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城郊新居民生活略影

城郊新居民生活略影

作者:秦阿


这是最后一个经历贫穷、饥饿、浩劫、限制生育,以及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冲击,辛辛苦苦走到现在的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这是用信仰、坚韧、勤劳、朴实撑起共和国大厦的一代人中的一部分,尽管他们平凡渺小的不为人关注……。所幸的是,他们的后代没有延续他们的生活方式,而晚年的他们也享受到了国家政策带来的红利。一一题记。


这段时间,我在市区到大郊区的两个家之间往来穿梭,和一个既熟悉又陌生、既感亲近又有隔阂的群体不期而遇。
他们和我相邻而居,我住九号小区,他们应该是前后几个小区的搬迁户,因为他们总和我在同一公交站上车。夹在他们中间,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我奇怪地想我们是犹太人,他们是巴勒斯坦人,我们占用了他们祖祖辈辈的领地,圈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在上面建起了学府,盖起了住宅高楼,修了公园,挖了人工湖,再雇拥他们打工,养花护院。我们过着比他们富裕些也文明些的生活。诚然,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是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的结果,是政府行为,是利国利民的国家大格局规划。
他们生活的小区高楼林立,新修的道路笔直宽阔,绿化带绿树成荫,商业街饭店、小吃、理发、浴池一应俱全,这和市区没太大的区别,只是眼下生意还有点冷清,晚上喝酒用餐的基本不是这个群体的人,但他们喜欢在早餐摊上吃饭。
他们现在没地种,搬进高楼,也不能饲养家禽,加上这个地域已经划为城市新区,他们就彻底成了城市居民了。这是他们原本做梦都没想到的,所以,他们感觉幸福指数很高。
我原本熟悉这个群体,因为我脱胎于这样的群体,我无形中亲和这个群体,因为我的父老乡亲曾属于这样的群体,我关注这个群体,因为我儿时的玩伴、同学,如今还生活在这个群体中。于是我想知道这个群体的生活现状。
暂新宽敞的97路公交车从新建的洛阳师院徐徐开出来,停在大门一侧的站牌下,早已等在那里的男女老者互相招呼着一拥而上,老练又自豪地把挂在脖子上的老年乘车卡在刷卡器上按一下,又以极快的速度占领了座位,没有座位的便扶着柱子或拉着环形把手站着。坐着的,站着的,都很兴奋。大家兴奋地开着玩笑,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大家大声说着话,亳无顾忌地开心地笑,仿佛这不是一群老者,倒像一车春游的小学生们。我环视一下,包括我在内,没有一个年轻人,清一色的老人,本来这趟公交这个时间点没多少乘客,就成了他们的专车了。由于大家大声说笑,车厢里就弥漫着一种口腔中残留物发馊后的怪味,令人有所避违。
这种情形和市区其他公交车有所区别。市区公交上,一般情况大家都静静上下车,静静或坐或站,神情都很凝重,好象一脑子心思。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一般不抢座,而且多数索性直接站着,大概知道反正要让座。接电话也是压低声音的。如果有人大声喧哗,大家就知道,应该提防小偷,许是同伙在打掩护了。
我知道,眼前的这群人是要到市区各种健身体验馆去免费体验。现在城市小区到处都是这种场馆,商贩租个房子,放上要推销的各种保健产品:极简单的塑料椅子连上电钱,坐半个小时,治各种慢性病;普通的按摩床放个垫子,睡四十分钟,治失眠;普通的床上放特殊材料的全属垫,通上电,躺半个小时,蒸得通身出汗,治多种慢病……不一而足。过去这种场馆针对城市家庭妇女,先是推销体验产品,后来演变成任意产品,例如净水器,蜂胶,蛋白粉等等。随着城市向农村扩展,改造城中村,大批失地搬迁的农民也成了这些商贩的客户,商贩们看上了搬迁人的赔尝款,利用了农民的朴实善良再加那么点无知,于是千方百计吸引这个群体,赚他们的钱。
其实,他们的钱也不是好赚的。
如今的人特别是弱势群体,被眼花瞭乱的社会万象弄得懵懵怔怔,似懂非懂,警惕性自然很高,大家牢牢记着“没利不早起、午餐不免费”的恒古原理,心里主意是正正的。
