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从此不闻知了声

从此不闻知了声

作者:伏牛狼

前不久下乡九皋回来晚了些,沿嵩汝路返城,而八达河在新雨而后,明显涨水了。不大的林子,居多是杨柳树,连片成林,村庄就隐在其中。这没啥好奇怪,完全是农村的最常见的景象。

然而,我,不我们一车人都震撼到了!原来,每一片林子里,数不清的电灯还有手机灯都在找同样的东西——不会飞的知了,学名叫蝉,夏日鸣蝉,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哪怎么会震撼到呢?

因为那场面太过壮观,不是亲见无法想象。绵延数里,忽上忽下,闪烁明灭的灯光,不是一个,是几十个,上百个,不是一群,是几十群,数百群的人,在杨柳林里扫荡,万众一心去逮来不及脱壳的蝉儿!而且,只要发现一个就逮住一个,不会飞的家伙绝对跑不了的。“这样不停歇逮下去,蝉这玩意总是会绝的”!听同车的这样说着,心不禁有戚戚然。我们在说着知了的“前世今生”,没有科普的意思,顶多是人文关怀吧。

就在几天前,妻子不知从哪里弄来了“知了”油炸了吃,也吃不出啥好味道。想想蝉从卵到拱出地面再到树上,据说要整整四年的光阴;等到长出翅膀飞到高高的树梢,一阵又一阵发出夏天合奏的最高音,不问为什么就想知道这个过程要经历多少我们不懂的艰难?一句广告词说“懂自然,自然好”,一下点到“从此不闻知了声”穴位上了。人可以肆无忌惮吃掉想吃的,还美其名曰“万物皆为我所用”,并且是物尽其用,无所不用其极!小小的知了算不了什么,尽可以忽略其在生物链中的地位,就是从此听不到蝉鸣,难道夏天就不来了吗?更何况还有知了是树的害虫这样充足的理由,大可以放心大胆吃下去。因为,是在吃害虫。可是,还没来得及查,甚至于不愿再去查这种自命清高的蝉儿到底有没有天敌!也因为有了答案,那就是我们人类自己。既然能在自然界生存到现在,就有其生存道理;无需解释,无需理由。我们就为好这一口,灭绝的物种还少吗?吃出的灾难还用多说吗?原来留口德,不仅说好话善言,还要忌嘴尽量少吃“野味”,动辄以舌尖上的快感为幸事……

在车上我就说要写写“知了”,写写如此这般的昆虫。冷不丁蹦出一句“从此不闻知了声”,可就是再无下文了。独句,如何敷衍成文呢?而这个触点隐隐疼了心,不愿放弃。

不明白先人们为啥用知了命名这种昆虫,知和未知,了犹未了,但不是浅显的高声吆喝的“知道”,是否这样的思绪和心结呢?忽然想起“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诗句,是骆宾王《在狱咏蝉》的境界。这位身处狱中的初唐诗人为蝉唱了一首赞歌,在诗序中慨然写到“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当时老师有没有讲蝉的自命清高记不得了,确切说也不知道有诗序!天人合一,超然物外,活的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的知了,原来如此。豪气干云的骆宾王在“狱中咏蝉”中,一下子超拔了为人处世的高度,和蝉有了心灵的沟通,寄托了他自己的人文情怀——处乱不惊,宠辱皆忘;此心若斯,信不信高洁,由他去吧……

记得小的时候,和小伙伴一起逮鱼摸虾,在稻田里逮过青蛙就地用小铁罐兑点青盐煮了吃,但从未掏过鸟窝吃过鸟蛋,玩的开心,无拘无束所以至今还记得,那些情趣历历如昨,还是一幅幅连环画儿。至于说为啥没吃过蝉蛹,真说不清了!小孩子家也不是逮住啥吃啥的。那年月不是挨饿嘛,填饱肚子也不需要理由的。而母亲会在夏日雨后,逮了癞蛤蟆做偏方治我的气管炎,居然也治好了,到现在没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偏方治百病,管用就行。硬要讲清科学道理,说不清道不明又能怎样呢?

就是一篇文章中写的一个腰弯的快挨着地了,仍然准确地黏知了,也并非为了炫技,只是为了生存,只是唯手熟尔!奇葩不是规律,也不是常态。拿奇葩说事尽管有说服力,但并不能以偏概全。而这是哲学层面的意思,言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写到这里,就觉得“从此不闻知了声”真不是孤句绝句,一个物种绝灭与否,往往在其有用与无用,这也是常识。不贵难得之货的自律,不坚挺物以稀为贵,用普惠的法则,芸芸众生自然各行其道,相安无事了。

窗外,知了高一声低一声,无所谓喜,亦无所谓悲。记忆深处的“池塘边的小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依然沁人心脾,依然如诗如画……至于说我的“从此不闻知了声”,也该回到顺其自然的道上,忧心如焚也罢,杞人忧天也罢,无非一种情怀在焉。有诗云儿“山高水长无沧桑,清风明月五谷香。卧看牵牛过星河,高树枝头知了多。大雨时行起彩虹,物候相向不奈何”!

+阅读全文

上一篇: 给孙女起名记

下一篇: 重温捧书的感动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从此不闻知了声-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