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河南那些沟儿

河南那些沟儿

作者:烈日秋霜
伊河之南,谓之伊阳。说“河南”嵩人都知道的,不算特指也。在伊汝河之间外方山里的沟,自然就是“河南那些沟儿”,也没啥稀罕的。
我的一个老乡写过“外方山风情录”,沟沟坎坎,山山岭岭,因了那些人事,一下子摇曳多姿有了灵性儿。可他没有说清究竟有多少沟,当然我想说也不一定能说得清楚。越说不清越想说,人就如此这般的怪诞。于是,先就陆浑之上,伊河南岸的“八道沟”絮叨两句,也不算啥故弄玄虚。
河南这些沟儿,自东向西,溯流而上,曰:汤池沟,莘乐沟,沙沟(仨购),吕沟(倒过来或翻转“吕”象形为四),五道沟(秋毛草三个行政村),六道沟(夏沟),七道沟,八道沟。那些小沟岔,或无名,或不为人记得,自然而然存在着。考究起来,人烟稀稠,世事沧桑,不留痕迹或声名显赫,都一如既往葳蕤着这方山水……
排列组合,不是越复杂越好;拧个死结不全是为了结绳记事。那就从简单说起,看能否说得柳暗花明,说得心胸豁然开朗……
汤池沟,不深,人家也不多,躲在陆浑岭下;居然是嵩县八大景“曲里温泉”。这下就有点意思了。沿着历史的脉络,可以触摸到商汤王“三聘伊尹”的旧事。3600多年前的秋日,风尘仆仆的汤王车队跋山涉水来到这里,求贤如渴,拜访“乐道尧舜开儒先,志耕莘野三春雨”的贤人伊尹。这可是不大不小的历史事件。为体现自己笃信虔诚的意愿,商汤王就在这条沟里的温泉沐浴斋戒;而伊尹躲着不见翻过沟脑去了“曲里”——引得商汤王一声惋惜“曲曲弯弯兮不得见兮”……曲里温泉由此扬名,汤王庙在焉,曲里温泉成了求贤如渴的文化符号,温润了千年的岁月还将继续滋润下去。而发生在陆浑古国“三聘伊尹”的佳话也被传颂传唱成了中原青铜时代文明的等高线。有了点激动,有了点感动,山水灵性出其间矣……
莘乐沟是伊尹躬耕的地方。伊尹是历史上了不起的大人物,与姜尚并称“伊吕”,华夏民族智慧符号,中华贤祖、元圣、厨圣、中药汤液发明人、甲骨文集大成者、历史之初的人杰,北宋王安石有诗赞曰“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时至今日千载后,谁与争功”?当代大家钱钟书有云,心甘情愿追随伊尹,而不追随孔子;就像大河的源头最是清澈,少有“污染”——源流根本在焉。这沟儿如此承载历史的厚重,纵情山水的心能否轻松起来?和历史叫什么真,叫什么劲儿!
传说当年伊尹生于空桑涧(即今之沙沟),为采桑女捡拾,而后就在莘乐沟“志耕莘野三春雨,乐读尼山一卷书”,嚣嚣然乐尧舜之道,过着田园牧歌逍遥生活。而这种躬耕陇亩的经历,自由散淡尽心力亲近尧舜思想,为伊尹参与领导汤武革命,开启中原青铜时代的文明,做了充分充足的铺垫。这一方山水有幸。沧海桑田,莘乐沟还在,不大不小不起眼的小山沟很难再见彼时的云烟,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风淳朴,安居乐业这样的梦想一直延续着,滋润着……至于说当年商汤王三聘伊尹所走的“驿道”,牛在人不在的“牛寨”,都在莘乐沟方圆左近,也都在陆浑水库蓄水后变成泽国。今人对历史往往交代不清,指代不明——千秋功罪后人评说或无人评说,就像平静不起微澜的这眼前湖水;不耽误成为心里的风景的。
沙沟不得不说了。不说“产王者之佐”生了伊尹,中华第一相有多荣耀,左龟山,右蛇山有多么象形,也不说空桑涧幽然悠然的大空桑树怎样神圣(其实树洞里生孩子不稀罕,远古大多如此;伊尹不是唯)。民间传说伊尹母生下伊尹就走开了,老虎喂奶,老鹰煽扇。也无非是民意如此,希望圣人能活下来!也不说念子沟、焦沟、望子台(今台上村),落沟(伊姑冢在焉),面疙瘩坡等等这些地望所在,因为自然和人文相交融,千百年来就这样一路走来了,实在多说无益!最想说说元圣祠。始建于哪朝哪代已无考,历代重修是事实。前些年,因为做“伊水风情”里的子栏目“望星空”,也就第一次走进了元圣祠;还不算太破烂,有些破落,有些斑驳,有些沧桑,正殿没有塑像,也没有香火,冷冷清清的,配殿就是土瓦房,屋檐下大青石有深深浅浅大小不一的窝儿,刚过谷雨有水。就是到了现在还清晰着记忆。瓦门楼当时还在,同样长着茂盛的娃娃松。院内有一通明代石碑,尚书胡縈奉旨题诗在上头,字迹漫灭,叙说着伊尹的历史功绩,还有胡尚书的感动。再后来,旅游文化兴起来了又去过多次,正殿坍塌了,被不伦不类翻了新,加上新立的碑刻,居然成了标准的伪文物!修旧如旧没有做好,要是那五棵合抱的古柏不被投进大炼钢铁的土炉里,五龙捧圣之地绝不是如此不堪的情景!不能创造历史,也不能糟蹋历史,糟蹋圣迹——开历史玩笑不好玩的。
越说越沉重,不得不说了。(待续)
+阅读全文

上一篇: 河南那些沟儿

下一篇: 过家家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河南那些沟儿-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