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闲话三国憾事

闲话三国憾事

作者:沙漠芝草

说起三国,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讲出一些发生在这段时期的故事,对这段时间里出现的一些鲜活人物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因为这是一段特殊的历史,这里走过了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同时这又是一个沧海横流、英雄辈出的年代,它既是智者的大比拼更是英雄续写的传奇。正是这样一个纷纷扰扰的乱世,才造就了一段让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一部《三国演义》更是提升了这一段历史,让诸葛亮成为了“忠臣”的典范和“智慧”的化身;让曹操成了“奸诈和狡猾”的代名词;让关羽成了“忠义、勇武”的总代表。让周瑜开创了“心胸狭小、专好窝里斗”的先河;让张飞成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典型;更让貂蝉成了后人们评判美女的标准与审美走向……。

然而,即使是神机妙算、战无不胜的诸葛亮;即使是老成忠厚、善于发现人才的刘备;即使是财大气粗、人才济济的袁绍;即使是足智多谋、善于走险棋的郭嘉,……这些人身上却又发生了很多令人遗憾的故事。在这里,本人仅以闲聊的方式略举几例,调侃调侃古人,以博大家的一笑。

憾事之一

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走进了襄阳城西的隆中。在一个叫做“卧龙岗”的地方,听了一位二十七岁“娃娃”对当今天下形势的分析,认为相当的精辟。之后,就把这个年轻人请出了大山,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实质性的转机。这“娃娃”后来成了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蜀汉丞相。这“娃娃”的名字叫诸葛亮。诸葛亮因其天才的政治才干和非凡的军事谋略为刘备的蜀汉政权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被后世久久传颂。

也就在这一年,曹丞相最富才华的谋士郭嘉去世了。正如曹丞相所说:因为有了郭嘉的谋划,曹操才有了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收复辽东,从而纵横天下的骄人业绩。所以说,曹操能够顺利的统一北方,完全是在郭先生的帮助下才完成的。就这么一位天才级别的人物,他在曹操阵营中的分量也像诸葛亮在刘备阵营的分量一样那么重要,他的智慧、才干和诸葛亮比起来也是难分上下。

然而,这两个人的专长却又各不相同,诸葛亮擅长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扎稳打,稳中求胜。而郭先生擅长的却是“悬崖上走钢丝”—出奇制胜,险中求胜。这两个人的专长刚好相反,走的是两个极端,然而在它们各自的时代却又代表了那一领域的最高水平,都展示出了当时几乎无敌于天下的威慑力。

可惜的是这样一对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却在老天的安排下失去了较量的机会,使我们错过了一场天才与天才之间较量的上好大戏。

试想,在公元207年,如果三十七岁的天才郭嘉没有死,二十七岁的天才诸葛亮又正当风华正茂,曹魏政权与蜀汉政权之间的较量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孙权的东吴势力集团又有能力应对这两大天才的挑战吗?诸葛亮与郭嘉各自的才华展示是不是又要展现得比现在我们看到的更耀眼?这样一来,三国这幅巨型的历史画卷会不会比我们现在看到的更富有波澜、也更加壮阔?三国的历史是不是又得重先来改写?如果真能这样,我想,这一切的一切可能还是一个未知数,三国是否能够存活这么长的时间?这仍然是个谜。然而这七色彩虹一般的历史画卷却随着郭嘉的死,被历史的晚风统统给吹走了,给后人留下的只有深深的遗憾和无限的遐想。

憾事之二

公元243年,北伐中的诸葛亮身体开始急剧度下降,面对强劲对手司马懿的挑战,诸葛丞相开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再加上身边缺乏得力的参谋助手,夙兴夜寐的诸葛亮身体严重透支,开始吃不下、睡不着,整天头脑昏昏沉沉,严重影响到了诸葛丞相决策军国大事的效率与质量。与他相反,还大他两岁的司马懿却显得无比的悠然自得,睡眠相当的好,白天睡个午觉,晚上还常常一觉能睡到天亮。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还有非常旺盛的食欲,一顿两大碗的白米饭,还能吃掉一只老母鸡。

