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忆下乡工作队

忆下乡工作队

作者:卢平记

六七十年代,我在上小学时唱的一首歌,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歌词是:工作队,下乡来贫下中农笑颜开,阶级队伍整顿好,地富反坏又垮了台,垮了台。

说实话,在那充满政治色彩的年代,只要国家有重大政策变化或政治运动到来,作曲作词家们就会迎合当前的政治形势创作出适合运动的歌曲,也就是从那时起,至上而下逐级往下派的工作队不计其数,省里往市里派市里往县里派,县里往公社派,公社往农村生产大队派,走一批来一批,走一批来一批。当时工作队员们的任务是:一、帮助各级政府搞好政治运动,落实当时党的中心工作和任务。二、是到农村者,是帮助农村如何搞好各项运动的同时促进农村如何改天换地学习大寨。三、是了解民情并向上级反馈农村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但也有临时的工作队,如三秋工作队、抗旱工作队、移民工作队等等。

当时,我们库区乡在望城岗大队和全县农村一样,从那时起,先后来的工作队队员也是这个住几个月或半年刚走了,就会重新再来一个或两个继续住下工作,在我的记忆中是六六年初也是到我们大队住队的工作队队员是姓郑,名字我记不清了,胖胖的个子不高,但口才不错,他是县里某个单位的干部,当时村里的干部说他是片长。因为虽说住在我们大队,但还是负责下村大队和梁园大队这一片,所以说都认他是片长。住了不到两个月就调走了。当时我们不知道是啥原因,光听大队干部开会说,他执行的不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所以才突然调走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又回到我们大队接受了革命群众的批判。

六十年代末一直到文革结束,陆陆续续断断续续到我们望城岗大队住队的工作队员将近有十几位同志,他们的名字叫张坤、李明关、张海仓、刘才俊、睢长有、卢石战、付起成、杜红、李敬学、郭元新、郭六团、李双聚。因当时我家有多余空房子,再加上卫生条件相比而言较好,所以来我们大队队员大部分先后都被大队安排到了我家住宿及办公。那年代不像现在,大队立有火并有专门做饭人,想吃啥做啥,那时下乡住队的工作队员全部被大队安排到农户去吃饭,今天去这家吃明天被安排到那家吃,不管到谁家吃,农户们也是尽最大努力让住队干部们吃饱吃好,按当时的生活水平,一般都是素老面条,条件好的也会煎两个鸡蛋吃捞面条或是玉米糁汤花卷馍和少量白膜,喝玉米糁汤基本没有熟菜,一般都是腌个红、白萝卜丝当就食。住队干部到谁家吃饭每顿饭四两粮票、一毛钱,每顿当时付清。有的农户想着干部们来我家吃顿饭不好意思收钱、不想收。但最后都被主队干部婉言谢绝。

说句实话,那时期工作队队员们,确实是政治上、工作上向上看、生活上穿戴上向下看,思想觉悟是相当高的。有个别住队干部冬天穿着和老百姓一样的撅肚子粗而小棉袄,脚穿一般尖口布鞋,他们不亮身份根本看不出是干部还是老百姓。他们如回公社或县上汇报工作,有自行车的骑自行车去,没有自行车的不管十里八里全部都是步行走着去,他们在农村的生活条件和住房条件,可以说远远不如当时机关单位的条件,但他们以农村为家安心工作。从无人叫苦叫累,没有一点怨言。

工作队员到我们大队后,白天有时与老百姓一起下地干活,有时利用空闲时间走访群众促膝谈心、拉家常、问长问短平易近人、了解民情。晚上回到住室,进行总结撰写材料。国家如有中心工作要搞或是有啥运动,工作队员们就会发动群众组织学习、传达精神、把握方向,做到了运动即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即发动了群众又能教育群众,最终达到了上级满意和群众满意。工作队员在我们大队陆陆续续住了好几年,经历了“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一打三反”运动,政党建党运动,以及“反击右倾翻查风运动”,但在工作队员知道安排下,没有发生违法乱纪现象,更没有意外事情发生。特别是一九七三年的移民工作队,确实任务艰巨、难度大,有的想留,有的想往外迁移,想留的农户条件不够,想向外迁移的农户条件也不够,这就需要队队员耐心说服和苦口婆心做更深更细的思想工作,通过工作队员们几个月的说服教育,最后基本达到预期的结果,使走着满意留者安心。当时的大队干部和社员群众也一直夸奖说,现在的工作对与咱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认真一丝不苟,还能给老百姓解决困难,真是毛主席的好干部。

卢平记

20184月30日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忆下乡工作队-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