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变则通

变则通

作者:王现立

十几年前,在将近不惑之年的日子里,我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蜕变,也就是从一个天不管地不收的农村自由身蝶化成城市工薪族,尽管同为底层,却有质的不同。

农村的生活散漫的缺乏激情,当然是对那些固守于沿着祖辈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而言,目光驻留在脚下的黄土地,试图从中来攫取所需的锦衣玉食,其结果显然不尽人意。宛若啄食的小鸡,拼尽全力东奔西跑,得到的仅仅是一时的口腹之欲,一旦环境有所改变,就只能饿着。衣着褴褛,是因为没有收入;得过且过,是因为没有激情;目光短浅,是天地不够广阔;固守穷困,是思维过于狭窄……

眼见世界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而自己尚在原地踏步,禁不住忧心如焚。穷是被人瞧不起的,可无所作为的穷更是令人不齿。设若自己没有思想,又充耳不闻窗外事,那么做一只井底之蛙倒也安然。坐井观天的妙处在于自以为然,看不到外界的精妙而想当然的以为世界本当如此,继而安然的过着自以为是的生活。

可终究不是封闭的自己,再说也是自诩读过万卷书,当归乡的小辈向我述说那外面精彩的世界时,沉寂的心便禁不住驿动起来。毕竟上过几年学,类比自己目前的处境,一种挫败感油然而生,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必须做出改变!这是顿悟后的誓言,虽说此刻所学的知识恰如荒芜的土地一样破败不堪,甚而远遁其踪,但终归还蕴藏着生机,自己也明白,一旦开垦,也指不定能收获怎样的愿景,前提是立马行动。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经典的神话,也是优柔寡断的人不得已的选择。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政府征用了,连带的还有几千年传承的耕作习惯。农民也会失业,看似不可思议,却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开始,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金元时代的到来,变则通,通则久,无论你喜不喜欢,习不习惯,你都得顺应潮流。

初入都市,就像小学生走进陌生的学校,不安、局促、羞涩、矜持,听着带有方言的普通话,突然发现,这与学校又有不同。成年人的世界俨然与童话截然相反,所充斥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令人胆寒。人们坚守着自己的利益,全然没有老家那种人情顾忌,死命踩踏,优胜劣汰。当然,倘若没有了权益之争,便各自安好。

摈弃了家乡话(你说了也没人听的懂),就像戴了副面具,让人猜不透你究竟是何方神圣。以至于彼此见面不得不问:你是哪里的?上海人,日本人,韩国人,听话音竟傻傻的分不清,大有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意味。

成为工薪族,最大的变化就是像闹钟一样有规律了。突然发现自己非常适应这种有规律的生活,每当看到大家尽心尽力的工作的时候就会愧疚自己之前的人生。尤其满街脚步匆匆的青年人,更彰显都市的活力爆燃,类比家乡的人们,那种安逸和眼前的忧患,虽不可比拟好赖,但就内心而言,还是倾向有激情的生活。

世界之大,不在于地界的宽广,而在于科技、文化乃至不同地域人们的交融。世界正在走向大同,不同肤色、不同人种,不同语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习性……当上海以海的包容接纳这些时,同时提升和壮大的还是自己。每个人看似以淘金的形式融入,却无形中也为上海的发展做出贡献,有谁可以把全年的收入带回家,恐怕大部分都留在这里。不过消费的同时,也出彩了自己:衣着不再褴褛,出酒楼入超市尽情挥洒,还可锦衣玉食相走南北……

岁月磨砺着人生,从青葱可期到看破红尘,其中的艰难苦乐自知,但回想起来也可能无怨无悔。尽管有时候想,如果年少时再努力一点,自己会不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可不一样的人生是不是也不满意?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总有更精彩的,难不成就一直懊悔。自己看似不精彩的人生,我想与众人一样,虽说平庸可也有出彩的地方,哪怕像浪花一样碎小,却总归也是花,哪怕一纵即逝,也可为生活增添一道快乐的刻痕。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变则通-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