面对诸葛亮的强势进攻老司马可以完全不放在心上的,因为他有足够的粮食与兵力跟你诸葛亮耗,任你话多难听,怎样侮辱我,我就是不出来跟你正面交锋。你要强攻也可以,这边我早已做好了应对你的准备。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付出的一切都必将是徒劳的,看你能拿我怎么办?因为司马懿深知,过度劳累的诸葛亮身体早就不行了,每天还要处理这么多的军国大事,身边又没有得力的助手,事必躬亲,生命已然到了油尽灯枯的最后关头,强弩之末他诸葛亮是再也耗不起的。只要诸葛亮一死,战争的胜负立马判定。所以,这场战役的关键就是看你能否把诸葛亮拖死。

诸葛亮的能力他是知道的,如果正面交锋他老司马根本就不是小诸葛的对手。哪怕是接近生命尾声,他老司马也完全没有战胜诸葛亮的把握。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以其面对面的交锋,还不如坚守不出,把你拖死,反正树倒猢狲散,只要你诸葛亮一死,那么一切就都解决了。我有的是时间与充足的后勤补给,可以嚼着大白米饭,吃着鸡肉、喝着鸡汤,听着音乐悠哉乐哉的跟你玩儿!我有的是时间与耐性跟你耗。

虽然听了你几句比较刺耳的侮辱性话语,心理面受了一点点的创伤,但比起这场战争的胜利来,那是非常划算的。更何况还可以磨砺一下自己的心智,锻炼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不失为一件很好的事情。另一方面,打败了威震天下的诸葛孔明那将是可等的荣耀!我司马懿等待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我太需要这场胜利了!所以,司马懿也就非常乐意这样做,他对这场战争的情景非常看好,也非常乐观,他有必胜的把握。所以,心情也就特别的放松。

而诸葛孔明呢?北伐都好几次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没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好不容易才把这个该死的司马老贼弄出大魏的决策中心,换上那个还算理想的对手曹真,眼看就要出陈仓克洛阳实现当初许下的诺言了,可偏偏就在这个最为重要的关头,那个头脑发热的小傻子曹芳又不知轻重的换上那个该死的司马懿,眼看就要到嘴的鸭子又飞走了。这次,那个难缠的司马老贼出任魏国大都督,执掌兵权跟自己对阵,事情的难度就成倍的增加了,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遇到这个人,当初给主公筹划的“先三分,再一统”的战略构想还有可能完成吗?光复大汉的梦想还能实现吗?因为这个人的出现,原来就要明朗的天下局势可能就要被打破,这也就意味着自己一统天下的战略梦想将要变成未知数。诸葛亮原本比较乐观的心里突然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云。

如果不能兑现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那如何对得起大汉的子民?如何对得起死去的主公?如何对得起日以继夜跟从自己拼杀的兄弟们?将来死去了,又有何脸面见老主公和兄弟们?不知不觉诸葛亮的压力就大了。在看看身边的将士,能独挡一面的仅仅只剩一个魏延了!可那个魏延心术不正,心气又太高,有时连自己都难于驾驭,我死以后谁还管得了他?留下来,可能也是个祸患。姜维虽有能力,可毕竟太年轻,处事经验毕竟不足,资望也不够。如果自己能再活十年,好好教导上一番的话,将来完全可以成为蜀国的栋梁。只可惜上天恐怕不会给自己这个时间了。关兴、张翼还可以,有父辈们的遗风,可惜张翼死得太早!除了这几个,遍观整个蜀军大营好像也没什么可以依靠的人才了!蜀国后继无人,自己的梦想,蜀国未竞的大业要猴年马月才能实现?想当年,主公刘备那是何等的英明,五虎上将那是何等的勇猛,征战四方势如破竹,八方豪杰潮水般的来归附,自己坐镇高堂自如的谋划,那是何等的洒脱。而如今,这一切都早如落去的秋叶。一统天下的大业就像一座大山一样重重的压在胸口,叫自己如何挑得起来!

