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子规啼血犹“报春”

子规啼血犹“报春”

作者:王炳全
子规啼血犹“报春”
王炳全
迎着深秋的寒风,我们几个文友驱车来到偃师大口乡,探访身患痼疾而时有美文“上墙”的网络散文写手“历尽沧桑”。他的文章也并不很多,但却写得质朴,亲情,细腻,生动,不事雕琢,每每感人至深。网上简单交流之余,从侧面听到他的身体及生活状况,文人的“圣”气就是文字连心,不由得不牵挂念叨。心急马蹄疾,不一刻行至韩村村口,只见大片的田畴垄垄相连,遥遥在望,寸许高的麦苗绿意盈人,使人陡感在城市里难觅的视野大开,竟然心胸也开阔起来。
进入韩家宽阔方正的院落,一边是低矮狭长的鸡舍,却没有大批养鸡,仅有五六只菜鸡在那里觅食。宽敞的门楼迎面是一间厨房,再往后是高台阶的上房,室内摆设简陋却很整洁。院中央有一棵核桃树,一株棕榈树,盈尺见方几行花草和绿菜,整个院落平整而空阔,好像主人内向的性格,显得有些寂寥。
尚年轻的主人忙着给我们沏茶。他今年42岁,却已是一个历尽沧桑的文学爱好者。中等身材,胖瘦适中,浓眉大眼,顾盼有神,方正的脸膛,浓密的黑发,是个标准的美男子。假若没有脊椎病痛的折磨,移步的稍微趔趄,他会更显得风度翩翩,引人注目。年轻时他写过也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奠定了他的文字基础,也使他陶冶了温文尔雅的文人气质,很内敛,很谦恭,甚至有点自卑。
也难怪,他遭遇了太多的病痛折磨。上小学时,他就感觉胯部疼痛,时轻时重。有一次他在村里大水塘游泳时间长了些,回家后就感觉胯疼越来越严重,慢慢地就难以行走,坐不能坐,躺不能躺,经多方寻医诊疗,有关专家确定是“强制性脊椎炎”,压迫致胯疼背弓,是一个难以医治的疾病,除北京等大医院外,一般医院爱莫能助。那时家里经济条件差,仅父亲当教师几十元的工资,姐弟四人上学都成问题。为了治病东挪西借,父亲背着发烧的儿子,辗转奔赴武汉能治此病的洪湖医院,输液八天,虽然控制了病情,但因缺钱没住半月就不得不出院,只好再借钱买点药带回来吃。后来他又去过洪湖医院,因医药费昂贵无力治疗而返。为了给他治病,父亲不得不辞了工作,妹妹不得不辍学卖菜,他也强忍着病痛,当了七年的代课教师,拿着微薄的收入与疾病顽强地抗争。
为了自救,他曾在家里养猪养鸡,试图增加收入,改变自我和家庭的命运,父母年纪大了,渐渐丧失劳动能力。但是因为饲料价格、防疫医药等问题,他付出的努力却难以得到明显的回报,他不得不另觅出路。病痛越来越严重了,有时疼得他出不了屋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报考了河南大学古汉语函授班,坚持着年轻时对文学的酷爱,写出了为数不多但极有感染力的散文,被市报和一些散文专集采用,在文苑里也产生良好影响。
我品味着“历尽沧桑”的文字,心头升腾着不尽的感动。现今年轻人的文字不是诗意流淌,就是色彩斑斓,他的文字却是绚烂至极的“乃造平淡”,看似不经意间字字珠玑,耐人咀嚼。且看《父亲的妥协》中的句子:“多年来郁结在心里的一种东西在破碎和坍塌,破碎得能听到自己心头滴血的声音。”血浓于水的亲情,内蕴深刻的感悟,让人慨叹不已。赏读《一个人的日子》,说自己“年少不解慈母泪”,“成熟得悄无声息”;说父母“老去得不着痕迹”,“母亲操持日月的程式,我按部就班地复制下来,处处重叠着母亲的劳作”。看似质朴无华的文字,拙中蕴巧,难以摹仿,相似的感情,不同的表述,读得我泪盈双目。他的《一个人的远行》、《叫我思念到如今》等散文,也都警句醒人,情意拳拳,颇能启人心智。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他是一个重疾在身的病人,他更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河洛散文作家;他是一个清贫的农民,他更是一个与命运顽强博弈的勇士。北京大医院已经能够手术治疗这种疾病,但高额的医疗费用,对他来说还是可望而难以企及。“生命不息,写作不止,我是农民,就写农民的情感。”让他——农民韩报春的真性情文字来感动上苍吧!
他的许多文友,尤其是偃师作协会员在密切关注着他的病情与治疗,酝酿着给他提供各种有效的帮助。东望韩村,我惟有沉沉的牵挂和对生命的景仰。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子规啼血犹“报春”-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