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读《伊滨集》手记

读《伊滨集》手记

作者:读书人

前几天,校雠云岩寺简介,查阅黄夏年先生2006年发表的《关于伏牛山佛教历史文化发展的分析报告》时,偶然看到文中有关陆浑的文段出处,说是来之《伊滨集》,也便眼目一新,百度结果,《伊滨集》出自《四库全书》,进而搜读,知其集为元王沂所撰。

根据《四库全书·伊滨集提要》记载,该集共二十四卷,对于王沂,提要这样记述:王沂,字思鲁,先世云中人,徙于真定(今河北正定)。父元父官至承事郎监黄池税务,

南宋亡,到江南任职。王沂于延祐二年(1315)中进士。历任临淮县尹、嵩州同知;元文宗至顺间为翰林编修,后历国子博士、翰林待制,元顺帝至正初,任礼部尚书。曾主持元统元年(1333)科举,以“总裁官”的身份编定辽、金、宋三朝史。卒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以后。有文名,并能诗。曾筑石田山房以居。由于诗文集《伊滨集》早佚,所以论元诗文者很少涉及王沂。清初顾嗣立编《元诗选》即未见王沂诗。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沂《伊滨集》二十四卷,其中诗文各十二卷。生平事迹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七《伊滨集》提要、嘉靖)真定府志》卷五、卷二七、曾廉《元书》卷八九。

王沂的祖上出过不少的名人,王元节,金代名士,长于诗作。王元节的孙子,也就是王沂的曾祖父,业儒术,尤长吏事,深受金宣宗的赏识,官至监察御史。王沂的父亲王元甫也是一位诗人,官至承事郎兼黄池税务。

王沂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中进士,被任命为临淮令、同知嵩州。后又先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国子学博士、翰林待制、待诏宣文阁,做起了为朝廷写材料的事,《四库全书提要》说他“在职文字者几二十年,庙堂著作,多出其手”。只是这些写作这事是不署名的,我们从元代的文章中已分辨不出哪些出自王沂之手。

到了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开始编撰《宋史》、《金史》和《辽史》,“有古学,精见识”的王沂成为总裁官之一,而且还是《辽史》的四个执笔人之一,这时王沂已经位至列卿,任中大夫、礼部尚书。《辽史》和《金史》都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编成了,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宋史》也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成书如此仓促,所以后人对这三部史书评价不一,但是,史学界对《辽史》的创新,还是肯定的。《辽史》的特点是列表较多,共有八表,仅次于《史记》和《汉书》。表多就减少了立传之繁,省却了许多篇幅,弥补了纪、志、传记载的不足。其中的游幸、部族、属国三表,是《辽史》的创新。通过列表,使读者对各部族、各属国的情况,以及与辽朝中央的关系,都一目了然,减省了不少笔墨。也弥补了《辽史》过于简略的缺点,从而使“一代之事迹亦略备”。这里面就应该有王沂的功劳。

编撰完三史,王沂的去向就找不到记载了,有史家猜测他辞官而去,但也没有准确的证据,只知道,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中原盗起”,年过70的王沂又回到老家,侨居在山阴、应川间,后来,在这里也待不下去了,他又携家南度,不知所终。

叹曰:

出言应谢夏年公,一纸引语激思风。偶知文集有伊滨,著者王沂同知嵩。

寻奇检阅开百度,果然四库存遗功。再谢搜韵门户网,二十四卷留印影。

闲暇叩键寻故老,不觉凳硬听其声。胸有诗书诗不孤,形少放浪文多诚。

知嵩惜民叹劳苦,居庙秉笔续史乘。可叹时势多动荡,南下一去掩英名。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又是一年母亲节

下一篇: 追忆奶奶四十年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读《伊滨集》手记-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