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水墨宏村

水墨宏村

在我的眼前、脑海里常常浮现出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色彩单调但古朴典雅、意境悠远,石板路、马头墙,粉墙黛瓦,古巷幽深,小桥流水,浮光倒影,这画面一次次走进我的梦里,让我魂牵梦绕、欲罢不能。其实它不是画,而是一道真实的风景,也是我看到的最美的地方,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的黟县宏村。
去年11月,应邀去宏村小游。说实在话,对于现在的随团旅游,已没有太大兴趣。首先,吃住条件差不必说,还要起早摸黑,像农村人搞“双抢”,很辛苦,常常觉得“旅游就是花钱买罪受”;其次,就是人多,在中国,只要稍有点名气的景区,天天都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拥挤不堪,最后,看风景成了看“人头”;另外,许多景点,人多会煞风景的,记得一次到江南水乡周庄旅游,在我的想象中,周庄就应该像陈逸飞的名画《双桥》,余秋雨的名作《江南小镇》所描述得那样,宁静、安详、悠闲。去了才发现人满为患,喧嚣繁杂,再也找不到梦里水乡的韵味,结果是乘兴而去,扫兴而归,让人有“不去终生遗憾,去了遗憾终生”的感慨。所以,这次的皖南之旅,我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尽管传说宏村是个很美的地方。
到达宏村已是下午的四点,深秋时节,昼短夜长,时间已临近黄昏,不知是来的巧还是时间选的好,天高气爽,心境开阔,游人很少,稀稀拉拉的,没有扰乱乡村的宁静。从村东入口处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清水,面积很大,导游说这片水域叫“南湖”,整个宏村是一个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的“牛形村落”,南湖相当于“牛肚”。湖面呈“弓”形,南面的“弓背”为湖堤,整个村庄则位于湖的北面“弓弦”上。我们沿着湖堤宽阔的石板路前行,岸边古树参天,疏朗的排列着,多数已是枯叶落尽,风干的枝柯褪去了繁茂的盛装,只留下虬枝盘曲,枯藤缠绕,只有那风姿绰约的垂柳,任然枝叶婀娜,垂丝飘飘,风采依旧,象临水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中。不时能看到树旁有专业写生或摄影的,全神贯注的忙着自己的事,或拿着画笔在画板上涂画,或拿着炮筒似的照相机捕捉镜头,他们的执着劲儿引起了不少游客的好奇、驻足观看,没想到在游客眼里,他们也成了一道风景。隔着湖水远观对面的村落,一幢幢古民居鳞次栉比,静静伫立,清一色的白墙黑瓦,高高的马头墙巍峨壮观,层楼叠榭,古朴典雅。湖水如镜般澄明,水天一色,远山近宅,老树虬枝皆映入湖中,浮光倒影,疏影横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一长堤贯穿湖心,连接南北,曰“中堤”,堤面窄窄的,也是用石板铺成,高出水面不多,像架在水面上的一座浮桥。在“中堤”的中部,有一石拱桥,使湖水东西相通,曰“画桥”,画桥如虹,雕饰华丽,伫立在水中央的莲蓬,擎几枝枯荷,紫褐色中略泛青痕的叶子,团团如榆钱儿一般,静静地睡着。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沿着“中堤”,越过“画桥”,慢慢地靠近村落。
宏村古民居,以正街为中心,楼舍连栋,错落有致,高大奇伟的马头墙层层叠叠,如同威武的战士,笔挺地站立着,粉墙黛瓦,明朗而素雅。街巷婉蜒曲折,路面用青石路铺成。两侧是灰白色的墙壁,布满了岁月侵蚀的痕迹,斑斑驳驳的,如同老人脸上刀刻般的皱纹,写满了沧桑。在石板路的一侧边缘,有用石块砌成的窄窄的水渠,渠里流水潺潺,伴着石板路一起向前延伸。导游告诉我们这不起眼的水渠叫“水圳”,是宏村人工水系的一部分,这九曲十弯的水圳相当于“牛肠”,主要是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我们踏着光滑的石板路在小巷中徜徉,古巷幽深,蜿蜒伸展,两旁高墙逼仄,墙连着墙,檐连着檐,走着走着,前面好像已经没有了路,可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置之其中,心若止水,时光缓慢。
村中心有半月形池塘,名“月沼”,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秋水深沉,老房舍整齐有序分列四周,在水中投下轻柔的倒影,像一幅轻墨渲染中静美又有流韵的写意画卷,又像一场悠长而寂寥的梦。
走出村庄,到达西边的村口时,天色已晚,华灯初上,灯火阑珊,两颗古树高高耸立,听导游说一棵是枫杨树,一棵是银杏树,都有500多年的历史,是这牛形村的两个“牛角”,在夜色中,它们高大的身躯,挺拔的轮廓如利剑般直刺苍穹。
告别了两棵古树,我们的宏村之旅即将结束,我们又踏着湖堤宽阔的石板路离开,游人散去,此时的湖面在灯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浮光跃金,宏村的夜晚变得更加宁静。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水墨宏村-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