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不屈的脊梁

不屈的脊梁

作者:登封颍哲

——父亲印象记

引子

记得五岁那年,父亲第一次带我出远门走亲戚,骑的是借来的永久牌自行车。

深秋的颍河两岸,刚刚翻耕过的庄稼地显得格外平整开阔。我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年轻的父亲用力地蹬着脚踏板,两个车轮子飞快地由西向东,在笔直的沙土路上奔跑着,路两旁挺拔耸立着的杨树们纷纷向身后退去,抬眼远望嵩箕两山,峰峦苍茫、云雾妖娆。那一刻,一片纯真童心的我徜徉在父亲英姿飒爽的气魄里。尤其是他那不弯的身躯就像路边直立向上的树一样,永远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我对父亲的情感从此愈加亲密亲切起来。

说句实在话,从懵懂无知的童年到充满幻想的少年再到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或许是忙于求学的缘故,或许是无经世事的缘故,我对父亲的身世和自己家庭的缘源,并不那么看重,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轮的交替增添,步入中年的我每每看看到父亲的影子,就想起了他老人家这一生的琐琐碎碎,枝枝节节来。

耕种情结

父亲在村子雷家文彦门中排行老二,在雷氏族中老玉的支脉中名列老四,所以,大小堂侄、堂孙们都尊称他:“四叔”或者“四爷”。

父亲上边有一个姐姐,也就是我的大姑,由于年龄大出嫁的早,我的伯父和父亲大八岁,早年外出参加工作,不经常在家里,而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祖父,是个老实、胆小的男人,因此,父亲就成了家中的主事人。

1956年,父亲在村中的南岳庙小学读完高小后,就回家帮助当队长的祖父干起了农活。现在想来,父亲一手呱呱叫的庄稼活应该是从那时练就的。譬如:犁地使唤牲口、播种摇晃楼耙、打场扬晒麦子,这些笨重而讲究的农活,让父亲做来得心应手,可我去做了,就毫不粘板儿拿手。

父亲对土地对庄稼对农具是情有独钟的。尽管父亲参加工作以后常年在外,可自从32年前家里分得了3.6亩责任田和4分半自留地之后,他就每天从公社(乡)的拖拉机站(1994年以后为镇农机站)回到家中,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到自家的麦田、菜地看看长势,有草了就提锄除掉,苗子干旱了就放水浇灌,该施肥了就撒上一把尿素、硝酸胺之类的化肥。

父亲干庄稼活是不惜力气的,而且是不计成本的同时又是十分细致讲究的。每年的夏秋两季,父亲每天早上天刚发亮就扛着家什到了地里,而我这时正赖在床上想多睡一会儿。从太阳露头干到该吃早饭的时候了,他还不吭声回家,我和三弟四弟大妹只好忍着饥饿,一直干到上午的九点多钟过了吃饭时间,他老人家才想起吃饭的事情。有时候,他干脆不回家,让母亲把饭送到地里,在地头简单吃了接着干。尤其是六七月酷夏时节,下午两三点左右,别人都在家里乘凉午休,而父亲却已经在自家的玉米地里抡起了锄头。他说趁天热太阳毒的时候,锄草效果好,另外,他要求我和三弟四弟大妹下锄时,一定要用力用心把草除净,把地锄虚,把庄稼苗围拢住防止大风刮倒。可我这个学生出身的回乡青年却总是心急气躁,不是草没除掉,就是把庄稼苗给锄掉了,大有王银环下乡时的尴尬。

另外,父亲锄草时随手就把草收拢拾到了地外,碰见了散落的石头或瓦块,就收集起来用提篮提到田边渠头处。每年秋天种小麦的时候,父亲吆喝着我和两个弟弟要把土坷垃打碎,把地耙平;耙畦时畦要直,土垄要耙的大些,为此,我曾私下对三弟抱怨着说:“咱爹种地是要饭的穿西装,穷讲究。”

在日常,我和三弟四弟大妹最怕和父亲一起干活。总觉感觉父亲太认真太讲究太精细了。其实,正是父亲的这种精耕细作,才换来了我们家的好收成和乡邻们的赞许和嫉妒。

“要想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或许是职业和工作的习惯,父亲最为注重农具、种子的选择了,一张锄一把镢头一副扁担一架铁楼,他都制做、置买的不惜本钱,别人一张锄七八块,他买一张十三四元,能用五六年,家里浇地用地水泵水管,甚至螺丝皮垫保险丝钳子,他都记在心中。秋天播种的时候,父亲又是一位极为讲究科学的人,别人家的麦种三五年都是一个品种,他则要两年更换一个农科院的新品种。

