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又到腊月二十三

又到腊月二十三

作者:云在故乡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习惯称小年。这一天让人难忘,让人回味。难忘小时候,回味火烧馍。

小时候的岁月常常如梦初醒,撩人回忆。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初期,温饱基本可以解决,但吃馍还是黑馍多,吃上一顿白馍就算过年了。所以吃火烧馍就成了孩子们的向往和期盼,年年想,年年盼。

小时候一到二十三,孩子们就乐了,一大早起来就联络小伙伴上坡割蒿杆了。因为蒿杆易燃,是烙火烧的好材料。我们村孩子多,一群有十来个,说去就去,背着绳子,哼着小曲,迎着烈风,伴着小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又激动又兴奋,完全忘却了是在冬季。蒿杆很好割,一会就是一捆,绑好绳子,就算完工了。那时候小,割蒿杆完全是兴趣,至于够不够烙火烧就不知道了。后来才知道大人们早几天就备好了,但他们还是没阻止我们。原因无非有二,一来不让我们失望,二来也能从小锻炼锻炼我们的劳动能力。想在想想,父母亲们太伟大了,一点一滴都在为我们考虑着。

上午劳动,下午就坐等火烧了。看吧我们忙得,一会儿催催家长,一会儿去村里看看,看看别家开始了没有,当第一家灶火冒烟的时候,小孩子们兴奋了,因为一冒烟,火烧很快就出炉了。接着各家都冒起了烟,一会儿伙伴们都啃着火烧出来了,个个张着馋嘴,眯着谗眼,吃的叫香,吃的叫馋。第一个吃完,第二个就开始比赛了,看看谁家的烙的圆,烙的焦,尝尝东家的,尝尝西家的,都很香很好吃。吃饱了做游戏,丢手绢,捣鸡,打碟溜,开心快乐,乐而忘返。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火烧馍也没那么大吸引力了。再后来参加工作教初三年级,往往补课加班,二十三有时候也赶不到家。不过每到家,母亲总是拿出火烧馍,说是全家人都有份,团圆馍,必须吃。接过已经放凉的火烧馍,看着满脸皱纹的母亲,忍不住想眼泪,但不能对着母亲掉,怕母亲伤心。母亲为我们,忙里忙外,操劳一辈子,总感觉亏欠的太多太多,无法报答。于是就暗下决心,每年二十三,一定要回家,给母亲烧烧火,吃上热腾腾的火烧,心里也算是稍有安慰吧。

如今四十多个春秋了,我这个习惯仍然坚持着,一半为了母亲,一半为了自己。

+阅读全文

上一篇: 神秘的阿勒泰山

下一篇: 爱恋一场雪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又到腊月二十三-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