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三中记忆

三中记忆

作者:王海洋

二十五年前,我在嵩县第三高中读书。对于母校,人们习惯称其“三中”。

三中位于大章镇区西街的边上,坐北面南,依山傍水,校园三排砖木结构的房舍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春夏时节,一棵棵合抱的白杨树高耸蓝天,如盖的树冠巨伞高擎;远远望去,灰砖青瓦和传统起脊的房顶,都掩映于高高的白杨那浓郁的绿荫中。这般如画美景,晴朗的上午每每捧书树下,我们或蹲或坐,仰观绿云蔽日,静听蝉嘶鸟鸣,徐风拂面,美景怡目,天籁悦耳。

那时读书,老师常常允许我们走出教室。我感觉那时所有的老师好像从不想把我们禁锢起来,也从没存心要苛刻地约束我们,他们仿佛也从没觉得放任我们到室外读书是坏了什么规矩。

在教室前面的水渠边,两个学生一条木凳,跨渠而坐,一边读书,一边闲看清澈的溪水泛着微微的波纹,曲曲折折穿绕校园而过。炎炎夏日,卷起裤腿,赤脚浸水,渠水清兮,以濯吾足。也常有学生二三斗脚嬉戏于水中,你踩我足,我踏你脚,光溜溜的,很好玩,彼此闹吵不止,溅起串串水花,也溅起串串咯咯的爽朗笑声。偶有调皮的学生陡然逸兴思飞,发奇思妙想,也常会悄悄渡到渠水的上游,故作穆然静坐状,佯装悠然远视,放纸船顺流悠悠而下,逗引下游学生争睹围观。在渠水的上游,在溪水的尽头,那个放船的调皮的男孩,常常让我遐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诗意情韵。

当然我们读书走神或嬉闹的情景,有时是躲不过老师严厉的目光的,那自然是招来批评和制止。低下头,默默地接受训斥吧,因为我们那时实在太淘气。接受批评之后,散坐在渠水上下的所有学生,像接到什么命令一样,突然间不约而同地放声朗读、背诵,哇哇啦啦,聒耳的读书声瞬间传遍了整个校园。

若追溯源头,渠水何来?原来引自校外的灌溉大渠,灌溉大渠又源自牛头沟河的天然溪水,大渠水路过学校周边,穿学校高高的后围墙的墙根,分流而入校园。它钻过竹林,漫过草丛,四季长流,汩汩不休。当然临水读书之乐事,四时亦常有。渠水丰沛,水草丰茂,沿渠有青草沐水而生,油绿柔滑,一簇簇的,那么旺盛,终年蕴蓄着盎然的生机。穿越二十五年的母校记忆,我始终不能忘怀那油绿的青草,也因此常常想到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诗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岁月永逝,去不再来,对于母校我也多想做一条水草,永远荡漾在她渠水的柔柔清波之上,荡漾在青春岁月美好记忆的最深处。

每当晨曦微露,记得渠水的上中下游,几百米内煞是热闹,一片沸腾,仿佛繁忙的大运河吞吐货物、熙来攘往的码头,它要以这种忙乱开启学校生活崭新的一天。一年四季在校的每一天,大抵日日如此。以手掬水洗脸的,用茶缸舀水刷牙的,女生梳妆打扮的,全校几百师生都沿渠岸蹲着洗漱,听着淙淙的流水,看着水中自己依稀可辨的倒影,以此清新的面容迎接书山学海又一个平凡却也不乏诗意的日子。那时,渠岸清晨洗漱的情景,常常让我想起长江,不知怎的,虽然从没领略过长江的浩瀚奔腾,但我想象中长江沿岸人们生活的壮阔情景大约如此,只不过是此地此景此水的无限放大而已吧。

渠水的中游聚有一凹形水池,我们的老师白天在此洗衣洗菜,刷锅刷碗,甚是方便。每日三餐过后,渠水上下也还要掀起三次热闹的高潮,全校师生就着流动的渠水涮洗碗筷。渠水无休无止地流着,流走食物的残渣和老师们淘洗掉的菜叶,最终曲曲绕绕流向下院的鱼塘,以此作为鱼儿生长的免费饲料。

