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汤华泉先生印象》

《汤华泉先生印象》

作者:马杏杨

汤华泉先生是光林读大学时的恩师。

我对汤先生的印象应是从八十年代末,光林于阜阳师院毕业后,在他无数次充满感情和自豪的回忆里形成的。

那时,光林还是我的男朋友,大学母校的留影册成了他最神圣的珍藏,我能感觉,母校、恩师、同学、情谊,构成了他一生都引以为豪的风景,大学生活,青春的记忆,成了他生命里最美的篇章。

留影册里,高等学府,蓝天白云,青青的草场,一群学子,年轻的质朴的脸,充满着朝气和理想。

这是八十年代的时光,八十年代的精神。

在这一群学子的前排,坐着他们的老师,其中,有一位就是汤华泉先生,白色的短袖衬衫,清秀的脸上架一副眼镜,阳光下显得晶亮,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位年轻的学者,沉稳的风度里透出才情。

恩师的名字成了他幸福和骄傲的符号。

恩师课堂上的风采成了他永久的回味和心中的典范。

光林不止一次的对我描述着恩师汤华泉,唐宋文学研究专家,过目成诵,即兴作诗,讲课时神采飞扬,对学生的名字、籍贯等也是一遍难忘。

我想,要有怎样的情感才能让他深深地记住学生!

要有怎样的情操才能让学生深深地记住老师!

光林向我讲述过一段往事,这段往事不知不觉也成了我的梦境。

那年,即将毕业,和十几个同学去界首师范实习,界首位于皖西北,和河南省交界。界首师范学校的围墙外,一条沙河,划出两省的分界。在中原的腹地,在苍茫的淮北平原,走来了一群中文系的大学生,像是从阜阳师院飞出的一群鸽子。那个春天之所以难忘而感动,是因为放鸽子的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了,他要把自己喂养过的鸽子点点数,亲自带回笼子。

这个人就是汤华泉老师,他从七八十公里外的阜阳师院赶到界首师范,去看望他的弟子,风尘仆仆,一往情深。

当时,汤华泉先生是阜阳师院中文系系主任。

关于汤华泉先生,我也想起了一个小小的细节,这细节像是一片飞絮,朦胧而隐约,九十年代初,我在合肥教院读书,一次和光林走在安大校园,他突然看到了一位很有风度的教授的背影,兴奋又吃惊,呀,这背影太像汤华泉老师,可是,这不是母校啊!光林终于没有勇气走上前去证实,去呼唤。我对他说,你在乡下中学教书,是这么平庸,你敢面对老师吗?这么有风度的教授,还会认识你吗?

人海沉浮,岁月无声,那个很有风度的教授的背影总时时浮现于脑海,我对光林说,你去拜望拜望老师吧。

于是,在证实了汤老师确实调到安大的消息后,他和汤老师相约了,老师将他请入家中,准备了丰盛的酒菜,盛情款待了这位并不出色的从乡下中学走来的弟子。

恩师在展现学识的背后又一次向学生展示了一种人格。

这是一种魅力的延伸,穿透了校园,穿越了时空,直至久远。

岁月匆匆,二十五年过去了。

2014年6月15日,一个烟雨濛濛的初夏的早晨,我亲眼见证了师生团聚时那幸福、难忘的时光,这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里,有年轻有为的教授,已成了新一代著名的学者,也有从学术研究转入商海的企业家,有政府机关的领导者。虽然,光林依旧站在中学的讲台,但是,我们知道,在老师和蔼的、亲切的目光里,都是他亲爱的弟子。先生的风范一如这初夏早晨的绵绵细雨,静静地濡染着一代代的弟子们。我看到了已是著名教授的弟子,向老师呈献了自己的学术专著,温顺而恭敬,像回到了交作业的从前。我读到了在领导岗位的弟子写的肺腑之言,因为有老师的目光,从来不敢忘掉廉洁。

也许,光林一身的清瘦和粉笔灰是对老师最朴素的呈献。

我想到,弟子们的每一种呈献都是恩师这颗大树上结出的果实,开出的花朵。

我感到荣光和幸运的是,在这次师生久违相聚的动人的、美好的时刻里,我和来自上海的陈辞女士,手捧一束粉红、清香的百合花,替这一群深情的学子,转达了心中对老师最真的赞美、最深的祝福和最高的敬意!

为迎接学生弟子,只见汤先生从安大幽深的宿舍楼巷道走出,暗旧的红色的宿舍楼,绿树掩映着静谧的小路,但掩不住老师神采奕奕的笑容和步伐。我们一群随先生走进了这躲在绿树深处和红尘之外的宿舍楼,房间里,与先生身价极不相称的简单的摆设,令人几欲泪出。可是,弟子们又意外地看到了房间里站成一方墙壁的书橱,啊!让人惊叹!让人无法不肃然起敬!深棕色的玻璃书橱里,陈列着精装的古典的书籍,我想,应是唐诗宋词的世界吧,何止是唐诗宋词的世界?这不就是一位痴心于中国文化的中国文人最庄严、最神圣、最忠诚、最朴素的精神写照和心灵注脚吗?

我看到了一位默默无闻的知识分子生命的时光在静静地流淌。

我听到了一位奉献无悔的大学教授那如泉流一样清澈的声音在时间里回响。

短暂的相聚,长久的回味。学生们迈着和时间一样匆匆的步伐,又很快走出了老师的视线,却永远走不出恩师的情怀和牵挂。

当夜,就读到了汤华泉先生情真意切的三首七绝:

晨兴电波传好音,久违学子喜光临。

前宵美梦连成片,一捧鲜花贵似金。

二十五年相见稀,梦中弟子忽逢师。

鬓毛已改旧腔在,知否情怀似昔时?

谯北江南更越乡,与时俱进各图强。

来年拟应壮游约,愿借一苇为导航。

难忘恩师!

恩师难忘!

汤华泉先生以他的潜心、博学,以他对讲坛不变的坚守,对学生不减的深情,诠释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

悠久的岁月,古老的土地,孕育了一代代的恩师和恩师的风范。

风景这边独好。

(杏杨于2014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汤华泉先生印象》-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