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冬日三涂山

冬日三涂山

作者:烈日秋霜

冬天,没有自定义。季节轮回更替,周而复始。一年的终结,再一年的重新出发……

说这些白话,心早已从梦中醒来。无论是两个人在桃林枝上仰卧散花,无论是熟悉的温和的笑说海誓山盟怎样的曾经沧海,都不能活在梦里。天亮了,启明星在东,清冷的风儿不知疲倦游走,鱼肚白还有将生未生的那抹云霞,画没画天际线呢?

因为是周末,因为是晴天,晒暖阳看几眼书,惬意了心。嘴为空,笔为宗。记住了,写下来,不是一回事儿。不是想说亲力亲为有多了不起,该经历的经历过,自然而然。信书不如无书,懵懂或者不懂,反而越读越糊涂。心同此心,那是在一个道上同频共振……

一个人骑了车,自由散漫走走。时间去了哪儿?那年那个冬天,自己骑车去了伊河栗子坪对岸的下沟,大雪封山,少有行人。挑水担麦秸喂牛的一路走着,近村几声狗叫鸡鸣,空寂辽远,人在何处居然一下子清晰起来。而今,从洛栾快道拐到上崖口的路,想去看看涂山神祠。没骑几下就蹬不动了,山地车也给不了力!推了车,移动的手杖。随便看看就看见山坳升起一股白烟,拉白灰的车驰过,尘灰飞扬。紧赶几步,微微出汗,行走爬坡的效果当如此。

不是来看风景,不需要借口理由。你想看的,别人未必想看。蹲下,拿出手机随手拍。以前来过几次,有结伴同游,有独自消遣,新鲜感谈不上。最低的姿态看眼前的土地,冬麦青青,油菜绿油油,就连狗尾草儿在阳光下的摇曳也成了画中画……

看对眼,就忍不住多看几眼。回到木门庙,硬山墙上赫然写着“大禹”,工笔楷书,一种对夏文华的尊重。廊檐下,靠墙镶着古人今人的碑刻,居多是功德碑,也有重修碑记;想要细读,字迹漫灭,断断续续讲着“义应侯”由来,人们对正义邪恶的评判。义应天地,自在人心。岁月更迭,不变的义理,一代代传承留住了文化的根!刻不刻在石头上固然重要,口口相传的心德总能温暖前行的路……

冬藏和显摆,显山露水。语言和文字,是意象万千的丛林,温度和热量源于心归于心,谁不想和知心交朋友?我一直不赞成语言伤人,准确说恶语中伤!好好说话,好好写笔下的文字,不也是好好生活的一种姿态?

我不知道,同样的昆虫爬在同样的散发着牛肉味的窗口有多深含义,就像院子里一棵是榆树另一棵还是榆树如此直白——无聊或者有趣,心里明白说不出。

就在下山的路上,想出了《冬日偶得》。诗云:冬日晴好晒暖阳,信步直上涂山梁。大禹会盟兴水利,鲁班显圣戴灵光。伊门崖阙空桑地,泥河小村放眼量。世事浮云落尘埃,天道有常行无疆。

补遗

1三涂山神祠县西十里。《左传》“晋屠蒯有事于洛与三涂”,由来久矣。宋熙宁初封义应侯,建庙。明洪武十九年重修。(据康基渊编篡《嵩县志》)

2民间传说,唐初建李密庙时,木工祖师鲁班显圣了。他把工匠们用剩下的边角料拢在一起,做了一个图案精美的木门,安上正合适。后来有盗贼在伊河放筏,将这个门偷走了,别人再做的门怎么也安不上去,后来干脆不要门,这座庙被称为没门庙,时间一长又成了木门庙。对这个庙都挺重视,如宋神宗熙宁年间敕封木门神庙,元大德皇帝再次御封,清朝多次重修。

3广生圣母殿。清乾隆年间的重修碑记载:“乾隆四十一年春,予客居于三塗山下书斋,适有谒予者问其来意……广生圣母殿固远近之所瞻拜者也,创建不知始于何时……”今人求神,多为实用;得之还愿,不灵弃之不理。

4中国最古老的情歌。“候人兮猗”……反复吟唱,唱说的大禹和涂山氏的爱情神话。三过家门而不入奔劳治水的大禹,年年岁岁涂山氏唱着“候人兮猗”,盼望夫君大禹归来,就在涂山之阳。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冬日三涂山-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