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一所乡村初级中学的蜕变

一所乡村初级中学的蜕变

作者:云上晴天

嵩县北部的九皋山因《诗·小雅·鹤鸣》中的“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而名扬天下。而位于九皋山南边山脚下的九店乡却未因“鹤鸣九皋”而为世人所熟谙,九店乡中更是名不见经传、鲜为人知。

1987年8月,我背起妈妈给我准备的铺盖卷踏入了九店乡中的大门,那年我12岁。当时,谁家有考上乡中的孩子,家长都骄傲的不得了。更让农村人有所盼望的就是,那些年国家直接从中招考试中录取品学兼优的学生到中等师范学校学习,培养农村小学教师,毕业可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这样许多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就选择报考中等师范学校,既能为家庭减轻负担,又能早日拿到铁饭碗。那时侯农村孩子们的唯一出路就是上学,我怀揣梦想,在三年的初中阶段刻苦学习,终于实现了直接从初中考入中等师范学校的愿望。

我清楚记得,这座九店乡的最高学府有一座两层的红砖楼房,那时已经是非常高大上的建筑了,因为全乡只有位于大街十字路口乡政府对面的银行才有这样的红砖楼房。红楼建在校园正中心位置,前面有两排土瓦房,破破烂烂的,是教师住室,后面有两排更矮更破的土瓦房分别是女生宿舍和男生宿舍。学校的小食堂就在红楼东面的一个小院里。进入乡中时,我的教室在二楼最西边的楼梯口处,我的班主任是胡妮娃老师,那时候,她刚三十出头的样子,中等身材,端庄漂亮,教我们英语,是学校里最严厉的老师,教学成绩一直很优秀,可惜是民办教师,那时候还没有落实民办教师转正的政策,学校里民办教师很多的。校长是一位五十多岁的有趣的老头儿,说话声音很大,很严肃但又不失和蔼,因治校管校有方,是远近闻名的好校长,老师和学生都十分怕他,我也不例外。

我在乡中学习了三年,度过了人生最难忘的时光。在这里,所有的孩子几乎都来自贫穷的家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跳出农门的那一个,所以竞争非常激烈。周末很多学生是不回家的,大家在学校里学习,吃家人送过来的馒头,晚上睡在铺着苇蓆的地面上,就着昏黄的灯光学到深夜。学校小食堂的饭菜质量不好,早上是粘稠的糁汤,中午晚上都是胡涂面条,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学校里有一口水井,只供食堂做饭用,没有供学生涮碗的自来水,所以我们吃了饭得拿着饭碗到校门外的八达河里去洗碗,春夏尚好,到河边涮碗可以顺便欣赏一下八达河沿岸的风景;冬天就不行了,寒风刺骨,河水冰凉,大家的手都冻得肿成了发面馍馍,有的学生索性连饭也不吃,买了馍在教室里边学习边吃,就算打发了一顿。竞争的激烈和生活的艰难都没有打垮我坚强的意志,没有使我那怀揣梦想的心变得支离破碎。记得最让我害怕的是宿舍的跳蚤特别多,晚上躺在铺盖卷里,跳蚤在被窝里横冲直撞。由于跳蚤的原因,我常常整夜整夜睡不好觉,再加上营养跟不上,身体虚弱。初三学习压力大,快中考的时候,我突然得了神经衰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十五岁的我都要崩溃了,感觉一切全完了,那个跳出农门的梦也越来越模糊,身体虚弱,压力山大,我都想放弃中考了。有一次周末回到家,我把自己辍学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说什么也不同意,苦口婆心地劝我再坚持半年就能考试了,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最后,母亲想方设法,让我住到教师的宿舍里。那时,妈妈的表弟也就是我的表舅,在学校里是老师,他在母亲的百般央求下,答应每天晚上放学后回家住,把住室让给我,这样我住宿的问题解决了,不用再受跳蚤骚扰之苦。但身体缺乏营养怎么办呢?家里是没有钱给我买滋补品的,母亲用她朴素的智慧,把换零花钱的鸡蛋,一天煮三个送到学校让我补充营养。睡眠质量的改善、鸡蛋的营养、母亲的关爱,我的神经衰弱慢慢好了起来。1991年夏天我顺利考上了洛阳市第三师范学校,圆了那个期待已久的跳出农门的梦,父母欣慰,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都感到骄傲,一时间,我成了村里的名人。

中师三年的学习中我深知家庭供我上学的不易,就愈加努力勤奋,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我清楚记得毕业前夕的一幕,宿舍里的姐妹们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说我们走上工作岗位的工资是289元时,整个宿舍楼都沸腾了:289元,这对于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18岁女孩子来说,真是一笔巨款,要知道那时我一个学期的花费才三百元啊!

1994年8月,我回到了自己三年前出发的地方,我的母校——九店乡初级中学。她依然是从前的样子,饱经风霜而又生机勃勃,只是我的身份变了,三年前的学生变成了老师,我住在了红楼前面的那排灰瓦房里。那排灰瓦房在记忆中从来都是灰头土脸的,我从来没有认真地审视过他们,现在我终于有机会和他们亲近了。看到他们斑驳陆离的墙体和长满瓦瓦松的灰色屋瓦,我会突然涌出莫名其妙的感情,这情感是感激,更是敬佩,这排老房子就这样默默静立着、注视着,送走了一批批走向天南海北的莘莘学子,现在他老了,但为了使命依然坚持着,坚守着。

就在我参加工作的那一年,赶上了国家普九验收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的如火似茶地开展。为迎接验收,乡中引以为豪的教学楼——红楼的使命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红楼的前面又建起了一座三层高的教学楼,这座教学楼矗立在红楼前面,内外粉饰一新,窗明几净,宽敞大气,很快成了学校最时尚的建筑、最靓丽的风景,红楼则屈居一隅,安然退居二线,成了学生宿舍楼。

日月如梭,时光飞逝。近十几年来,在教育的工作岗位上我亲眼目睹了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资力度,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1998年至2018年这20年间,乡中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先后又新建了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可供千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餐厅,高标准的水冲式厕所、一座教师周转房,一个标准化运动场等,新建建筑面积达8575平方米。校容校貌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感慨万千,如今的九皋镇初级中学(2018年1月撤乡建镇,九店乡更名为九皋镇)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场所今非昔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建筑楼群具有现代气息,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愈加先进。自裴喜文老师担任九皋镇中校长以后,教学质量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教学成绩直接碾压全县90%以上的初级中学而名列前茅。如今,当你漫步校园,这里既有花香鸟语、芬芳桃李的自然点缀,又有名言警句、名人字画的人文映衬。当年的红楼和那排灰瓦房早完成了历史使命,拆迁给新教学楼腾地方,但是红楼依旧留在我深深的记忆中。

2018年10月,九皋镇中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我和我的同事都欢欣鼓舞。我的个人成长与家乡教育的发展并肩同行,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我真诚地感谢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我发誓,永远坚持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无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并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为我九皋镇的教育事业发展奋斗终身!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一所乡村初级中学的蜕变-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