在父亲的辛苦努力下,我家的麦子、玉米都成了“榜样”和“标杆”,为此,每年庄稼成熟的前夕,我们家的玉米老是被人偷。父亲知道了只是哈哈一笑,说一句,谁让咱的玉米穗咋人眼那。

10年前,我到煤矿当工人,妻子一个人在家种地劳累不说,也觉得种地收庄稼赔本,就把地撂给三弟四弟,进城打工了。父亲闻听后满脸地不高兴,对我娘说,庄稼人不种,干啥?我们姓雷的天生就是种地户。为此,我和妻子多日不敢回家看望他老人家。

“公家人”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的时候,16岁的父亲通过当时在公社当会计的伯父的推荐,参加了河南省在荥阳开办的农机学校拖拉机手短期培训班。八个月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毕业资格证书,成为了一名能够熟练驾驶从苏联、波兰进口拖拉机的机手。

接着没有多久,父亲就参加县里少林水库、纸坊水库的建设工作。

大跃进过后,集体食堂解散。第二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刚满18岁的父亲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工作岗位,为了一家人的肚子,天寒地冻的冬天,他一个人赶住牲口拖着800斤的煤炭,趟着刺骨钻心凉的颍河水,往70里外汝州城的集市上卖,赚取来往的路费,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有一次,父亲和村里几个拉架子车的去伊川送货,回来时又捎了货是重车,走到半路时,我的堂伯看到往日跑在前边的父亲竟落在了后边,就问:“今个是咋啦?”父亲说:“肚子有点饿.”堂伯说:“带的干粮那?”父亲只好说:“早就吃完了。”听罢父亲的话,堂伯赶忙靠村停下,找饭店吃饭。那顿饭,父亲一个人吃了两大碗儿的捞面条,外加一斤半的牛肉。

度过60年灾荒后,1963年的夏天,已经成家的父亲终于又回到了公社的拖拉机站,并当上了车长。随后,他驾驶着东方红-75链辊推土机参加了县里的纸坊水库、宋爻水库大坝的碾压工程,为水利建设工作洒下辛勤的汗水。

1969年春天著名的焦枝铁路大会战开始,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加了修筑南北运输大通道的艰苦工作。年底,父亲获得了会战指挥部颁发的“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光荣称号。

由于父亲有着过硬的驾驶技术,先后被县里抽调到卢店,君召拖拉机站工作。1974年夏天,重新回到大金店公社拖拉机站当上站长的父亲,和他的同事们凭着一股子钻研精神,冒着酷暑在简陋的车库里,组装成了全公社的第一台解放牌汽车,成为一时传颂的佳话。二年后的夏末,父亲又亲自驾车前往驻马店的遂平洪涝区,帮助灾区翻耕土地,支持那里的秋耕秋种重建工作。

1980年已经步入中年的父亲,被调到了县农机局工作,两年后,他又被委派到偏远的南部山乡做了农机站长,三年中,他跑遍了所有大小村子,对全乡所有的农机机械了如指掌,方便指导了农业生产;随后,由于工作的需要,父亲又回到了大金店农机站主持工作,不久,他又转岗调任镇种子站的站长,寒冬腊月,他一个人北上河北,为经营蔬菜大棚的乡亲拉草甸(垫)子。

父亲一生工作几十年,永远是个闲不住的人。1991年,镇党委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工作,再次委派他到落后的北部小山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5年,他吃住在村里,和村组大小干部打成一片,替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很快使这个落后的村子工作有起色了。农村工作,尤其是计划生育工作最难搞,父亲他迎难而上,一家一家做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由此,他的事迹上了《登封报》,也光荣地被评选为镇里的党代表参加了县里的党代会;鉴于父亲出色的工作能力,一年后,镇党委再次安排他到东边的一个上访村里主持工作。三年中,他走村串户,拜访老干部老党员,查找问题结症,一一化解群众和干部的矛盾,正常地让这村子的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开展起了工作。三年后,当父亲离任走出村子的时候,乡亲们不约而同地站在路口挽留。

2005年,为党工作了40年的父亲终于退休了,本可以放松休息了,谁知,领导的一句话,他又重新返回了工作岗位,担当起了全镇百余名退休老干部的管理工作。至今,父亲虽然年逾古稀,心胸却依旧不减当年,他还在不停地奔走着工作着,为一群老头们的吃喝拉杂睡病养疗忙碌着。

