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走进安溪

走进安溪

迎着和煦的春风,踏着明媚的阳光,我走进安溪,来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山乡。
我对安溪很熟悉。二十年前,我在县委统战部工作,安溪是挂钩扶贫的联系乡。作为民族科长,我常常穿梭往返于乡、村之间。安溪乡政府位于县城南面7.5公里,南与景宁县交界,泗洲岭就是两县通行古道,盘地里有上村、下村和下武三个行政村。
这三个村在明、清时开基,有较悠久的历史。下武建村时间最早,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蓝姓祖先就在此开基,因距下村不到半华里,相距很近(古称半步为武)而故名。另据《洪氏宗谱》记载,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洪姓从括苍芝田阅历关迁安溪开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洪姓从安溪上村分居下村建村。至今,上、下二村村民仍以洪姓为主。
在我原有的印象中,安溪人并不勤劳。二十年前,安溪村民几乎都是住在破旧的土木结构房子里。过了上、下村之隔的那座桥,路面为石阶路,村里卫生差,到处是牛粪和猪屎。比较好点的建筑是乡中心小学、乡政府办公楼和信用社这三处房子。
往事历历在目。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因受台风影响引起山洪暴发。台风来临的头一天,我下乡还在安溪乡。一夜之间,大水不但将无数的土木结构民房夷为平地,还冲走了乡政府办公楼、信用社,乡小学,这三栋比较坚固的砖混楼房。在下武村水碓边的那个五保户,还是乡党委书记王瑞龙去背出来的。由于乡党委、政府组织救灾得力,幸好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事故。第二天,我和市委统战部的领导来到安溪。这里满目苍夷,那场景没有经历过的人是难以置信的。沿溪两岸原有的房子已无影无踪,出现在眼前的全是溪滩石。从此,安溪下村开始了重建家园的漫长历程。
我对安溪也是陌生的。工作调动后,我就没有去过安溪。
近日,安溪畲族乡和县文联举办的“艺术家走进安溪”活动。安溪的巨大变化,简直让我不敢相信,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片新农村景象。宽敞的水泥路已从乡政府通往各村,盘地里三个村子崭新的楼房已联成一片,不管房前屋后和角落,你走到哪里,都是非常的清洁。虽然古称半步为“武”,下村和下武之间原来还是相隔有一定的距离。现在,原有的“武”不复存在了,两村新楼房已连接成一片。
明代从龙游迁安溪,村建于佛儿岩东麓,已有历史500多年的谷垟头村。由于交通不便,10来户畲族同胞的也已整村搬迁安置在交通方便的上村了。
安溪绵延的群山,山岗上有万亩竹林摇曳多姿。满眼雪白的梨花告诉我们,全乡有雪梨基地2600余亩。在山脚下,山坳里养着山黄鸡、孕妇鸡、鹊山鸡、乌鸡等达20万羽。位于大垄口的“乐福久生态养殖场”吸引投资500万元,出栏优质无公害肉猪5000多头。我们一行人到了上村村头,奶牛场里那13头奶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热情的主人让我们人人都品尝了清香的原生态牛奶。
安溪畲族乡蕴涵着浓郁的民族文化。以“畲乡风情”为主旨,打造山寮休闲养生养老农庄项目。对佛儿岩、叮当岩、一线天、泗洲岭等资源进深度挖掘,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发展之路。保护水资源与旅游资源共享相结合。与相邻的雾溪乡合作“游在雾溪,吃在安溪。”黄处特色村农家乐的兴起,带来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的改观。
这些都还是我们眼中看到的。只要你和这里的乡村干部和群众聊聊,你就会知道。真正引起这些变化的,是来自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转变。走进安溪,我们关注着将来这里有更大的变化。

+阅读全文

上一篇: 木玩文化

下一篇: 黄山日出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走进安溪-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