他们有他们的需求。那就是忙了大半辈子,如今送走了上辈人,养大了下辈人,没了地种,闲的无聊,就想换个活法。于是看中了这个不花钱又能享受健康加娱乐的活动。大家成群结队到位于市区的体验馆体验,接受热情的服务,享受上帝的待遇。开始,商家是绝不提买产品之事的,只是热情,阿姨叔叔地叫着,给他们舒舒服服地安排坐了或躺了,讲只有他们才能接受的保健知识,幸福生活,长寿之道什么的,还教他们做操,领他们喊口号,偶尔也发个小物件。场面很热闹,心情很激动。待过个月而四十,商家开始动员大家买产品。由于大家有诫心,当然买者甚少。于是,服务热情不高了,脸色不好看了,话也难听了。大家也知趣,便自觉结束这家体验,一商量,换一家新的健身产品,重新免费体验。当然,那家商铺也迎来一批新学员。如此,流水一般循环,商家总有生意,作为消费者,他们也总能享受到所谓的保健体验,其实最主要的是娱乐消遣。
商家肯定有利可图,否则这种馆所不会越来越多。我和先前用过的保姆聊起这事,她告诉我,她也参加体验馆活动,后来捱不过去面子,四千多元买了净水器。而我家用的同类牌子净水器才一千多元。她还买了蜂胶产品,还在人家带领下到私人诊所体检过,结果就作了无痛胃镜。我不能说她上当了,只一再叮咛以后有病上正规医院,不吃保健品,到正规商店买有发票的商品。
和保姆一样,我一朋友多年被失眠折磨,很无奈,听说有助睡眠的床,就到体验馆体验几次,果然奏效,亳不犹豫一万多元买了回来。刚开始还觉得可以,很快就没有效果,床就闲置起来。
而身边的这些看起来老实巴交的人,可比我朋友和保姆精明多了。
我为他们的精明而由衷地踏实和高兴起来。
心里一高兴,先前那种怪味也不怎么呛鼻子了,我和身边的女人拉起了家常:
“大热天,不在家歇着,成天赶趟,累不累?”
“不累!比先前去地干活轻松多了。”她满脸善意,爽朗地笑着回答。
“不种地,咋吃饭?”
“买粮食。花不了多少钱。”
“附近还有闲地可种呀,为啥不种些?”
“种子、肥料、农药加起来没有买粮食合算。”
“靠啥收入?"
“村委会发钱,俺老俩一个月合一起领千把元呢,吃不完!”
说着,咯咯地笑起来,一笑,那张褐黄色的脸,立马变成了一朵线菊花,虽不艳丽,却释放出了实腾腾的朴实和满足。和当今流行的吃肉骂娘的那个群体相比,倒是地道多了。
我端祥着这张脸,觉得很熟悉:是我老家的二姨或三姑?是邻居张家婶子或刘家大娘?还是我那留在农村的闺蜜,妮儿或花儿?是,又不是。我知道老家的人生活也发生了天大变化,日子好了很多,但老家人还是被冠以农民的。
我到小超市购物,也遇到他们。不同的是,我只买日用百货类,新鲜蔬菜,本地面粉和大米,回去自己蒸馍,幹面条。而他们则买馍和面条。也买饼干,蛋糕,锅巴类花花绿绿小吃,他们三三俩俩,边说笑边挑选商品。早些年,城里人和他们一样,买现成的熟食品,买面条,买饭,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现在讲究环保,绿色,卫生,营养什么的,又时尚自己蒸馍,幹面条了,轻易不出去吃饭。倒是他们不做农家饭了,买现成的馍、面条之类,早饭在小滩吃,省事又经济。
小区的小超市刚开业时,顾客很多,工作人员少,显得乱而无序。我曾担心商品会不会丢失,因为这里不像城市的大超市,没有保安,没有摄象监控,出门也没有防盗报警。如果有人贪便宜,也很方便的。后来超市经营很好,看来我用小人心度君子腹了。也难怪,记得小时候,老家总有老婆媳妇们为丢鸡旦,倭瓜,红薯之类骂半天大街的。
有身体好又不想享清福的,就在学院谋一份事做。应该说,活不累,当清洁工给马路保洁。经过洒水车、扫地车清洁过的路面总是湿漉漉很干净,人工只是保洁,这里没有灰尘,只扫起偶落的树叶类,比城市清洁工轻松多了。我和一个保洁员聊,他嫌每月一千捌佰元的最低工资低,说和楼里的教授们每月柒捌仟的工资比,相差太多。我不知怎样开导他,便友好地幽了一默:“咱和他们换下工作,咱上讲台,让他们来保洁,咱动动脑子,让他们动动手脚,相互体验一下,如何?”他非但不介意,反而憨厚地笑出了眼泪,我也乐了。
我庆幸我有机会接触这个群体,于是就经常游走他们中间,拉拉家常,感受他们的朴实善良,同时也给他们传递一些科学信息,比如关于养生小常识之类的,还有一些新的生活观念,一些通俗政治之类。
我对他们很友好,他们对我也很友好。和他们相处,就一个单纯,就一个心理上的安全,就想让心灵得到净化。于是,当我厌烦了身边那些势利、清高、虚伪、官架子的时候,就想寻找他们一一不相识,没固定位置,马路边,公园里,公交站,超市,或者楼道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就像不起眼的小野花,星星点点撒在各个角落,卑微却清新,点缀着大地,净化着空气。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左手老石

下一篇: 蒲公英的童话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城郊新居民生活略影-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