见这里一伙人乘凉,他也就很随意地坐了下来聊天,慈眉善目,我们一伙小孩子,丝毫不感到害怕,听着他那外地口音,不时呵呵地笑,他也故意逗着我们乐。

到农村经济改革,日子开始见好,第二年祖母过世,很快恢复考试制度,我们孙辈八人,都是国家公职,四名学校毕业,这令做儿孙的我们感叹不已,祖母要是看到该多高兴啊。其实于祖母而言,能把祖父留下的五个儿女,平平安安,养大成人,她就完成了任务,可以长舒一口气,再没什么遗憾了。如今,伯父与两位姑母,已于几年前,以八十高龄寿终正寝,祖母的两个小儿子,也是身为人祖。祖母的两名男孙,无论自身工作领域,还是乡亲中,口碑很好,一如当年祖父、父辈,实是祖母厚德载物,教子有方,方使优良传统代代相承,家风不坠!

祖母,只是千千万万母亲中的一员,是平凡的,渺小的!但对于儿女们而言,尽到了自己一个为人母的天职,是儿女们的依怙,是儿女们的天,是祖母维系了我们家族的命脉,是我们家族的根!祖母也是伟大的,不平凡的,老人家是中华民族无数位勤劳勇敢坚韧善良母亲中的一员,是中华民族母亲的缩影!她的生平事宜,令我终身难以忘怀!

时间已经正午十二点,天格外的冷,父亲叔叔那么大年纪了,整整一个上午,母亲格外焦急.........终于回来了,二老大功告成!今天,父辈为祖母立碑;十年前,祖母的长孙参与并负责了国家红色旅游区“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修建,为抗日英雄立碑,意义何其深远!孔子有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缅怀先辈的丰功伟绩,于家于国,都是后世子孙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渊泉!

父亲欣慰地讲述着经过,祖母的音容笑貌宛然目前,我的思念绵绵无尽……

+阅读全文

上一篇: 摆渡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清明的追思——祖母纪事-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