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走出河南的表弟

走出河南的表弟

作者:姬建国

表弟是我大姑家的老三孩子,姓杨,叫书敏。

书敏小的时候不喜欢读书,是那种常常让老师通知家长的人。为此,书敏不知道被姑父责骂过多少次。有一次书敏逃学被姑父发现,姑父连拖带拽送到学校,但没过几天他又一次逃学。气的姑父连连骂他不成器。就这样,书敏连初中也没有好好上就失学了。失学以后书敏整天想的一件事就是走出家门,到外面看看世界,闯荡一番。他把这个心愿给姑父和大姑提出以后,姑父还稍微支持。但是因为患脑血栓已经偏瘫,躺在病床上的大姑怎么也不同意。她觉得书敏还小,一个人出去不安全,让人担心。殊不知书敏已经铁了心,非要离家出走。没办法姑父只好也做大姑的工作,就这样,十六岁那年,表弟书敏踏上了出去闯世界的路。

第一站,书敏来到了郑州。找不到好工作,只得当了一名搬家工。干了半年,因为实在想念病中的母亲,就辞掉了工作,跑回了家里。在家里待了一段时间,便又开始心猿意马待不住了。于是二次离开家门,又踏上了闯荡之路。第一站还是郑州。去了几天,找不到事干,就离开郑州前往石家庄。在石家庄进了一家宾馆当服务员。因为不会说普通话,干起来不顺手,干了几天又离开石家庄前往太原。以后不断换地方,先后辗转到沈阳、大连、北京、合肥、芜湖等。其间干过饭店后厨、搬运工、洗碗工、酒店迎宾、摆过地摊。还被熟人骗到广州干过一段时间传销,尔后设法逃跑。总之表弟书敏第二次出走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跑,到处闯。不知道哪里是最终落脚地,不知道哪里是归宿。闯荡中所受过的苦和非凡的经历,不是用文字可以描述和形容的。比如身上没钱坐车,沿着铁路线跑了几公里,从铁路线进入火车站,从列车窗口翻进车厢里面;火车上查票时钻到座位下面躲查票的乘务员;离开太原前往北京时身无分文,只得扒上拉煤的火车,一路上又冷又饿,还粘了一身的黑煤;在大连因为没有钱,两天没有吃上一顿饭,饿得路都走不动。没有地方住已经让书敏习以为常,他睡过大桥下面,睡过烂尾楼,睡过水泥管子等。睡的最多的地方是公园里的长凳,因为这些地方没有人收费。听了他的经历,不由让人想到电影《拉兹之歌》插曲:“到处流浪,到处流浪,孤苦伶仃,露宿街巷。”

在经过一番折腾、碰撞之后,书敏来到了厦门。看到这个绿草红花海滩的海滨城市,书敏产生了一阵激动。那是以前去过的地方没有感觉过的激动,也许这就是缘分吧。但是厦门的“门”也并没有向书敏顺畅打开。他在厦门的大街上跑来跑去找工作,鞋都磨破了。十多天后才在一家台资企业找到了一个最出力的搬运工的活干,搬运车间里生产出来的产品。干了一段时间,台干经理看他人很诚实,就把他调到车间里让他干五金处理。这个工种就是用池子里的盐酸来处理半成品产品的表面。谁知一天上夜班,在池子边工作时发生失误,一下掉进了盐酸池子里。幸好盐酸已经用了一段时间,浓度已经不大,没有造成特大伤害。但从此落下了风湿的病根。书敏想离开这个厂子,可台干经理不让他走。又干了一段时间,台干经理把他介绍到了一家美资企业,这一年是2002年。