静下来好好想想,也只能日以继夜的工作,趁魏国准备不足的时候一举击溃它才是上上之策。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最终换来的却是身体的急剧下降,使他的生命走到了油尽灯枯的尽头。这,正是曹魏想看到的,也正是司马懿想看到的。

在司马懿“耗”的谋略攻势下,诸葛亮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了,他倒下了,死了。它的人生就这样被轻轻地画上了句号,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

试想,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死,再活个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或像司马懿一样活到七十多岁,那么将来的天下又会是一番什么样子呢?郭嘉死了,没PK成,让我们损失了一场精彩的千古大戏。好不容易,才盼到了天敌司马懿。正当司马懿踌躇满志想大干一场的时候,诸葛亮却又走了,三国史上另一场天才与天才之间的巅峰对决才刚刚开始,大家的兴致才刚刚被吊起,都睁大了眼睛满怀期望拭目以待的时候,帷幕却又突然的落下了……。

哎!遗憾,遗憾,真的太遗憾了!

憾事之三

刘玄德死后,蜀汉的政权可以说一直都是在风雨飘摇中度过的。刘死后留下的一大堆事情必须得诸葛亮去料理,西川老旧势力集团还拥有很强的实力,两川的局势还不是那么稳固。随着刘备的去世,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有蠢蠢欲动的苗头,与东吴的彝陵之战又失败,使刘氏集团的实力严重挫伤。在要恢复国力的同时,还要面对魏、吴两大强国的狼子野心,虽在自己与邓芝的努力下与吴国的友好关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东吴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暂时性缓和,为自己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可南边那个可恶的蛮子孟获又站出来跟自己捣乱,不痛不痒的弄得自己的大后方起火,随便派个大将去吧,又怕他们处理不好战后的关系问题,反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不然,赵子龙、马孟起、魏文长都有剿灭这群蛮子的实力!想了想,还是自己亲自出马会好些!费尽了一番周折,在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攻势下,南方的孟获集团被彻底瓦解,大后方的和平、稳定可以保证了。

几年的恢复发展后,蜀汉的国力又开始大力增长,北伐的机会终于来临。可就在这关键时刻,马孟起又突然暴病身亡,这无疑使他诸葛亮失去了一只臂膀。惋惜啊!痛心啊!

几场小的胜利后,蜀汉的第一猛将赵子龙又膑天了,造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末路局面。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当初的梦想诸葛亮是不会让它半路夭折的。时间紧迫,自己也五十多岁了,老天留给的时间毕竟不会太多!

几场战役的连续失败,曹魏开始变得聪明起来,小傻子曹芳重新启用让诸葛亮忌惮的司马懿,使刚刚好转的局面变得严峻起来。接下来的情况是,孔明费尽了移山的心力,仍然难有尺寸之功,最终累死在了五丈原这个地方,使蜀汉一统天下的宏伟蓝图彻底落空。

然而,在诸葛亮身后留下的却是因连年征战耗尽精力、几乎走向破产的国家。政府内部矛盾重重,人民赋税更加繁重,弄得民不聊生,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使蜀国成了即将病入膏肓的老人!

试想,如果诸葛亮听从李严的建议:大力发展生产,先稳国固本;再派出得力大将守住汉中,让魏人不能南下;派出使者说服东吴,稳住孙权,东西结成同盟;然后再由丞相亲自出马促和成东西方经济贸易合作,大家互市互利、和睦相处,来个南北大抗衡。那么,蜀汉的境况又会是一番什么样子呢?蜀汉老百姓又会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蜀汉又会那么早就被灭亡吗?

再退一步讲,如果诸葛亮懂得人才的培养,在自己四十岁左右的时候就从各地选拔一些人才,先让蒋琬、费祎、马良、马谡、赵云、魏延、王平、张翼等这些有能力的人做教官,训练出一批高水平的政治、军事人才来,然后再优先选拔,把那些最顶尖儿的人才升级到丞相府深造。毕业后,按能力大小分配到不同的岗位去实习、磨砺,当国家有危难的时候,把这批人派上战场,自己做顾问,做得不好的地方再言传身教的现场指导,岂不更好?自己轻轻松松的遥遥羽毛扇,品品茶,高兴时再来上一杯小酒,听几曲小曲儿,岂不快哉!

十多年的磨砺,再加上有这位大名鼎鼎的诸葛名师的辅导,这批人肯定了得,还愁曹魏不破吗?还会有累死诸葛亮的悲惨局面吗?还会有司马懿这个小杂碎用一些鸡鸣狗盗的雕虫小技就轻轻松松搞定你诸葛亮的笑话吗?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当年威震天下的诸葛丞相留给我们的只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哀叹与深深的遗憾!