学校上院的正北角有竹林,竹林掩映着精致幽美的二层小楼,这是当时学校唯一的现代化建筑,也是当时高中校园颇受优待的女生们的闺阁,就是宿舍了。此楼男士免进,三年高中我们大多男生从未敢越雷池一步。竹林最隐蔽的角落里有厕所。竹子依围墙的角落而长,修长高大,整片林子蓊蓊郁郁,丰姿袅袅。要么课间十分钟,要么课外悠闲的时光里,借如厕之机钻进竹林,好友二三共坐幽篁,闲谈消遣,这是至美之雅事。有时林下漫步,也把自己的名字刻到粗大的翠竹上,妄想留名于不朽,或刻上“某某到此一游”,以满足自己不知到底想炫耀什么的微妙心理。清晨或黄昏,竹海万羽来集,各种美丽可爱的小鸟栖聚枝头,唱响咏赞生命的大合唱,其啁啾叽喳之声,如潮,如雨,比之人世的喧嚣和闹腾,这真称得上是人生罕见的听觉盛宴。

学校上院靠后围墙处是菜园,约占整个上院面积的三分之一,菜园的正对面就是一溜教师的住室。菜园的土地一畦一畦的,划分规则齐整,田埂分明,渠水交错相通于各块菜畦,以便灌溉。菜畦春夏秋三季总是郁郁青青,热热闹闹,拥拥挤挤,一片繁茂景象。一畦畦生长有序的大葱,含着露水的青韭,带刺的黄瓜,弯弯的豆角,硕大的番茄,茁壮的萝卜,肥胖的大白菜等,种类繁多,应有尽有。课余饭后,工作间隙,我们的老师常于菜畦或翻土埋种,或移栽培土,或侍弄耕锄,或小心施肥,或饮流浇水,或掐枝打杈。就像我们的父辈或村野的老农一样忙碌于田间地头,流着汗,埋着头,他们那么殷勤细心,也那么恬静自如;沐着朝霞,浴着夕阳,脚下踩着温馨的泥土,心中满含着文化人对劳动的朴实真情。

更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踱步于菜园的土埂上,双手反插背后,双眸凝望菜畦,面露微微笑意,那神情像是对自己躬耕成果的欣赏,又似对菜蔬瓜果成长的盼望;像是在对泥土的沉思中感悟生活,又似在对躬耕的默想中品味人生。现在想来,我是极为欣赏他们教书育人之余的那份闲情、淡泊和自在的,无喧嚣乱耳,无杂务缠身,悠然如采菊东篱,闲适如远观南山。

不过,老师把菜种得肥壮了,偶尔也会招致个别调皮学生的垂涎。万籁俱寂的夏夜,也确有无法抵挡诱惑的学生,在心中悄滋暗长着一个无人知晓的“阴谋”。计划好作案的路线,预计好可能出现的不测,然后一人放哨,一人神出鬼没地潜入菜园,心惊胆战地做一回贼,乘着夜色偷几根黄瓜或几个番茄,以满足清贫年代里的口腹之欲。可笑的是,若运气不好,费了偌大心思,背负着沉甸甸的良心债务,战战兢兢偷来的是乌青发麻的番茄,根本不能吃,只有悄悄地惋惜地扔掉。

冬季一场酷霜,丰收过后的菜地一片萧条,面对这曾经洒下自己汗水的肥沃的菜园,我们的老师该会对这片土地存着多少绵绵深情,又该对来年春天和美好的教育生活怀着多少青葱的期待和诗意的憧憬。

学校正中,即中院是老师住室、教室和男生宿舍,三排传统的瓦房自东南向西北平行排列,这也是学校的核心建筑部分。出中院便是学校的下院,下院是我们学生时代的百草园,约占学校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与上院、中院相比,下院地势偏低。这里还有菜畦和竹林;有鱼塘、泡桐、桑柳、荆棘,有专门种植庄稼的一大片土地,包括田野一切可见到的植物,无所不有。鱼塘有半亩地大,水是碧绿的,水中有鱼,一尺多长,偶见跃跳水面;水中倒映着天光云影,乔木斜竹,和风过处,涟漪徐徐扩散开去。夏日正午有善泅的男生结伴下水,仰泳蛙游,优哉游哉,以此消暑娱乐。初夏时节,候鸟啼啭,池塘周围高树婆娑,青竹斜倚,垂柳依依,藤蔓牵扯,草茂树旺,一派大自然原生态的芜杂、缭乱和万木竞荣的茂盛景象。这样的环境最具隐蔽性,太阳当午或夕阳西下,常有勤奋的学生隐身草丛树下,捧书默默用功,人多不易发现。也有大声忘情地读书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路过者须循声细寻,方可隔草木树林依稀而辨红女绿男。

