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自刎的误会

自刎的误会

作者:一根芦苇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寒风萧瑟,冰封四野。楚汉两军对决与垓下。其时楚军被围,但汉军也一时难以取胜。为了尽快取得最终的胜利,汉军用张良计,夜夜高唱楚歌。楚军以为楚地已尽归汉军所有,遂意志瓦解,溃不成军。彼时,虞姬自刎,项羽突出重围,后也死于乌江。
这就是著名的垓下之战。此战为四百余年的汉室基业拉开序幕,也成就了霸王别姬这一流传千年的爱情故事。后人每每动情于楚王的勇猛刚毅感动于虞姬对爱情的至死不渝。说到霸王别姬,我们流足了眼泪去祭奠那炫如桃花初绽的美丽的爱。然而在我又一次把目光停驻于这场悲哀的爱情时,我却发现其实虞姬与霸王的爱情并不如我们知道的那样感天动地。我们现在所汲汲不能忘怀的“霸王别姬”掺杂了太多的人们的愿望和同情,而事实也许并非如此。
在垓下之战,项羽作了那首著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翻译过来就是:我项羽力可拔山,豪气盖世。然而我时运不济,就连我那用来叱咤战场的乌骓马也不走了。乌骓不走了我能怎么办?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样?
在这首词中,项羽大胆的抒发了自己无与伦比的豪气和非凡的自信心,以及对命运的抱怨对失败的无奈。然而自始自终我们都没有看到他对虞姬的缱绻柔情和温柔抚贴。在项羽的心中,虞姬只是他的雄心壮志,远大抱负的华丽的附属品。他要他的成功他的伟岸他的英勇在她的惊羡的目光的衬托和赞美中显得更加有力更加的非凡。是的,虞姬只是他的有力的陪衬物。在他失败时,她便失去了她的价值,于是她连他的乌骓马都不如。因为他的马是他建功立业的工具,而她,连工具都不是。
项羽吟完他的歌,随侍在侧的虞姬也怆然拔剑起舞,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已尽,贱妾何聊生。此刻虞姬已然预见到了她的结局,要么自杀要么死于霸王剑下。虞姬不是不懂,她心里清楚在霸王的心里什么才是第一位。她知道如果她的项王“是那炽热的,充满了烨烨的光彩,喷出耀眼欲花的火焰的太阳,她便是那承受着,反射着他的光和力的月亮。”她以他的壮志为她的壮志,他的胜利为她的胜利,他的痛为她的痛。“她仅仅是他的高吭的英雄的呼啸的一个微弱的回声。”如今他的“意已尽”了,她这回声便只能轻下去,轻下去,终于死寂。于是,死便是她最好的归所。如若不死,她又能如何呢?不能怎样,太阳都已经没了,月亮还会再亮吗?
我愿意相信虞姬是为爱而自刎的,而不是她没有选择的选择。在这浮躁的不确定的年代,我们都需要一些美的确定的东西来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然而,我们又是一群不安的灵魂,我们在怀疑,在挖掘,于是那些曾经的美好都好像带上了虚伪的面具,朦胧看不清。
原来,在我们心里那遥远的遥远的舞台,一直都在上演假面舞会。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兄弟八个

下一篇: 青浦的秋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自刎的误会-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