悲哉!悲哉!

憾事之四

公元200年,坐拥冀、青、幽、并四大州的汉大将军袁绍拥有当时天下最大的地盘儿,手下智谋之士众多、猛将如云,成为实力最雄厚的霸主。

就在这一年,他发动了以“清君侧”为名的官渡之战,启动七十万大军气势汹汹的朝许都飞奔而来。曹操仓促应对,动用七万人马前来迎敌。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袁绍输得一塌糊涂,不仅输光了自己多年来积攒下来的老本,最后连自己和几个儿子的性命也一起搭了进去,落得个一无所有的下场。

那么,造成这种悲剧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当时袁氏集团和曹氏集团的硬件设施对比。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官拜汉大将军同时兼领有冀、青、幽、并四大都督,文有沮授、田丰、郭图、审配、许攸等,武有颜良、文丑、淳于琼、高览、张颌等,可谓带甲百万,上将千员,谋士如云,兵精粮足。而曹操虽“挟天子令诸侯”在政治上占了一定优势,但实力跟袁绍比起来还相差得太远。这点,从曹操跟袁绍对阵时出动的兵力就可以看出来。

按理来说,像曹操这种中型企业来跟世界五十强的大集团PK那简直就是拿鸡蛋碰石头—后果不堪设想。但曹老板却敢碰,并且赢了,还赢得非常的成功。不仅兼并了对方的所有资产,而且还让对方彻彻底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永远不会构成对自己的威胁。曹老板为什么敢去碰,并且赢得非常的漂亮?这里边有原因吗?有,当然有,这正好可以用商鞅那句老话“国势的变化在人而不在势”来回答。本来袁老板手下智慧超群的谋士有:沮授、田丰、郭图、审配、许攸等,他们智力均不在曹操五大谋士之下,都有超强的军事洞察力与政治才能。军事才能显著的大将有:颜良、文丑、淳于琼、高览、张颌等。论武力这五大战将的实力还要超出曹老板的张辽、夏侯惇、徐晃、于禁、夏侯渊一大截。这样看来,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袁绍都要占尽优势。

但是,如果你深入袁绍集团内部看看,就会发现问题了。袁老板选拔人才的标准不是看才干,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喜好。人长得帅了,好,我喜欢你,你有前途了;你会给我袁绍带高帽子,会鞍前马后的吹捧我了,我就给你一个重要的位子;你能力比我差了,或者说你能伪装得能力比我差了,在老板面前随时像小丑一样了衬托出我袁大老板的高明,我就让你成为我的亲信。“大梁不正二梁歪”,你老大有这样的爱好与习惯,下面的人就会染上这样的坏毛病。“歪锅配歪灶”,只有你有了这样的“好”习惯跟袁老板才对得上味儿。所以,在袁氏集团内,自袁绍而下的有所人都染上了这些习惯:嫉贤妒能,见不得你比我强;相互攻击,大家习惯打口水战;互相陷害,以看到别人倒霉为自己最大的快乐。所以,才会有荀彧、荀攸、郭嘉等这些人才跑到曹操那边去的情况。最致命的是袁绍下面派系众多,他无法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几个儿子各自心怀鬼胎,都在拼命地拉拢人手扩充自己的力量,为了眼前的一丁点儿利益就相互使坏,甚至是刀兵相见,全然不念及老子及袁氏集团的大利益,所以也就造成了袁氏集团内部的力量分散。这些内斗造成的结果就是促使袁氏集团内部产生巨大的内部消耗,使国家的各方面的力量大大削弱,使军队的战斗力远远小于我们看到的表面情况,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而曹老板这边呢?虽然在谋士、大将的数量上基本接近袁老板,上层设施跟袁老板旗鼓相当,算打个平手。但他这边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大家都能够紧密团结在曹老板周围,紧紧的抱成一个团儿,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在曹操的周围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线,从而拥有及其强大的战斗力。所以,曹氏集团的实际战斗力就要远比我们看到的更强大。

