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对农业学大寨的回忆

对农业学大寨的回忆

作者:牌福安

最近参加编写村志,我翻阅了自1964年号召“农业学大寨”以来十几年各大有代表性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的有关报道,感触很多。这项宣传持续时间之久,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为党报史上所罕见。那时候,全国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江河草原、山区平地,时时学大寨,处处学大寨,人人谈大寨。举国上下开展,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上窑村干群学习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在治山治水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场对改进干部作风,发扬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促进而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是执政党在改革开放前发展农业的最后一次努力。真正当做运动声势浩大全面开展起来是1975年~1978年这三年,1975年9月召开了第一全国农业学大寨回忆,从大寨所在县昔阳开到北京。细腻人副总理陈永贵致开幕词,邓小平发表“真学假学”大寨的讲话,管农业的副总理华国锋做了《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报告。仅过一年多点,1976年12月又召开了第二次农业学大寨回忆。集党主席、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于一身的华国锋发表讲话,陈永贵副总理做《彻底批判四人帮,掀起普及大寨县运动的新高潮》总结报告。大寨被称为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树立的,敬爱的周总理精心培育的,英明领袖华主席高高举起的大寨红旗”。两次会议都是高规格、大规模,长时间。大多数政治委员参加,包括省、地、县三级一把手在内分别开了34天和19天。

学大寨运动是在最高层直接部署和指挥下进行的。当时,“建成”的大寨县是316个,占全国县数13.4%,会议规定1980要把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建成为“大寨县”,还宣布了六字标准。会议将指标分解到各省、地,具体落实到县,成为上级考核检验下级的硬指标。

为贯彻执行上级决定和指示,县又将指标分解到公社、大队,并要求学大寨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又称“大批促大干,大干促大变”。《人民日报》社论写道:“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是一个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伟大革命群众运动。上窑村九个生产队积极投入到农业学大寨运动当中。

1977年春,上窑大队干部组织生产队长、会计,分期分批到大寨参加学习大寨人战天斗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积极宣传、组织发动、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全村男女老少掀起学大寨运动高潮,利用标语、版面、劳动工地插红旗等形式进行宣传。利用评比进度,评模表优等方法调动社员干部积极性,全村干部治沟平地,改良土壤,修渠砌坝,垒磷造田,使用扁担、铁锨、铁镐、铁钎、铁锤、架子车等最基本的劳动工具,用自己的双手,经过十来年的努力,把没修梯田前的斜坡地荒坡地修成了台阶式梯田,把河沟河滩,砌坝淤地变成了良田,用炸药崩石头,垒石磷把荒山坡填土改造成梯田。据不完全统计,全村九个生产队修成梯田650余亩,砌坝九道造田30亩,垒磷45道,总长3000米,改水造地150余亩。

把山坡地、斜坡、荒坡修成了梯田,砌坝治理荒滩造地,改善土壤条件,增加了粮食收入,改善了干群生活。

至于那时学大寨运动的好与坏,我们不能妄加评论。只能说全国各地真的按照党中央的决策,扎扎实实,轰轰烈烈的做了,实实在在的干了。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对农业学大寨的回忆-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