父亲这辈子尽管只有高小文化,但他虚心好学,勤奋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进入中年的父亲报名参加了成人中专学习,并且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获得了助理工程师的技术称号。我敬佩他老人家的这种甘当小学生,知耻而后勇的奋争进步的人生精神。

在父亲70余年的人生中,他品尝了生活的艰辛与坎坷,经历了岁月的饥饿和困苦,也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及发展,是岁月的苦和难,历练了他那勤劳朴实、自强自立、忍辱负重的坚毅性格。

记得我刚刚高中毕业闲呆在家的那阵儿,我想父亲在外工作几十年,认识的领导也不少,何况手中也多少有点权利,就想让他给找我工作出外挣钱自己养活自己,谁知,我的想法对母亲一说,我的老娘却说:“你爹一辈子不好求人,又不会给领导送礼,你也别依靠他为难他了,自己想办法吧。我失落之余,只好打消了念头。

孝仁为大

父亲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出生在大金店老街一个十分贫穷的家庭。他在幼小的童年,就经历了“跑老日”的战乱生活,青少年时的他又接受了繁重的家庭劳动,忍受了劳累和饥饿;忍受了文革时期无休止的派系斗争和委屈。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社会,抱怨过别人,抱怨过家庭,甚至父母。

父亲的父亲,我的祖父是一个地道的农村“老菜把”。他曾经做过高级社长,生产队长,可是父亲与母亲结婚时,竟没有一张像样的睡床,衣柜是借来的,桌子是拼凑的,就是盖的被子也是自家纺织的着染的老粗布,绫罗绸缎根本无从谈起,这件事情,父亲从没有对我们兄妹提及过。

1973年的夏天,一场暴雨冲走了从生产队菜地回家的祖父,远在北京出差的父亲,硬是没有赶上老人家的葬礼。从此,31岁,而立之年的父亲承担起了一家23口人的生活重担。

祖父离世的那年冬天,在祖母的主持下,父亲和我伯父我们两家分开过了。我们一家八口人搬到了村子寨墙外的新宅子里。三间新盖的瓦房,除了三张床板儿外,一件像样的家具用品也没有。那时,在公社中心小学读三级的我,知道了什么是一穷二白。

1978年的冬天,66岁的祖母患病卧床不起,父亲在她老人家的床前,昼夜衣服不解扣,鞋子不离脚,寝食难安,取药端饭送茶,连续伺候了整整三个月,祖母终因年老疾顽,告别了她的孙男孙女们。父亲在祖父面前没尽到的孝心,全都报答在祖母的身上,尽管,在五年前在分家的事情,祖母有点偏心,把像样的家产都倾向给了她的大儿子,我的伯父。

祖母去世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81年的春节时分,父亲的小妹我的三姑不幸患上了难治的糖尿病。虚弱、憔悴的三姑在父亲和伯父的带领下,去郑州的河南中医学院治病。几个月后,她的病情得到缓解,只好向单位请了病假回家疗养。由于有病的缘故,三姑的身体虚弱,没有生养,无有子女,她就把我们兄弟看成了她的亲生子女对待。为了给三姑治病养身体,父亲不止一次地让我徒步18里,给她送去紧缺的大米,鸡蛋、白糖补身子,谁知,这年的冬天,正在县城读书的我突然听到了三姑去世的消息。父亲闻听他的小妹去世的消息,立即大发雷霆,责怪我的那位刘姓的姑父无情和不义,因为,在死去的三姑的口袋里,发现了大量的安眠片,我们怀疑是三姑在家养病期间,和姑父发生了争吵,对生活产生了绝望的念头吞下安眠药自杀的。

三姑是祖父祖母的小女,是父亲的小妹,他们兄妹之间的感情,我是从来往看望的过程中感觉到的,那年父亲39,我的三姑才33,青春风华正茂的年纪。

父亲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男人。他这辈子最大的品质,我认为就是从祖父那里继承来的就是孝顺、仁厚、大度,和耐劳吃苦精神。在我的记忆力,父亲无论在生活上有多大的艰难、困苦,从来没有在自己的子女面前表露闪现过。为了家里的日子过得滋润些,为了我们兄妹能够如期地完成学业,他曾和母亲在村里率先种起花生、烟叶等经济作物;他第一个在村里养起了进口的“杜洛克”红毛猪:他为了我家尽快脱贫致富,帮助我在自家小院了栽种起了天麻,尽管这些“创举”不曾辉煌,成功过,甚至失败过,他那奋进向上的心却是永恒的!

