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靠山黄第六代传承人乔社斌先生的艺术人生

靠山黄第六代传承人乔社斌先生的艺术人生

作者:杜长军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背靠大山,面向伊河吼出心中的快乐和悲伤,伴随着山中的条条小溪,山崖中冲出的哗哗泉水,鹅卵石撞击的美妙旋律,形成了完美的戏曲艺术一一豫西调靠山黄。

豫西调靠山黄,其前身叫靠山吼。经过六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把地域民俗文化推向了戏曲艺术的颠锋,正是这些历史,这些点点滴滴的民俗文化汇成了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了河南戏曲文化艺朮的发展。成为河南省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我与靠山黄第六代传承人乔社斌先生有着千丝万绿的联系,先生是我父亲的望年之交,同在商革委工作,很欣赏他即恶如仇,无话不讲的性格和他的文笔能力。在此期间,他热情工作,钻研文学,所撰写总结的一些典型经验材料,曾在《河南日报》、《人民日报》上发表,在全国、全省性会议上交流推广。一九七五年我到大坪供销社办公室当秘书,经常组织职工学习,有一次到上级开会。才知道松锋就是乔社斌先生,是名符其实的“松峰一支笔”。而我真正与先生一起共事是在一九八三年以后,一九八三年全县基层供销社进行体制改制,实行选举基层供销社主任。先生作为工作组副组长进住大坪,当时组织部门还没有从文革遗留的产物中解脱出来,认为应先提名然后选举,付合党的干部任免成序,而这种提名往往加杂着意识形态的观念,而先生力住组织不提名,进行海选,在这种背京下我才受命为供销合作社主任。一九八四年九月间,作为供销社改革后的姣姣者。和先生组成工作组进住城关供销社,后先生当了主任;我当了书记。我们在一起共事如同一种艺朮享受,谈笑风生间一切万事大吉,把聪明和智慧发挥的淋利尽知,我也从中受益非浅。好景不长,先生调回了县社机关,而我也奉命调田湖任职,先生一直在机关和主要领导那里吹风说我很有工作水评之类的话题,是我调任二轻局长的主要起因。二00八年我退二线之后,我们共同受聘于龙宇文化传播公司,我任总编,先生担任艺术总监。我们才真正成为一对自由合作的黄金塔垱。我们举办嵩县《嵩县伊水之声》擂台赛等不同形式的各种大型文化比赛项目,一切比赛规则由先生确定,我负责拉赞助,比赛期间观众常常有万人之多,声势之大前所未有。极大的推动了嵩县文化艺术的发展。在进行表演展示的同时,先生全身心研究靠山黄,挖掘整理资料。先后书写论文十多篇,刊登在文史资料等刊物上。自费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过县市的批复,目前正在审报省级。很多人对此有看法,认为闲着没事干,钱没处化。这些人都是鼠目寸光,中华民族五千年常胜不衰,正是由于我们民族文化传承,正是由于我们文化精英们千百年来的无私奉献。正是由于这些点点滴滴的民俗文化汇集成中华文明。是我们文化古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

这几年我和先生合作编撰了《嵩州博览》、《嵩县旅行指南》、《人文嵩县》、《嵩县古志选》等地方性文化书籍。先生资深的学识,睿智的论段受到了诸多文友的赞许,为弘扬嵩县历史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还协作办红白事,特别在供销社系统,谁家办红白事没有先生参于,那是很没面子的事,而先生为人办事很负责任,事必亲躬,大小事情都办的风风光光,顺顺利利。

我与先生随是望年之交,但长时间在一起共事,政见一致,人生价值观相同,在我的心目中先生为人正直。待人忠厚,德才兼备,诚恳兼让,善于处事,公道正派,刚直不阿。他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有坚强的政治和政策原则,他正直、阳光,表里如一,言行不二。凡是他工作过的地方,都对他十分崇敬,真是谠论流辉,广得赞誉。

因而,我与先生成至交,成兄弟,请同手足。对先生的艺术人生了如指掌,

先生一九四八年出生在美丽的伊水之南,外方之山,陆浑湖畔的反坡镇温泉,字“孝义”,笔名“松峰”,艺名“罗汉”,一九六八年参加工作,在县社机关退休,讲师级职称,现为“洛阳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嵩县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嵩县文化艺术联谊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嵩县龙宇文化传播公司艺术总监”、“豫剧豫西调靠山簧研究学会会长”、“洛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靠山簧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人称当代“钢腔靠调王”。

