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讲好普通话不忘云和话

讲好普通话不忘云和话

中国的江南地区方言特别多。尤其是江、浙、闽,几乎每个县都有一种独特的方言。有的地区竟然一个县就有好几种方言。但是能用方言直译成普通话的却不很多。云和县虽然在中国的版图中是很小的一个点,但是它的方言却是不可多得,许多可直译成普通话的方言。例如:云和话中的头、手、脚,口嘴(口)、鼻头(鼻)、眼睛(眼)、耳朵(耳),额角头(额头)、头发,吃、喝、嬉(玩),乌阴(晚上)等等,虽生硬无腔但很近似普通话,可以直译且合理。
民国时期,云和地方曾有20多人赴日本留学。虽然他们文化层次都很高,但国语(普通话)很蹩脚。可是他们硬是靠云和话加上国语的腔调通过驻日华侨完成语言的沟通。抗战时期,浙江省会迁驻云和,云和民众也是用云和方言稍加国语的发音和杭州、金华、宁波等外地人沟通,叫做云和官话。基本上都能让人听懂。不象有的县必须绕过本地话的道道弯子,还必须要具备有国语基础才能让人了解一点模糊意思。
云和地方经过了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与丽水并县时期。大量外地人口涌入云和,许多人扎根在云和繁衍的下一代世居云和。他们融汇在云和人的群体中学了一口流利的云和话。但人说离祖不离腔,他们在父母语言的环境中或多或少仍然夹带着外来语,有不少年轻人为了更好地与云和人打成一片,希望自己把云和话讲得地道、讲得纯正,于是出现了下面所列使云和人啼笑皆非的词语。例如:“人”,云和话叫“能(音)”,但凡是有“人”的词组在云和正宗的方言里并不一定都读作“能”。如“工人”、“人民”,“人民银行”,“中国人民”等词组中的“人”读作“能”就违背了云和方言中的一字多音读法。因为任何一种方言,任何一种民族对外来词语都应保留它原有的发音。正如外国人对于“北京”、“上海”等词,尽管语言不同却仍然直译成北京、上海。只不过略带有他们音调罢了。可是,由于不少外籍云和人想把云和话说得纯正、地道,竟然有不少人把“新疆”读作“新江”!因为云和话“江”、“疆”同音,孰不知云和话读“疆”还是“疆”,因为“万寿无疆”绝对没人读成“万寿无江”的。浙江省有个沿海城市“椒江市”,却因为普通话中的“椒”与云和话中的“交”同音,竟有人将该城市读成“交江市”照此读岂不是要将“辣椒”读成“辣交”吗?外籍云和人将云和话变味尚情有可原,可土生土长的云和人也如此读法就让人笑破了肚皮。
云和话变味变音,窃以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云和不少人不热爱云和的方言。云和方言,多数人认为生硬无腔,不象丽水和其他县方言温柔动听。于是在这种自卑感影响下,没有很好地捍卫自己的家乡话,没有将纯正的方言正规化、艺术化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众所周知,云和的儿童从呀呀学语开始几乎90%的家长都用普通话进行施教。当这些儿童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等到他们都长大成人步入社会能有几个还有一口纯正的云和话?殊不知儿童一入小学就能学会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因为一年级教师从汉语拼音字母入手远比我们父母辈三夹土普通话正规。任何一个中国儿童只要他们一旦中学毕业都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同时他们也有一口流利的家乡话。而我们云和人偏偏连他们的“母语”也许到老也讲不准!殊不知我们的云和话在许多词语的表达上是十分生动、形象、贴切的。如:比喻吃的方面的俗语有“一碗师、二碗匠、三碗种田饭、四碗讨饭样、五碗要落难。”规劝人们就业的俗语有:“虾有虾路、蟹有蟹路、蛤蟆无路跳三步。”慰籍青年人爱情遭挫折的有“东坑无有西坑有、无有坑坑断水流。”……多么形象、多么生动而贴切!倘若都照变味变调音的云和话一直延续下去,再过100年,丽水县(市、区)中也许唯独云和话再也不是云和话了,这并非笔者危言耸听!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讲好普通话不忘云和话-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