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静静的中秋

静静的中秋

作者:黄洋

在院子里,摆上一方小桌,桌上放一升谷子及一对蜡台,再摆两个月饼,一盘向日葵,一碟带壳的花生,一碟核桃,旁加一杯净水。然后点燃蜡烛,谷中插上点燃的六柱香。据说,两个月饼,表示天上一轮明月,心中也有一轮明月;圆盘葵花,表示团圆;落地生根的花生,则表示情系故乡。至于其他,我没听说过了。贡“月亮婆婆”之礼在无声无息中开始了。作为孩子,常在大人的嘱咐下,静静地等待。生怕因为“不乖”,大人在分食月饼时少给一点点。童年的中秋,在那片朗月之下,夜静风轻之中,袅袅香烟,闻之似有若无,视之如梦如幻。丝丝缕缕,遥寄一轮中秋。而祖母则默立一侧,面朝东方,抬头看看天,低头瞧瞧地,然后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祖母曾告诉我她所念的大意是:月饼圆,圆葵花,千颗万颗团团坐,团团圆圆做一家;葵花盘,似莲花,月亮婆婆到我家,尝了月饼尝葵花,粮仓满,心不慌;尝到花生,好事成双;尝到净水,无病无殃……中秋明月光,颗粒都归仓。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人安康,福禄从天降……礼毕,一家人坐在堂屋门口,慢慢地等待香烧尽后,分食月饼。虽然那时的月饼只有两种:白糖的和红糖的。但是,对于年幼的、馋嘴的我们,那是很难得的美食了!不要说集体生产时期家庭贫困的普遍,就是国家的供应也是非常有限。那时的中秋,我们拿到手的月饼,最多的时候是半个。年纪稍下一点的,然后眼巴巴地望着年纪大一点的吃。这时候,家中大人会“匀”下自己份中的一点点给可怜的小人儿,并耐心地教他(她)细细的吃,慢慢的品。懂事一点的,也会学大人吃:右手拿着月饼,左手掌撑开,五指并拢,平放于下颌,以防吃撒后接着。手上接着的,就算是几粒芝麻,也会用甜头把它舔得一干二净!如此之后还要认真地检查一遍,生怕指缝间会有一粒或半粒的芝麻被遗失,从而造成终身遗憾似的。如不小心,一小坨月饼掉在地上,还会弯下腰,仔细查找。找到后,轻轻地捡起来,放在嘴边吹吹,再放进嘴里,慢品细咽。

接着,为了不让几姊妹因抢食而发生矛盾,父亲会将其余的物品按人头均匀地分发到一家人的手中。于是,我们会欢天喜地的散开去,一边吃着手中的东西,一边轻声商议着吃完后如何玩耍。舍不得吃的核桃,我还仿照比我年长的大朋友,将两个核桃上下钻空,用根小竹棍,将它们紧串在一起。制成用线拉的,能呼呼转动的,并能发出呜呜之声的“小簧”。这样一玩就是几个月,并细认珍藏着。

小时候,有幸在安顺的亲戚家过了一次中秋。那些城里的半大小孩,在人家贡“月亮婆婆”的时候,会趁机抢食贡品。因为那时,就是在城里,子女多,父母负担重,既馋嘴又跳皮的娃娃多。因此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据说后来,城里人贡“月亮婆婆”的时候,一家人要围坐在贡桌边,以免被那些跳皮捣蛋的半大娃娃抢。因为那一抢,抢得到处洒,可惜、心疼!并认为这是糟踏“天粮!”

不知从何时起,追名逐利的浮躁里,不论城市或是乡村,中秋时节,贡“月亮婆婆”的习俗被遗忘在岁月深处了。只是保持着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了。并且吃得潇洒、吃得随心所欲。不像小时候的我们那样吃得小心翼翼的,吃得舔口舔嘴的,吃得到心不到肚的。然而,那时的中秋,想起来却让人久久难忘。

【编辑:黄先兵】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静静的中秋-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