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难忘儿时的露天电影

难忘儿时的露天电影

作者:高谦

每当我坐在家中的沙发上,品着香茶嗑着瓜子,乐哉悠哉的拿着遥控器,有选择性地收看着电影、电视节目,便会时时想起儿时收看露天电影的场景……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那里所看的电影都是露天电影,而各村的露天场地大多数设在村头或村中的社场以及学校里,放映队来了,人们便会争先恐后的帮着他们竖起竹竿,用麻绳扯起影幕,不远的地方放上两张课桌,算是放映台了,发电机放在校门外的操场上,这就是我们的露天电影场。在那个文化生活异常匮乏的岁月里,这样的放映点一、两个月才能轮到一次。所以每次电影队来了,全村像欢迎解放军一样都沸腾起来,尤其是我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蹦着跳着,如同过年一样激动快乐。太阳还没落山,我们就早早吃过晚饭,从家里搬来座位,帮着家人抢占最好的位置。有的小伙伴来不及回家,就用粉笔在地上画好自己的地盘,谁知回来时位置早已被别人占领了,于是争着争着话不投机便吵了起来……吵归吵,闹归闹,等到电影放映时,大家最会冰释前嫌相安无事。放映前,只见放映员调试好镜头,光束射在银幕上,我们这些顽童在前面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伸出小手,在银幕上变换出不同的手影造型,比试着看谁的手影做得多做得像。有时候当你做出了一只小灰兔时,旁边的也许就会做出一条大老虎,对着小灰兔示威呢!更多的时候,我们每人高举着一根杨树条子(杆子),通过投影显示在银幕上晃来晃去,当时的那种成就感真是不言而喻。在正式影片放映前,除了村长讲话以外,大多是先放映一部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新闻纪录片,时间大约20分钟左右,介绍的无非是科学种植、计划生育、破除封建迷信的相关内容,放映队运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对群众进行知识灌输。然后在大家的期盼下才正式进行“正片”的放映。当放映机喷吐出淡黄色光线,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八一”或“工农兵”的片头闪耀在银幕上时,各种声音嘎然而止,大人小孩都会自觉安静下来,一门心思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银幕。我清楚记得,那晚放映的电影是《地道战》,尽管是黑白片子,我却坐在马札上看的如痴如醉,特别是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造型,竟成了我心目中的偶像……记忆中,那时候的电影,经常出现断片、停电现象,因此故事情节很少完整地看下来,但是那种乐天的心情却是终生难忘。儿时,我从《地雷战》、《江姐》、《战上海》、《敌后武工队》,一直到《英雄儿女》、《永不消逝的电波》、《野火春风斗古城》、《甲午风云》……从董存瑞、李向阳、王成、张嘎子、雷锋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在那个时期牢牢印在了我的头脑当中,而《驼铃》、《牡丹之歌》、《游击队之歌》、《我是公社小社员》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由此陪伴了我从小学到初中的成长历程。胡汉三、黄世仁、刁德一等一个个大地主、大恶霸、大军阀鲜活的形象,在刘江、陈强等老艺术家的塑造下,让我们逐渐明白了世间的好坏与善恶。印象中我看电影最远的一次,竟然是跟在大人后面徒步跑到辛桥村,离家有十华里的地方去看《闪闪的红星》,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机智勇敢的潘冬子成了我心中的偶像。于是能够拥有一颗红五角星,成了我日思夜想的头等大事。在部队转业复员军人大明哥的帮助下,终于圆了我的梦想。拿到红五星后,我爱不释手让母亲把它缝在我的帽子上,当潘冬子一样戴在头上,每天出去四处炫耀,现在想来有一种温馨萦绕在心头……看完电影后,人员拥挤嘈杂一片。大人们高声喊着自家孩子的乳名,担心自己的孩子跑乱了走丢了,于是打开手电筒,呼朋引伴地相约着。在嬉笑和交流中向着各自的家中走去。我清楚记得,有一次看完电影后,因为迷失了方向,我独自一个人跑到了邻村当中,害的家人一阵好找,为此哥哥挨了父母一顿狠尅,我却躲在奶奶身后暗自庆幸不已……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电视已经进入百姓家庭,又加上电影频道的开通,各种影片丰富多彩应接不暇,实现了足不出户便可以天天在家看大片的愿望,然而在匆忙和浮躁当中,却总追忆儿时看露天电影的那份乐趣,因为它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勇敢的坚强

下一篇: 换针线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难忘儿时的露天电影-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