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老梁和他的红旗渠大学

老梁和他的红旗渠大学

■郭成林

有些真理是粗人以粗话说出来的,当时一笑置之,过后细思极是。1971 年,我高中刚毕业,上了红旗渠,参加加固治漏。同去的三四十个,初高中生占一多半。有一天,见“渠官”老梁站在渠岸上发脾气:“这帮小东西,摆啥臭架子!犯到我手下了,就得听我的。我就要说‘茅列前名’,‘茅列前名’。啥中学生,我还是大学生呢!”

老梁这样发怒很少见,我们都不敢吭气,那些老渠工乐得喜眉笑眼。听他说自己是大学生,都瞪大了眼。他怎么突然成大知识分子了?老梁看他们那眼神,喉咙眼更大:“不信?红旗渠,就是我的大学!红旗渠大学!”

老梁大名梁启堂,仪表堂堂,满面红光。人说他是“三八式”,林县最早的党员,县委杨贵书记对他都很尊重。他是公社水利指挥部领导成员,红旗渠开工一直在工地。他没大没小,和熟人打趣骂架,越喜欢的人越骂得凶。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笑声。只要你干的活保证了质量,玩笑开得再大他也不恼。人说不怕老梁转,就怕老梁站。倘若他在你这里停下了,不说话,多半发现问题了。倘若干脆跳下渠巷,蹲在你的跟前瞅、瞪,一会儿就叫你额上冒汗。比方说,刚灌的缝抹平了浆,却气泡直冒,不用说,浆没“灌饱”,石头没洗净,水泥跟石头没挤实,有空隙了。你别讨价还价,赶紧返工重来。老梁不会长篇大论,只有发脾气时口舌生风。他有时学着用领导讲话的新词,但一说出就变样。这次是中学生笑话他用错成语,他生气了。

好一个“红旗渠大学”!那时只当笑话,近日突然回想起那一幕,重新思考,意味深长。

红旗渠3000里长,多少万林县人修了10年。成千上万人花10年都来做一个事,这工程差不多倾尽全力,把所有的精华成分都凝聚而来,可不就成了学校?而且是很大的学校。这工程面向全县,男女老少,家家出人。近日在北京见到一个表姐,73岁了,说到当年一脸自豪,“我那时可是上过红旗渠的!”上渠如上学。这学校专业门类齐全,有领导管理队伍,有专业技术人才,有一线劳动大军,有配套服务系统。不怕你本事大,就怕你本事小。石匠铁匠泥瓦匠能工巧匠,炮手号手清障手大显身手。既分工明确也团结协作,既守土有责也时相往来。光是那个装药放炮,就有专门学问,能写成书。一边学习一边运用一边总结,结晶成经验材料,边炒边卖,就是教材。

红旗渠摊子大,战线长,人民战争持久战。着眼于全县全局考虑,实行轮战方式,与培训类似,客观上也使更多的人得到锻炼学习机会。“上渠去!”是那些年常听到的一句话。一个“上”字何等豪壮!至于那些长期常年在渠上的老渠工,即各级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如老梁,这渠修了几年他们就坚守了几年,掌握了很多水利建设的学问,成了行家里手,有理论有实践,无怪乎老梁自称是大学生了。

我们一上渠线,老梁先给上课,讲了三点。一是搞好群众关系,给住地群众挑水扫地,我们当时住河南,过河北,工地在山西省,途经十几里,“外线作战”,牵涉多方。石头滚下去给人家砸了树,要按价赔偿的。我听了一吐舌头,这不整个老八路吗?二是注意安全——连走路也是基础学科,是学问。有的人在渠岸上不敢走,捂着两眼,战战兢兢。三是工程质量。“ 这说来话长,咱边走边说。”

红旗渠这个大学有教材,有课本。现成的老经验是课本,新知识才产生就成了教材。能者为师,又无常师。今天你摸索出一个点子,你就是同伴的老师。明天这个连队发明出新的技艺,就是大家的老师。那时候的现场会很多,一有好经验和做法出来,马上组织领导专家论证,迅速共享交流,扩大成果。出现技术障碍,问题难题就是课题,也会组织研讨,开诸葛亮会,结队攻关。

红旗渠大学培养的人才德智体全面发展。这里有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万众一心,上下同欲,众志成城,可歌可泣。这里风清气正,这里没有贪污腐败,没有化公为私,没有偷工减料,没有豆腐渣。在近年人们痛斥豆腐渣工程时,总列举质量过硬的著名工程与之对比,其中就包括红旗渠。在红旗渠上干一阵子,就学得聪明活络起来。胆子加点子,胆识兼具,智勇双全。通用型人才成千上万,专家型人才层出不穷,都有用武之地。红旗渠教所有的人学得一技之长,为即将到来的十万大军出太行准备了人才基础。老梁算是其中一个,这人自诩大老粗一个,然而粗中有细。不能说他行行精,但的确是行行通。红旗渠建成以后,评模表先,老梁被评为一等劳模。更不用说,这里能叫你体力发展,身手矫健。能吃得修渠的苦,其他苦何足道哉!上过红旗渠,是个重要资本资历,甚至是不发本本的学历。外出打工时只要说出“我上过红旗渠”,用工方会觉得此人可信可用。

一条红旗渠,一部创业史。天工开物太行山,人工天河红旗渠,二者之间是人,在它们中间搭起一座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这誓言惊天动地。在这个大学里,所有的人都在学习,读自然,读自己。人人在读书,人人在写书。林县人原有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显示出最大的威力,而传承中又在自我更新。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抛弃那种保本意识,谨小慎微,知足守常。尊重规律又打破常规,敢想敢干又科学发展。改天换地的同时,更新自我。这种观念的改变,引导他们与其后到来的改革开放顺利对接。

一项伟大工程发挥效益的同时及以后,会有始料未及的诸多附加值,如精神结晶、文化产品、品牌效应。在红旗渠这一物质实体发挥其功能的同时,红旗渠精神、红旗渠文化、红旗渠产品链,这一系列产物产品接踵而来。硬件依然在,软件在开发。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走近红旗渠,把它当书来读,当专著来研究,当学校来上,实在值得欣慰。当年读高尔基《我的大学》,倍感心酸。而老梁口里的红旗渠大学,则是豪迈的宣言,大胆的讴歌。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老梁和他的红旗渠大学-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