池塘一角的桑树,树虽不大,却也枝叶葳蕤,迎春发芽,至夏挂果,紫红的桑葚每每引人牵念。我曾不止一次与同窗好友绕池塘,沿塘边围墙,钻荆棘,踏草丛,曲曲弯弯行至树下,攀桑枝,摘桑果。桑果硕大,酸酸的,甜甜的,酸而不涩,甜而不腻,爽口至极,乃当今超市水果所不可比,可谓人间美味。

池塘隔竹林的对面是庄稼地,学校后勤人员种玉米,黄豆,红薯,也种冬瓜。因土地肥沃,冬瓜大如水桶,青皮上挂着一层薄薄的像霜一样的东西,一个个粗长壮硕,愣头愣脑的。我亲见给学生做饭的炊事人员用架子车推着大冬瓜,笑眯眯地,脸上满含着丰收时刻的喜悦。金秋时节,约一亩地的收获,冬瓜堆积如山,学校伙房顿顿冬瓜炖粉条,偶也大肉炖冬瓜,学生吃上了可口的饭菜,脸上堆笑,这种享受能一直持续到雪花飘零的初冬。

学校下院的围墙外是操场,操场紧邻河滩,此乃牛头沟河与小章沟河的交汇之处,四季清水流淌,大而光滑的鹅卵石遍布四野,空旷的河滩一直延伸向遥远的南山——闫沟岭。河滩水源丰富,沿河两岸春冬之时小麦青青;东风一吹,桃红柳绿;远处村舍历历在目,鸡鸣犬吠,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

每日晚饭之余,学生、老师,三五成群,络绎不绝,大有倾巢出动之势,经下院,出南门,过操场,至河滩,沿长长的石砌河堤,朝牛头沟方向散步休闲。在那时晚餐后的散步早已成为师生的习惯,也好像是每天的必修课,还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盛大仪式。你尽可以想象,夕阳的余晖下,全校师生大半都撒向空旷的原野,三人一簇,五人一群,在大自然中谈诗说文,探幽论道,交流思想,畅叙抱负,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宏阔的场面和豪迈的诗情!我相信这里的每一块鹅卵石该会记得当年青青子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的远大抱负,这里的每一段溪流该会记得当年才华横溢的为师者睿智的谈吐和儒雅的襟怀,这里的每一棵桃李每一寸土地也该会记得当年的花季男女彼此真情的表白和青涩懵懂的爱情誓言……

二十五年如大河东去,二十五年匆匆恍若隔世。二十五年后的今天,三中旧址仍存,但旧貌不再,校名也几经更改,南门外河滩的清流消逝已久。故地重游,抚今追昔,三中的校友谁不嗟叹岁月沧桑,谁不感叹人事变迁?叹息之余,唯有唏嘘而生怅惘之感慨,油然而发怀旧之幽情。

三中啊,我的母校!从你的怀抱里启程,我走过青葱的人生时期,走啊走啊,走过花季,走过而立,走至不惑,我不知道是否还要走向地老天荒,仿佛我早已把岁月走老。对了,青春不再,仿佛岁月已老,然而时代可以改变,人事可以变迁,但有一种东西永远不变,那就是我的生命中沉淀的还是有关母校您当初散发着泥土气息的,最为原始的永远清晰的美好记忆。

我知道过去的不能再来,当年母校目送我们远去,然而行走在人生的漫漫征途,日里梦里我总习惯悄然回首,一次次回眸凝望我亲爱的母校,怀念我亲爱的校友和敬爱的老师。我也常常因此而思索:作为那一代人,或者对于我们从三中走出的每一个学生,三中给了我们什么,我们从三中带走了什么?

我想三中赐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青春的自由和欢乐,有师长静待莘莘学子成长的深情的希冀,有老师殷殷期许我们成才成人的莫大的包容,还有求学路上一隅高墙之内的浓郁的田园诗情。

因为母校独一无二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为母校绝不哗众取宠、极少功利主义、遵循教育规律的办学思想,因为老师不急不躁、理性科学的教育智慧,我们从三中带走的何止知识。除了知识,我想我们带走的还有一分迈向未来的从容,还有一分面对人世纷杂时的客观冷静,还有一分把平淡日子过成诗意生活的超然达观,剩下的全是记忆,全是有关母校三中的点点滴滴的青春的回忆。不知怎的,这回忆甜蜜至极,但似乎也夹杂着些许的忧伤和淡淡的怅惘。我想这也许就是每一个人人生中都难免会有的,一定会有的,对旧日时光的眷恋和不舍,对已逝往事的深情和感慨。

+阅读全文

上一篇: 一路跟踪

下一篇: 母亲节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三中记忆-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