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竹园情思

竹园情思

作者:李现森

在我老家门口,有一片大竹园。

生长的是农村里常见的那种地竹,比拇指头粗壮,大的也不会粗过一只拳头,高低错落,郁郁葱葱。竹林里春回春笋拨节,夏至荫绿如染,秋来翠竹临风,冬到玉竹满林。在那偏僻单调的山村,竹林给我平淡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热趣。

文人爱竹,不单是爱它的秀美,更因它的高洁,它那刚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风霜严寒品性。而对童年的我来说,对竹子的喜爱缘于竹林中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

竹园里的鸟雀很多,成群成群栖息在竹林,叽叽喳喳地鸣叫着。每当日暮西斜时,成群的鸟雀就成了我们追击的目标,虽说手中有的只是一把由几根橡皮筋制成的弹弓,射出的小石子未必能击中鸟雀,但兴奋的心情却是无法形容的。

还有竹叶、竹竿、竹条、竹管是永远玩不腻的道具,累了按下一棵竹子坐下,烦了借着竹子坐东打西,或在竹林间追逐,或抓住顺手的两棵竹子前后翻腾,像小猴子般在竹竿之间荡秋千,乐此不疲。更多时候,我们常常以捉迷藏为由跑到竹园里,目的就是想找到一些遗漏的鸡蛋呢。那时候,农村里面养的鸡到处都是,有时不在家里下蛋,就跑到竹园里面来偷偷下。有几次我们就在竹园里捡到了鸡蛋。这对于嘴馋的我们来说,可以说是捡到了宝贝疙瘩了,笑的合不拢嘴。

“门对青山龙翔地,家住绿竹凤凰池”,这是父亲以前过年的时候常贴在门口的一副对联。父亲也常说,家里的幸福,就是从竹园边上慢慢地延伸的。

家里缺钱了,砍掉一部分隔年的老竹去卖钱,农闲时用竹子编织成簸箕、淘米箩、篮子、凉席,一年两年……空竹无心,能纳百川,在流失的岁月中,竹园见证了我们家从草房变成了瓦房,也见证这村庄的悄然巨变。

“清明一尺,谷雨一丈”,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是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那时的夏日,我们一家人常常或坐或躺在竹园边上纳凉,母亲一边用竹篾编着筐子、篮子,一边给我们说竹子的好处,教导我们要像竹子那样,做人要有骨气有气节,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待人。虽然那时还不懂得竹子与做人有着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在幼小的心里,还是对竹子有着极深的好感。

直到读了袁鹰先生写的《井冈翠竹》,“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同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我对竹子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深为文中以竹子隐喻着风吹雨打、刀砍火烧中的革命者之坚定气节和不畏强暴之精神,感到精神上的鼓舞和力量。

万物兴衰,轮回自然,竹园也不例外。前些年,随着农村的经济条件好了,村里人似乎忘记了那片竹园在困难时期带来实惠,也包括我的亲人,为了腾出更地的地方盖房子,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于是家家户户砍竹子卖钱,直到最后连一丝竹根也没剩下,彻底地不复存在了。

现今,每当回到村庄,想想那些根根注满了生活情思的竹子,想想那些存满了我的儿时生活记忆的竹园,心中不禁一片怃然,这是一种怎样的悲怆啊!唯有梦中,那片竹林依在,葱郁依旧,翠绿依然。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竹园情思-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