聪明的曹老板因为看到了这些,所以才敢拿自己这个鸡蛋往往袁绍这块石头上砸。而自以为高明的袁老板则根本看不到这些,从心里就对曹操蔑视,根本看不起这个小曹,所以才会输得一塌糊涂。

我们再来看看袁曹各自手中的利器对比:袁绍当时出动的军队有七十多万,曹操迎敌的军队仅有七万余人,十比一的力量对比,袁绍占了绝对的优势。我们不妨也来了解一下袁曹两人的统帅能力对比:袁老板的管理模式造成的是毫无意义的内耗,而曹老板管理模式带来的却是使集团整体实力得到增长,这方面曹老板的优势更明显些。那么,我们再来算算袁绍的内部消耗到底是多少?七十万军队,算十分战斗力,曹操七万的军队就算作一分战斗力。如果双方打个平手的,袁绍也只能有一分战斗力。换句话说就是七万军队。那六十三万军队就是多余的。再做个假设,如果袁绍也有曹操的管理能力,他只需七万军队就可以和曹操打个平手了。由此可见,袁老板和曹老板之间的管理水平差距有多大?整整六十三万军队战斗力的差距。这太可怕了!这,彻底的让我们明白了跟对领导人有多重要!

哎!太遗憾了!他袁老板因自身的修养、眼见和缺少相对的管理能力,使这支实力雄厚的袁家军内部消耗了整整六十三万人的战斗力,白白葬送了六十三万人马的生命!

憾事之五

蜀主刘玄德,一直以慧眼识人著称。其麾下的“五虎上将”无论是武艺还是带兵打战的统军能力都体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就这样一个高水准的上层军事团队,无论是曹操的“五子良将”还是孙权的“十二健将”都是无法比拟的。就连当时被称为“伏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的两位旷世奇才也被他双双网罗至麾下。所有的这些都不能不让人对他刮目相看。就连后来被诸葛亮挥泪斩掉的马谡,刘备也早有言在先“此子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让既恨又悔的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慧眼独具的乱世枭雄却也令人遗憾地错过了四大猛将。

第一位,太史慈。刘备在早期救孔融的时候就与太史慈相识了。据《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介绍:“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玄德。失礼罢,具言孔北海被围求救之事,呈上书札。玄德看毕,问慈曰:‘足下何人?’慈曰:‘某太史慈,东海之鄙人也’”以刘备的性格和当时求贤若渴的心态,太史慈应该被刘备收复过来才对。然而,就这么一个宝贝却与刘备失之交臂,最后投到了孙吴的帐下成了刘备的敌人,让人不免有些遗憾。

就当时的情形来讲,可能当时因事情的紧急他们之间的话语只是论事,几句简单的寒暄后他们的话题就讨论如何营救孔北海的事情了,太史慈没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另一方面,当时的太史慈还非常年轻,在刘玄德眼里还只是一个娃娃,所以也就当做一般的信使来看待,没怎么特别的留意,就错过了与太史慈共事的机会,从而遗憾地失去了这位猛将。

第二位是张辽。早在刘备与吕布共守徐州之时他们就已经相识,并且对张辽相当的敬佩。但不知什么原因,当时的刘备却没对张辽表现出什么特别的感情。反倒是关羽,在曹操即将要杀害张辽的时刻,他却勇敢的站出来为张辽求情,在曹操面前替张辽说了很多好话,最后劝曹操留下张辽,并愿意用自己的性命为张辽担保。在刘备的劝阻和关羽的一番话后,曹操呵呵的笑着对关羽说:“文远这个人我早知道的,并且还知道他很忠义,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开个玩笑而已!”这样看来,张辽在当时就有很大名气。

那么张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竟然连关羽对他的军事才华、武艺与人品都相当的佩服。要知到,当时号称自吕布之后第一猛将的关羽可是连曹操、孙权之辈都不太放在眼里的。很可能守徐州时,关羽和张辽就经常在一起喝酒切磋武艺,同时也讨论军事上的问题,张辽的见解与武艺让关羽非常的佩服,从而也就结下很深厚的情谊。关羽不时也会在刘备、张飞跟前提起这个人的名字及其他的才华,最后连刘备都有些佩服了。所以,后来在曹操要杀张辽时才会发生关羽、刘备同时劝阻的事情。关羽甚至不惜性命来为其当保,说明关羽非常的重视这个朋友,生怕怕失去这个朋友。这恐怕也是整个三国里除了刘备而外让关羽唯一佩服的人了。这从侧面也反应出张辽的能力与才华。