在这家美资企业,书敏刚开始干油漆工,后来又遇上了好人。一个在企业当点小家的河北大姐,推荐他干上了业务员,天天出去联系业务。由此书敏见到并认识了好多客户,结交了一部分朋友。他自我感觉他自己身上还是潜在有能力的,特别是社交能力使他格外满意。这一阶段,他加强了学习。每天早上他都买一份《海峡导报》。通过这份当地报纸,了解厦门的企业动态和生产经营等情况。在工作中,他还知道了不少靠自己创业的企业老板的情况,心里暗暗打起了想自己创业的主意。2005年,他拉着一个橡胶产品生产厂家的生产科长和另一个公司的采购员,三个人合伙办起了一个橡胶产品生产企业。书敏是法人。企业命名为“厦门豫盛实业有限公司”,体现出明显的河南特色。他们每人兑了创业资金12万元。书敏因为没有钱,那两个合伙人各替书敏垫上了6万元。一共投入36万元使厂子在艰难中起步了。经过了两年多的运转,到2007年,大面积金融危机爆发了。一同创业的那两个同事忧心忡忡,抗压的心力被严重挫伤,情绪一落千丈。最后他们向书敏提出退出资金份额的要求。当时企业已经欠外债100多万。怎么办?是让辛苦点燃的创业希望之火熄灭下去,还是自己硬着头皮继续干,这是当时摆在书敏面前的一个艰难抉择。这时候有一个人的话让书敏竖起了支撑下去的信心。这个人就是他的女朋友彭银秀。

银秀是书敏在打工时认识的一个女孩,老家在江西农村。也和书敏一样,银秀独自闯世界来到厦门,在一个鞋厂上班。两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有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味道。看到书敏为企业保留还是舍弃举棋不定的时候,银秀力挺书敏:“办一个企业太难,绝不能放弃,硬着头皮撑下去,我在背后支持你。”在关键时刻,这句是自己发誓也是鼓励书敏的“旺夫”的话语,让书敏做出了继续干下去的选择。他和银秀对企业重新进行了规划,对如何还债退款作出了打算。银秀在鞋厂时手指被机器压坏过,厂里赔了三万元,她也拿出来投入到企业里面。为了互相来往方便,同心协力把企业办好,他们回到老家办理了结婚手续,正式成为夫妻。

创业的路不是好走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方面要让企业运转,一方面还要还债,这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问题常常让书敏心力交瘁。好几个月份,都是给工人们发完工资以后自己身无分文。在大街买两个馒头兑糊一顿是常有的事。经过了多年的打拼,到2011年,所欠的债务已经全部还完。2012年开始盈利。产值从2012年的300多万逐年翻番,2015年达到数千万。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工厂由老地方搬到了一个新的宽敞的地方,原来的作坊式生产真正变成了“厂”。租住的宿舍也换到了一个条件比较好的房子。最重要的是他们生产的硅胶制品、密封圈、防水塞、导电胶绝缘胶等,已广泛运用于汽车、电子、电器、造船、化工等领域。产品销往欧美和全国各省市。九阳、京东方、灿坤电器、蒙发利股份有限公司等品牌企业也用他们的产品做配套产品。2015年,是他们建厂的十周年,表弟书敏和他的企业迎来了一个丰收之年:企业净利润达到历年最高;买了一套高档住房进行了豪华装修;买了一辆名牌豪车。在用工方面,书敏原来使用的工人大部分都是老家的乡亲,目的是为了让贫困的乡亲们来这里挣点钱,也算对乡亲们的一种扶持吧。厂里条件改变以后,他又增加了工人,用工渠道不但仍是河南老家的,还有银秀的老家江西的。

大姑没有等到儿子书敏功成名就。在书敏的事业快要迎来辉煌的时候,大姑这个在娘怀里就失去亲娘,在贫穷和苦水里泡了一生的人走了。书敏带着银秀和孩子回来奔丧,跪在大姑的灵前悲痛欲绝。口里不停的说:“妈,你为啥不再等等,原打算有了自己的房子就接你和父亲去厦门享福,可你竟然走了,你走的太匆忙了。”可是大姑什么也听不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啊。书敏和银秀都是孝顺的孩子,大姑去世之后,他们把姑父接到了厦门,让这个几乎连洛阳都没有去过的老人第一次离开大山,第一次坐上飞机,第一次见到了大海。

改革开放为表弟书敏提供了走出大山的可能。

党的好政策让书敏有了施展才能的空间。

河南人实在、坚韧、感恩、执着的品质让书敏的抱负异地生根。

书敏也有遗憾。他感觉自己最大的错误和遗憾就是小时候没有好好上学。这是他在打拼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刻骨铭心的伤痛。所有优秀的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书敏的经历不是几千字的浅浅的散文能够概括的。他身上记载的是一部像千千万万个创业者一样用辛苦和艰难写就的长篇励志小说。“路漫漫其修远兮”,愿表弟书敏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庇护下继续大胆的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走出河南的表弟-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