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回忆当年扫文盲

回忆当年扫文盲

■ 郭新林

解放前农村上学的人很少,大部分农民都是文盲。1952年我正上高小时,我村办起了民校(也叫夜校),聘我当兼职民校教师。现在回忆起来,那时的民校,对农民学习文化、摘掉文盲帽发挥了很大作用。

民校的第一课

民校开班后,我上的第一课是“控诉我没有文化的痛苦”,这一课上得很有意义。到校共30多名学员,我的话音刚落,大家都是争先恐后的发言。妇联会小组组长郭菊花抢先说:“没有文化可真苦恼,那天俺到安阳去办事,急着小便找不到厕所。有个好心人给我指了一下,那边就是厕所,我走到跟前就往里进,进去一看,有个男人正在里边大便。他一看见我气愤地说,你就没看看这是男厕所?我这才知道到城市去厕所还得认男女,没有文化可真不行啊!”一位大嫂说:“俺就不认票子上的字,花钱就靠认样儿和颜色了,有时就把三百元当一百元花了。”王留锁讲得很风趣,他说:“没有文化还会闹出大笑话。从前有一户人家,刚娶过媳妇,家里剩下了很多肉,想叫亲家过来吃肉,于是叫儿子到学校请先生写个请帖。儿子到学校后先生不在学校,一看桌子上放着一个红纸写的帖,他以为谁告诉先生事前给写好了,于是拿着帖子就给岳父家送去了。岳父有点文化,一看是个报喜帖,把夫人叫来就吵:你教养的好闺女啊!夫人莫名其妙地问:咋啦?咋啦?闺女到人家不过三天就生孩子啦!这不是人家报喜来啦!夫人连说:不会,不会。全家人很是疑惑。男方家人等了一天,亲家没来,以为新亲戚不好意思来,于是割了一大块猪肉包好,叫儿子给岳父送去。孩子脸单,到那里把肉放下,二话没说扭头就走。他岳父岳母老俩一摸软软的一团,以为婴儿夭折,给送过来了,就想赶快扔掉!正说去扔时,夫人说,这是闺女身上掉下的肉,扔咱也得解开看看啊!解开一看,是一块猪肉。”因没有文化,就闹出了这样一场大笑话。老长工郭进三说:“过去因没文化还受人污辱。有户穷人家,过年不会写对联,去求一个财主家写,这户穷人家因给财主打忙工讨账,说过几句不中听的话,这个财主家对他有意见,就用对联辱骂人家。上联写的是:老大是个鳖,老二也是鳖;下联是:许看不许说,谁说也是鳖。横眉是:一家之鳖。这户穷人家回去就把对联贴出来了。初二外甥来拜年,一看,什么也没说,给他把对联撕了。”想想没有文化多么痛苦啊!还有个上年纪的,我们叫他大叔的,好说顺口溜,他说:没文化,真苦情,瞪开俩眼黑窟窿;书不会读,报不会看,亲友来了信不会念;买东西要用人民票,不会认字光看样儿;政府给咱办民校,决心摘掉文盲帽。通过这堂控诉课,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为正式开学学文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处处是课堂

当时政府号召民校都要成立速成班,提出的口号是:“速成班讲功效,仨月摘掉文盲帽。”怎样提高学习效果,是摆在我们民校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那时大南山是全县有名的铁民校,我们到那里参观学习后,回来大力营造识字环境,处处设课堂,除了中午、晚上在民校上课学习外,学员们人人都有识字牌,做什么活就学什么字,比如锄地、纺花、织布、做鞋等等。还推出了看物识字,比如门子上就挂上“门子”,窗户上就挂上“窗户”,水缸上就写上“水缸”,以此类推,有物就有字,使所有学员都能得到举目识字,低头写字的机会。后来还教学员们学拼音、查字典,把拼音符号编成歌,让学员们念,学会符号后,再教他们怎样查字典。采取这些方法后,学员们提高很快,一个月就都识到了300—500字,三个月后,村上的青壮年就基本上没有了文盲。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回忆当年扫文盲-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