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一生只为一部书

一生只为一部书

珍稀性历来都是衡量收藏品价值的主要指标,历代大收藏家,无不对高面额的罕见钱币情有独钟,要是能收藏到孤品,他们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要设宴席邀请同好共赏,甚至将这枚钱币作为自己的斋馆名字。但有一位钱币学家,却以收藏普通钱币为乐,那些磨得光溜溜的制钱,那些敲满硬戳的银币,那些印痕累累、涂得像大花脸一样的纸币,都是他的最爱。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彭信威教授。
彭信威(1907—1967),江西安福人。193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英国语文系,后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1934年至1936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解放前先后就职于南京内政部、上海神州国光社、国立重庆大学、重庆复旦大学等部门,历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专员、上海经济调查所副主任兼《社会经济》月刊总编辑、无锡中国银行襄理、中中交农四行派驻贸易委员会稽核、国防最高委员会设计专家。曾以驻美特派记者身份参加第一届联合国大会。通英、俄、日、法、德等诸国语言,尤精英语。解放后任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幼年的彭信威,生活于江西省安福县西乡农家,那时正是辛亥革命之后,方孔铜钱结束了它的流通历史。但父辈们讲述的一个个关于铜钱的故事使他对铜钱产生了强烈兴趣,并开始收集铜钱。童年时代萌发的兴趣和集钱活动最终使彭信威走上了研究中国货币史研究的道路。
有人总结彭信威的一生,认为他的前半生的大部分时间,是为写货币史作准备,后半生则是专心撰述。他曾发誓:《中国货币史》一天不出版,就一天不结婚。从1943年开始,他着手写作《中国货币史》,其间数次易稿,至1954年,这部六十一万字的煌煌巨著终于面世。随后的三年中,他对全书做过一次大幅度修改,到1958年出版第二版本。至1962年,又完成生前最后一次的七十七万字的增订稿工作,即1965年三版《中国货币史》的底本。从初版问世,到完成最后一次的修订稿,八年间三易稿,彭信威治学的严谨态度让人顿生敬意。
倾注了彭信威一生心血的《中国货币史》,框架严密,观点鲜明,引用资料丰富,这部书是中国钱币研究领域的基本参考书和权威著作,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一部同类著作可以替代其地位。
1994年,为彰显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和钱币学领域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上海造币厂铸造发行了一枚铜质纪念章。纪念章的正面镌刻着彭信威的正面浮雕像和环形铭文“货币史学家钱币学家彭信威教授,1907-1967”,背面镌刻的是他的巨著《中国货币史》图案和他的名言“中国货币文化的光芒照耀了周围世界”。

+阅读全文

上一篇: 读书也是一种修行

下一篇: 立夏饭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一生只为一部书-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