先生一九五三年随父乔文朝学习豫西老靠调,边上学边学艺,苦练童子功十三年,并得益同门师叔马国贞、罗堂等名艺人传教,深得靠调真传。十余岁登台演出,小有名气。师辈起艺名“罗汉”,寓意神戏童。不巧的是,在先生初有戏曲文化成就之后,凭着他敏锐的洞察力,政治责任感和他的文字能力,意外的收到了商革委录干通知书,于戏曲艺术风马牛不能相及。以至后来博击于商业管理。在工作之余,他坚持自学自练老靠调,与嵩州老艺人们保持着亲密的联系,与嵩县豫剧团两代演员们交往深厚。一九八0年前后,传统戏开放,酷爱戏曲的乔社斌先生,以传承靠学为己任,刻苦钻研靠调声腔,并得益靠门五代名家、豫西调代表人物曹天社的倾情指教,使其日渐成为嵩州戏曲界的靠调行家。一九九六年以来,潜心研究靠学,他遍访靠调老艺人,同老艺人曹天社、原县委办副主任王献斌、弦乐艺人崔长寿、社会名人张金保等百余人,发起创办“嵩县文化艺术联谊会”、“豫剧豫西调靠山黄嵩县研究学会”,组织策划全县“戏曲大赛”、“唢呐大赛”、“广场文化”、“伊水之声”戏曲擂台赛、“少儿才艺大赛”、“嵩州梨园”等擂台赛,并分别担任执委主席或秘书长,为活跃嵩县戏曲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深入街头农村、机关学校、军警驻地、敬老院慰问演出,还多次到周边县和古都洛阳演出,广受好评。他宽厚明亮、苍凉悲壮、激情高亢的豫西大本腔唱法,声传河洛,近年演唱一千余场次,当地人称“钢腔靠调王”。

乔社斌先生从历史、文化、艺术三个方面研究靠学。经过二十一年的日夜艰辛,较为系统、全面地整理撰写出豫西靠山黄跨越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个历史时期,经历四百余年的文史、艺术、人物资料。他所整理撰写的《靠山黄渊源四百年史略》、《豫西老靠调选》、《渊源嵩县的靠山黄》、《嵩县戏曲艺术》、《嵩县文艺团体》、《靠山黄名剧选编》(共二十一册)等文史资料、戏剧资料、演唱资料、“非遗”申报材料,得到省市县专家学者肯定。嵩戏靠山黄申报“非遗"保护,被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遗”保护名录。国家重点社科项目《中国戏曲文化》第一副主编、《中原戏曲文化》主编、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马紫晨,同其助手中国音乐学博士研究生吉莉一行,于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专程来嵩,考察调研靠山黄源头资料,而后有全国十余所著名院校部门学者组成的靠山黄研考团队先后四次来嵩登门专访,肯定其研究成果,认可了嵩县靠山黄的源头地位,先生纯正地道的靠山黄原生态声腔,受到赞赏。

近十多年来,先生数十次获得县市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授予的优秀组织奖,表演艺术奖。并在“梨园春”豫西分会组织的豫西传统戏大赛上,获演员奖第二名,在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演出,获每日一星奖,还多次得到县、市电视台、新闻媒体的专题采访。他演唱的《关公过江》、《困狼山》等靠调名段,在嵩县网、洛阳网、洛阳晚报上得到高度评价。《洛阳日报》人文河洛栏目,于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对嵩县靠山簧作了专题报道。二0一七年一月十七日至三月十四日《洛阳晚报》周二版“经典洛阳栏目”,以“靠山黄与豫西调”专题连续报道八期。乔社斌先生学靠调六四年持之以恒,研究靠学二十一年乐此不倦,为河洛人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靠山黄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已入录洛阳市文艺人才库。二0一一年电影“那是说着玩的”在嵩县开排,乔社斌作为嵩州老艺人与国家著名影星郭达配演对手戏,为嵩州影视开启了新篇。央视一套导演马涛,主持人啊丘来嵩录制乔社斌先生清唱的《拜伊尹》,在央视一套二0一四年春节特别节目中播出,提高了嵩县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言之易,行之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先生是一位有民族文化艺术的探索者,我敬佩他对豫西调靠山黄历史文化艺术的痴迷、执着和传承的精神,有人说的比干的好,有人干的比说的好。我们都希望于干的比说的好地人,我们的民族才会繁荣昌盛。回首远望,固本守源,高思云端,脚踏实地,功深百炼而厚积。希望先生迈步高楼,以史鉴今,多层次、大视野梳理豫西调靠山黄文化艺术蕴含的厚重内涵,弘扬文化魅力和精神风采,传承豫西调靠山黄的人文精神和民族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

今年是先生古稀寿辰之年,赠诗二首,以祝寿诞之乐。

贺寿

子牙渭水垂钓闲,罗汉古稀庆华诞。

既往砥砺冬己去,老骥伏枥颂河山。

求索艺术数十春,传唱靠调乐百年。

天遐福寿夕阳红,生辰吼来笑开颜。

故里温泉,

梨园情,

国需经贸出仕。

松峰袖舞揽双辉,

靠山黄豫西调。

六代传承,

快乐一生,

古稀仍在吼。

再笑百年,

莫管他人评说。

弹指耳顺春秋,

父亲忘交,

少以叔相见。

同朝共勉呼兄长,

偷来腹中经典。

游离群僚,

奈岁月蹉跎,

花甲感悟。

逢君华诞,

祝愿福寿海山。

2017年12月

此文刊载于《豫西靠山黄》一书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太极山祖师庙

下一篇: 龙兴寺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靠山黄第六代传承人乔社斌先生的艺术人生-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