父爱情深

父亲这辈子和母亲一起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兄妹7个。回想起父亲的一生,我感到他付出的太多太多,回报的又太少太少。

1983年秋天,我到县城读高中,哥哥去郑州上大学。那些天里,父亲的脸上洋溢了多日的自豪和笑容,他对乡邻亲戚亲和同事朋友“夸夸其谈”着我哥和我,我们雷家人老几辈子,都是老实的种地户,没想到还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我和我哥离开家庭求学去了,可家里还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也正在上学。父亲,一个普通的国家职工,一个月四十几元的工资,却支持着我们一家九口人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为此,他支持母亲在家养猪,支持母亲给别人帮忙做衣服卖东西,为此,他很少买衣服,一年四季要么是自己做的蓝色的中山装,要么是一身的绿军装(父亲的绿军装,是我远在新疆建设兵团支边的二姑专门寄给他的)。由于父亲的省吃俭用仔细打算,我才准时从他的手中接过买书本的钱和生活费,每月10元,多么不容易呀。现在,我每每想来,当时的父亲是何等的艰苦艰辛呀。

尤其是1985年10月至1987年夏天,我大哥赴滇参加对越作战的一年多里,父亲白天无心吃饭,晚上常常失眠,生怕有什么意外,短短几个月里,他那乌黑的头发白了许多,四十岁多一点的年纪。

1988年元旦,已经参加了工作的我要结婚时,父亲专门找来汝州的木匠精心打造了书柜、写字台、高低床,又大老远从郑州买来了装衣被的“三木”牌衣柜,还又托人买来了崭新的飞鸽自行车。而我竟没有拿出一分可以替父母分忧的钱。父亲的良苦用心和宽仁大度,让我这个做儿子的或许永远无法报答过来。

15年前,我的个人家庭遇到了突如其来的变故。那一年,我七岁的大儿子在暑假的玩耍中,不慎跌入一座废弃的楼底暗室里,摔成了脑部重伤,父亲听说后慌忙从家中奔出,叫车奔往医院。在医院的一个月里,我和妻子束手无策之时,是父亲不离病房,找医生求大夫,为我的儿子,他的孙子连续做了三次手术,家里的积蓄花光了,他就四处央求筹借,最终也没能挽回幼小鲜活的生命。那一年,我和妻子陷入了人生无比的疼苦之中,这时,是父亲忍受失去孙子的伤痛,又到处想法子找门路,帮助我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回想起来,我羞愧、自责,悔恨自己对儿子没有负起做父亲的教育监护责任,而我的父亲在我遇到难处的时候,给予我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最大程度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感恩的心

今年,精神矍铄,不知疲倦的父亲即和我的母亲一同走过了50年婚姻家庭生活,体贴相爱过,争吵打骂过,但随着岁月的考验,生活的磨练,两个老人相濡以沫,携手走到今天,也达到了人生最大的圆满幸福!

父亲这辈子养育了我们兄弟姊妹七个。五男二女,乡亲们都说是他们的好积德。可我感觉父亲把我们养育成人,又一个个为我们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付出的汗水和劳动是无法用斤称来衡量的,他太劳累太辛苦了,父亲的恩和爱,我今生今世永远会挂记在心头。

父亲这一生是朴实勤劳的一生,是坚强不屈、耿直宽容的一生,他的一生充满了人生的苦难和欢乐,充满了自信与奋斗,充满了永远向前的勇气和力量。他养育我们成人教育我们成才,他常常教诲我们,懒惰一个男人的最大毛病!

父亲是一本厚厚的书,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人生教科书!从他的身上,我知道了如何做人做事,如何面对生活的磨难和考验。我的困顿、不惑,只要告诉了他,就没有了消沉和郁闷及彷徨,他的善良、宽容、练达、成熟、稳重,让我不再浮躁和浅薄。

父亲是一棵大树,是一棵挺拔向上坚强无比的大树!他为我遮风挡雨,为我支撑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父亲又是一座高大、峻拔、宽厚、博大、沉重的山梁!父亲的一言一行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轨迹,他是我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他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从他的身上,我领悟到了父亲,这个伟大光荣神圣称谓的真正内涵。

看到父亲那威武不屈的身影,一颗敬佩、感恩的心也由此高涨起来!

(作于2011年6月父亲节前夕)

+阅读全文

上一篇: 美女效应

下一篇: 那么多蓝天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不屈的脊梁-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