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到延安去

到延安去

作者:烈日秋霜

到延安去

永远是一种精神。

——题记

乙未年国庆假期,好友相邀到延安体验红色旅游,一种憧憬和向往油然而生。但是没有想到多少年以前的“到延安去”的梦想,至今真要去了依然有点激动,有点期待中的兴奋……

一路高速,交通便利快捷。向西,向西,再向西。我们五个人一辆车,从嵩县出发,经过三门峡出潼关,进入八百里秦川。

在三门峡,好些年不见的老同学相聚,那份深情化作了频频举杯的酣畅淋漓中……说着彼此的生活,说孩子,说事业,说人生,都是掏心窝的心里话!记忆留存都是曾经的美好,不需要很多语言,心相通就是最美的语言啊……

夜里下起了雨。

早上,秋雨淅淅沥沥下着。到潼关,在秦东镇吃早饭。雨越下越大,古朴的老街,很有风味的农家饭。昨晚只顾吃酒,到现在是饥肠辘辘,吃饭嘛香……诗意的“到延安去”,有了第一首诗。风雨潼关路,脚下不沾尘。有心皆风景,何处信天游……没有纸笔,默然于心。

向西,绵绵秋雨连天扯地。因为沿途路过华山,也因为时常记起“自古华山一条路“,自然就想上华山;再加上路上鲜明的”华山论剑“招牌,那愿望可就特别强烈!说来说去,意见不统一;雨中还有安全问题。华山这次就不上了……

去黄陵县,看黄帝陵。

顺路,风雨交加。高速上车不多,一辆一辆的都从容超过我们了。

没有想到,其实也不可能想到,如今的陕北郁郁葱葱佳气浮,漫山遍野树木森。而黄陵县更是有着江南小镇的模样,别有一番迷人景致。

黄帝陵在桥山之中。云雾缭绕,古柏苍苍。远望桥山,近看秀水。崇敬的心情,在走近黄帝陵的脚步中升腾。这里不仅是”天下第一陵“,还是华夏民族的共同的根脉!即使雨中,那些天南地北的人们都兴致勃勃参观黄帝陵,细细体味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遗留下来的民族文化精华……

摄像机在手里,人在风雨里,分不清是工作还是旅游了。雨势越来越猛了,镜头湿了,人也有点冷了……站在屋檐下,没有一点诗意,可能吗?桥山缘何名,黄帝在其中。千秋万代过,神州享太平。至于说过眼烟云的东西,不想也罢……

继续北上。桥山之上,大幅标牌贺敬之先生的《回延安》“双手楼顶宝塔山”赫然醒目;尽管在高速路上一闪而过,但却给人很深的印象。印象更深的还有“印象老延安红色新体验”这样的标志性标语口号!这些都在提示我们,革命圣地延安越来越近了……

到了延安是晚上,雨下个不停。安顿住下,想好要看的地方。再多的的盼望也要到明天实现了。几声狗叫,夜更静了深了……

早上雨不下了,雨后的延安格外清新。仰望宝塔山,走近延河水,眼前的静谧安详,高楼林立,人流车流,这些都越来越让我去想为什么当年那么多中华好儿女奔赴延安实现梦想,而且前赴后继忠贞不渝建立了新中国?历史是个过程,永远是一种精神。风云际会,家国情怀,诸多的历史元素,在既定时空纵横激荡——在不奋起抗战就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共产党有了自觉主动的担当,形成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凝聚力和奋发向上的民族力量……民族的精英,民族的脊梁,在陕北,在延安,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奠基!

走过了王家坪,走进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这才明白革命无疑必然胜利的道理,这才知道革命圣地延安在民族解放和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上处在多么重要的地位,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

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印象延安里留下的是崇敬和憧憬。离开的时候,天晴了,太阳出来了,明媚的秋阳下,巍巍宝塔山,悠悠延河水,依然是充满生机,充满力量的壮美画卷。看在眼里的,留在心里的,激动和感动都在这个”到延安去“的过程中……

延安很多地方没有看,这里的黄土文化又如此博大精深,因此我还会再来的!回家的路上,回放到延安去的画面,做一期“红色游”电视节目也就更加坚定了。同游的还笑说”那就电视上见啊“!

千里延安一日还,我们做到了。从延安到嵩县,一路不下高速,晚上十点多钟安全到家……

永远有多远,脚下的路知道;走下去,就能走近目标,实现梦想。

+阅读全文

上一篇: 仙岩的潭

下一篇: 白杨树下问白杨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到延安去-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