然而,就这么一个国宝级的人物刘备却偏偏拱手让给了曹操,中间的实情究竟怎样?刘备当时的心里又是这么想的?实在让人费解。

第三,要算张任。张任在刘璋的益州也称得上响当当的人物,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各方面的才华那是相当的高。在益州没有出其右者,就连远在北方的曹操都非常想得到他。

刘备在攻克西川的时候俘获了他,被武士推到刘备跟前请求怎样处置?张任的态度非常的坚决,希望能够速死早早的到地下与主公刘璋相见,其他的话一句也不多说。说也奇怪,按理来说像张任这种文武全才刘备是非常喜欢的,换做平时刘备肯定是想尽办法也要把其收复过来的,然而这次刘玄德却没有过分挽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后就说推出辕门处斩,利落得连押送张任的武将都有些意外。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张任杀害了庞统吧!好不容易才把才把天下两大奇才网罗到自己麾下。“伏龙”、“凤雏”得一而可以安天下的旷世大才,现在自己是两个都是自己的了。天下,那是势在必得了,刘备的心里肯定是美滋滋的。这次,准备好好考考庞统的真才实学,看他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神奇,所以才把诸葛亮留在了荆州。想不到这个庞统出的主意还相当的高明,一眨眼的功夫西川已唾手可得,美得刘备心里像喝了蜂蜜水一样。可就在即将进入成都的时候,这个可恶的张任却把庞先生给射杀了,这怎能不叫玄德心痛呢?正在气头上的刘备见到了被擒住的张任,气就不打一出来,哪还有心情再说什么挽留的话,一声令下也就杀了。而张任呢?他肯定也知道刘备喜求贤若渴,他原来也有投降刘备的想法,况且玄德君正是他心目中的贤君。可一想起自己杀死庞统先生的事情来,又打消了这种念头,刘备是不会放过自己的,刘备勉强接受,他在刘氏集团的处境也会非常危险。还不如硬抗到底,反正都是一死,这样还会落得个好名声。所以,张任从落入刘备手中那刻起打定的就是必死的决心。

第四,是庞德。庞德原先跟随的是马超,是西凉军中除马超而外的另一员著名战将,直到马超投奔张鲁后都一直跟随马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跟马超的关系是相当不错的。后因生病才未被派出救刘璋,所以就没能跟从马超一起降了刘备。

就这么样一个人,我想,他的大名刘备也应该听说过。后来,跟关羽过招时关公也连连夸赞他好武艺,可想而知,庞德英勇善战的名气应该很大。

如果这时的刘备真想要他,其实也不难,只要让马超休书一封,再多使钱财贿赂杨松,再使反间计,想必他也会来投奔刘备的。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刘备并没有这么做,让后来的曹操又捡了一个大漏。

试想,如果刘备的五虎上将加上魏延和这四大猛将,刘氏的蜀汉政权必将声威大震。孔明坐镇成都,然后派张任、严颜、魏延把守西川南部,以拒南蛮。派马超、马岱、庞德把守汉中,以拒羌兵。派张辽、关羽等守住荆州,以拒东吴。以张辽的沉稳与谋略,荆州未必会被东吴偷袭。最后留张飞、赵云、黄忠、太史慈作为进攻长安救援各路的援兵。这样一来,三国的天下又会是一番什么样子呢?

然而,历史不会重演,太可惜了!

憾事之六

说起貂蝉,可能人人都知道。因其绝艳的姿颜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到底美到什么程度?不知道。谁也没见过。会不会像宋玉描述的东家之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赤,著粉则太白。”或许比这还更美丽吧!不然东家之子为什么没入选四大美女,而貂蝉却位列四大美女之一。在这里,我们姑且就用国色天香这个词来形容她吧!

