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做大学问的小人物——张红森

做大学问的小人物——张红森

作者:闫书卿

嵩县黄庄乡黄庄街坐落在外方山中的汝河岸边,是个闭塞而美丽的山区小镇,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街上有个做大学问的小人物——张红森。

张红森,男,汉族,中共党员,(1951年2月18日~2019年2月)洛阳市嵩县黄庄乡黄庄街人,曾任河南省洛阳洛钢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干部处处长,宣传部部长,洛钢机关总支书记;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杂文协会会员,洛阳市新闻学会会员,洛阳市政研会特邀研究员。

张红森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父亲张绳武是个医术高名声好的老中医,张红森度过衣食无忧的幼年,1961年6月,随着父亲的去世,张家陷入困境,年幼的红森常常帮母亲干活。1963年考入嵩县六中(黄庄初中),1965年夏天,嵩县六中和五中合并为四中,校址在田湖镇陆浑,张红森继续到四中上学,1966年11月随同学们步行到洛阳搞串联,又坐火车到北京,在北京西郊机场受到毛主席接见。1968年春季,黄庄公社办起了高中,张红森便进入高中学习,由于缺少师资,张红森和同学刘海新一边当学生,一边当老师,张教数学,刘教语文,都是先看书后讲课,然后批改作业。1969年夏,嵩县一中改为职业学校,办有医学专科班,机电专科班,农林专科班,张红森又到嵩县职业学校学习两个多月,年底铁路部门招收工人,张红森便于1970年元月参加工作,到三门峡西机务段当仪表学徒工,5月,被调到三门峡西铁路中学教语文课。1977年12月20日调到洛阳钢厂线材车间,1978年参加高考,考入洛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洛阳师专三年,张红森一直担任中文七九一班班长,1980年起兼任中文系学生会主席,1982年3月,他写的诗歌先后在《洛神》《牡丹》杂志上发表。

1982年8月,张红森毕业分配到洛阳钢厂子弟中学任教,1983年任洛钢子弟学校教导处副主任,1985年任洛钢子弟学校校长,1986年春调到洛阳钢厂党委宣传科,先后任《洛钢报》编辑,编辑部主任。1988年洛阳钢厂由中一企业晋升为国有大型二级企业,宣传科改为宣传部,在钢厂宣传部期间,张红森以写诗歌,散文,散文诗,小说为主,后来觉得杂文可以针砭时弊,补察时政,于是又开始写杂文,先后在《洛阳日报》《豫西报》《冶金报》等省市报刊发表文章一百八十多篇,有八篇政论文章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1986年加入洛阳市作家协会,1989年,张红森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担任洛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政研会秘书长,1996年张红森攥写的论文先后在《洛阳政工研究》,《河洛论坛》,《工厂管理》上发表,并在河南省冶金厅政研会上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冶金系统政研会北方片区研讨会上获得二等奖。1998年春任洛钢党委工作部副部长兼政研会秘书长。2002年担任洛钢党委工作部部长,党委工作部党支部书记,兼洛钢保卫处党支部书记,机关党总支书记,企业稳定办主任。

1990年开始,张红森已不满足于写杂文针砭时弊,年届不惑之年的他开始深层次的思考人生,凭着他自己的人生阅历,迫切希望弄清楚人是怎么回事,人类社会是怎么回事。"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他放弃了自己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功,将文学梦,作家梦束之高阁;也放弃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小成就。搞好工作的同时集中精力把业余时间都用在思考,研究人和人类社会问题上,准备用十年时间建立一套系统的属于自己的理论。写文章搞创作得心应手,可是做学问搞研究谈何容易?特别是搞社科类研究,枯燥乏味,收效甚微,对他来说无疑是蚂蚁撼树,人微言轻。他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知识就像个圆圈,圆圈内是已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未知的领域,圆圈越大已知的东西就越多,接触到的未知领域就越大,越能感觉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越多。他开始自学,学习研究生物学,动物学,遗传学,逻辑学,伦理学,医学,政治学,法律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生物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人论,生物进化论等等,他不断反思,思考人的本质和人性,人品,并对此展开思考和研究,拓展到以人为主体的社会,16万字的论文《我之人性观及其现实意义》,虽已写出,但难以发表,他找到报社,报社嫌他的文章太大太长发不了;他找到北京一知名大学,想把文章发表在校刊上,可人家说本校教授的文章校刊也不一定采用,何况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想知难而退,可开弓没有回头箭,又不得不知难而进,不得不去查阅大量其他与之有关的资料;不得不半夜三更突然想起了什么怕第二天忘记,便起身伏案用急的发抖的手挥笔写一些未必就十分有用的东西;平时不定哪一时哪一刻想到了什么问题,便开始不停地走神,或在会议室,或在吃着饭,甚至和别人说着话也会走神,走神是危险的,也是常有的,在家里做饭或在马路边散步,确曾出现过熬干水或撞着树的险情。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思考,钻研,几年时间累计记录300多万字的论述草稿,熬枯了张红森的心血,活力四射的青壮年却两鬓如霜,腰弯背弓,过早的苍老了。

张红森经过近二十年的潜心研究,形成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人论及人的本质论,人性论,人品论和社会论,他的许多论述和观点与名家,大家及过去的传统理论相悖逆,可谓观点新颖,能烛幽索隐,2009年11月,60多万字的《关于人和人类社会新思维》专著终于成型了,而张红森却因脑梗住进了医院。

饱受病痛折磨的张红森依然孜孜以求,不断修改,经过多次修改,2014年2月,《关于人和人类社会的新思维》一书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张红森多年为之鞠躬尽瘁的研究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此书若能行天下,敢笑孔孟非圣贤!"

2019年2月,张红森因病在洛阳去世,归葬于家乡,他的生命虽然没落于尘世,但他的书还活着,依然向世人传播着他的观点,他的论述……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先正后邪的孙光先

下一篇: 回到老家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做大学问的小人物——张红森-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