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百合记

百合记

作者:罗飞

今天在街上花卉市场逛,被三株开得十分漂亮的花吸引了眼球,三株花,长像相似,分呈三种颜色,分别是大红、橙红、黄,感觉十分的熟悉亲切,就试着问卖花的女子,这是百合吗?女子说:是。我激动地说:这百合可是嵩县的特产,在清代,可是咱县的贡品呢。卖花女子讶然地看着我:还有这事?

不知从何时开始,嵩产之百合被列为向皇宫进贡之贡品。百合是一味中药,药用部分是其干燥肉质鳞叶,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效。《本草述》:“百合之功,在益气而兼之利气,在养正而更能去邪,故李梴氏谓其为渗利和中之美药也。”(本段引文均据康基渊版《嵩县志·物产说》)在嵩县西南山中邃骨腐壤、人迹罕至处,百合“积十余年实乃大如拳”,山民“掘百合度日”。这样的百合,自然得到药家的青睐,“百合之名乃四出,求百合者必于嵩”。山上百合本自不多,经不起采挖,“不产百合之近地更苦无以应命”,面对皇宫年年催缴进贡,“细民语及百合而心悸也。”

乾隆二十八年(1763)十二月,嵩县调来了位贤知县康基渊,一到嵩县,他就扑下身子访贫问苦,兴修水利、修建社学、编修县志,走遍嵩县角角落落。为解决嵩县“黧首霉脊之山民”进贡百合之困,“绝胥役之忧,抒贫民之患”。康基渊想到通过人工种植的办法来增加百合产量。毕竟百合是贡品,能不能发展人工种植,还要经上级批示,为此,他专程前往拜谒巡抚欧阳永裿。欧阳永裿也是位有为的官员,对他的的想法表示肯定和支持,“又复谆谆告诫”。于是康基渊“乃购得西郊李湾地四十亩于百合为宜,分为六区,每岁可产千余斤,届五年一取,取复播种,周而复始,凡阅二年而乃全,阅十年而取再周,惧急之而仍扰也。渠引贾寨水,防其旱。募园夫四名,给工食以耑其任。乙酉秋,更建亭坊,树柳艺桑,凿池以为久远计”。百合园年产百合千余斤,解决了嵩城百姓纳贡之困。

百合成长起来后,花色有红有黄,“至若花开熳烂,夜香远彻,林亭游观之适,亦境内所罕有”,乃成为嵩县士子游女往来的胜景之地。康基渊的老母亲,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夏天常来园中纳凉,“时太夫人迎养在署,夏则清暑亭中,四郊妇女咸来起居。太夫人教以蚕桑之法,由是蚕丝之利甲于旁邑。”老太太是在儿子康基渊来嵩后第二年被接入嵩县的。嵩县百姓得知康县令老母亲来,“嵩民鼓吹出迎百里不绝”(《康基田年谱》)。这样百姓自发的、热烈的迎接场面,在嵩县怕是亘古未有的,足见嵩城百姓对康基渊这届县令的喜爱和肯定。在这样亲切的气氛中,老太太把嵩县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嵩县的百姓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在百合园中和当地妇老围在一起,教蚕讲织,打成一片,度过了人生最幸福的晚年时光。两年后,“太夫人卒,士女临奠数千人,即亭中设木主以祭”,足见嵩城百姓对老太太的喜爱。

老母去世后,康基渊也以丁忧去官,离开嵩县,自此百合园逐渐零落,以至无迹可寻。然那一片百合花海和花香,至今令人向往。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百合记-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