可能这位小姐是个孤儿,从小失去了父母。后来被一位叫王允的大官儿认作女义收养。可能貂小姐的父亲生前在朝中也有显赫的地位,不然贵为三公的司徒王大人是不会随便收留的。如果是平头百姓,他们也不可能认识,更不可能被收养。

后来,义父王司徒在朝中遇到了大难题。权臣董卓把持朝政,逼天子、弄朝臣,残害忠良、屠杀百姓,胡作非为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作为司徒的王大人有义务制止老董这样胡来。但董太师权大势大,王允想尽办法仍然无能为力。看到义父整天愁眉苦脸的样子,貂小姐大义凛然,主动要求义父把自己献给老董和吕温侯,自己再从中挑拨离间,让吕布杀掉那个可恶的老董,以达到除去国贼,匡扶汉室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目的。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老王也同意了。

从此,我们的貂小姐白天要用巧言巧语在董太师与吕布之间周旋,以挑起他们这对义父子的内斗,晚上又得殷勤的陪伴那个又老又丑同时还有点变态的胖老头。在这中间不能露出丝毫的破绽,否则自己、还有义父就有被诛灭九族的危险。这也实在太难为我们的这位大小姐了,整天面对的是一个自己见了就想吐的老男人,但是还必须时刻装出很高兴、很享受的样子,同时还要思考如何来巧妙的挑拨这对父子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惟妙惟肖的表演。这需要的多大的勇气与智慧啊?想想,对我们的这位貂蝉小姐简直就是佩服!在这点上,貂小姐的勇略与智慧绝不会输给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们。

后来,在貂小姐的巧妙运作下,这对父子还真的反目成仇了,老董被吕奉先杀掉,大汉朝廷又重先回到了大家手中,貂蝉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在这点上,貂蝉完全可以说是大汉的功臣。然而,在不久以后,大家似乎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全然不记得了貂小姐的付出和她的功劳。

后来,貂蝉似乎是跟了吕布,在曹操破吕布的时候和吕布一起成了俘虏。明明是吕布的无能造就了吕氏集团的失败,可大家又非要把吕奉先的失败归罪于这位貂美人,说她是狐狸精,说她是商妲己一样的人物,是她这个红颜祸水把大家断送的。哎!这不公平,这群人也太不讲理了!

像貂蝉这种深明大义又有智慧的人,我想,在吕布失败之前她肯定没少去劝说过吕布,但是吕布就是听不进去,她又有什么办法呢?要怪只能怪这个蠢男人,是他的无能断送了大家的生命,这与貂蝉何干?你又怎能把这些责任推到她身上呢?她为大家所做的这一切,又有谁知道?

吕布被曹操杀掉以后,貂蝉被留了下来,但以后的情况又是怎样呢?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并没有交代,在这里我也不敢胡乱猜测。高希希导演的《新三国》是这样安排的:吕布死后,貂蝉并没一起被杀,她还深情的送了这个男人最后一程。可曹操却又鬼使神差的迷上了貂小姐,曹老板的贴身侍卫许褚害怕老板被貂小姐弄得神魂颠倒而荒废了军国大事,所以私自杀了貂蝉。

从此,貂蝉就结束了她心酸的一生,给后人留下的仅仅只有她四大美女之一的名头。而她的深明大义,为国为民,为了国家和天下苍生甘愿牺牲自己的那份大无畏精神,有谁知道?为了报答义父的养育之恩,甘愿以死来相报的那份孝顺之心,又有谁知道?为了剪除董卓,在他们父子之间巧妙的周旋,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智慧、那种勇气,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然而,在她身上所有的这些优秀品质却没有给她的人生增添任何的光彩,反而被悄无声息的埋藏在了历史的尘土中,甚至被污蔑为吕布败亡的红颜祸水。可悲,可叹!我们在为她的悲剧惋惜的同时,也只能怪她生错了时代,实在令人遗憾!

滚滚长江东逝水,英雄们的背影早已像滔滔的江水一样被历史淘尽。然而,时间却永远也洗涤不尽英雄们身上那种意气风发的豪情,那种肆意挥毫的洒脱与壮志。重温他们的故事,我们得到的或许是启发?或许是惊讶?又或许是遗憾和遗憾背后的哀叹!

+阅读全文

上一篇: 重读曾国藩

下一篇: 休闲山岔湾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闲话三国憾事-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