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张爱玲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

张爱玲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

作者:刘选

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还是男人,永远,永远。

——张爱玲

任何女人生命的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男人出现,比如父亲、兄弟、丈夫等。民国才女张爱玲的生命中,有三个最重要的男人,这三个男人,影响了她的一生。

一、父亲张廷重

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是清末重臣李鸿章的外孙,出身于官宦家庭,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章,一心想通过科举走向仕途。不幸的是,命运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成立,再到新中国成立,这几次历史巨变,对一个受旧式教育的人来说,是残酷的,就像一个个巨浪,打得他晕头转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尽管精通英文,能读会写,甚至会用打字机打英文函件,他还是没能力走出家门去自谋生路,只能萎靡地坐在祖宗的基业上,坐吃山空。一个人,失去了人生的方向,生活也就没有了动力,剩下的,也许就是混日子,得过且过。年纪轻轻,吸大烟、纳妾、嫖妓、赌博无一不沾。尽管如此,相对来说,张爱玲的幼年生活还是比较幸福的。她真正的不幸,是在父母离婚后。

幼年时期,张家的生活并不拮据,张廷重却不想在女儿的教育上花钱。爱玲十岁时,他不送她进新式学校,母亲偷偷地把她送到当地教会办的小学,还为她请了一位白俄教师教钢琴。母亲出国后,他嫌学费太贵,不想负担这笔费用。爱玲每次要学费,都会遭遇拖延,“我立在烟铺前,许久许久,得不到回答。”钢琴课被迫终止,张爱玲钢琴家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也许,在幼年张爱玲的心里,对父亲的怨恨,就是从那时开始滋生的吧。初中毕业后,小小的她,已经开始着手规划自己的未来:想去英国留学,还想学卡通画,把中国画的风格介绍到美国去。“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中学毕业后,母亲为爱玲留学的事,找父亲谈,父亲避而不见,留学梦也随之破灭。而他自己呢?天天躺在烟榻上吸大烟。“每天的伙食有鸡有鸭,炒蛋要用新鲜的香椿芽,夏天一定要吃海瓜子,还买进口的火腿、罐头芦笋和罐头肝肠。喜好进口车,总是不断地卖旧车换新车。”张廷重,其实是一个极其不负责任的父亲。

孩子,都需要一份来自家庭的爱和温暖。幼年的张爱玲,尽管衣食无忧,然而,家庭的爱和温暖,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不能给她。从四岁起,母亲远走他国,母爱也变成了一个遥远而不可及的梦,得到世俗的母爱,也变得遥不可及。张廷重,更不懂天伦之爱,从来没给过女儿应得的父爱。再婚后,也没注意到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有多大,更想不到对她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张爱玲一直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成长的烦恼没人知道。因为去母亲处住了两周,父亲居然说:“你多年来跟着我,被养活,被教育,心却在那一边。”做父亲的,难道不懂,孩子同样也需要母亲的爱?非但如此,由于后母的挑唆,张廷重不分青红皂白,揪住女儿的头发就是一顿拳脚,一边吼着:“今天非打死你不可!”还扬言说要用手枪打死女儿。为了防止她逃走,张廷重把她被软禁在楼下的一间空房里,长达半年。在此期间,爱玲得了痢疾,父亲没有给她请医生,也没用药。此时,张爱玲对父亲的怨恨,怕是难以愈合了,父亲的家,在她心里,已经成了一座寒气逼人的监牢。

缺少爱和温暖的家庭,对18岁的张爱玲来说,已没有任何吸引力,所以,她选择了逃离,义无反顾。走出家门的那一瞬间,她体验到的是雀跃般的快乐。倔强如张爱玲,一旦走出家门,就不会再回头。割断了与父亲感情的纽带,也割断了她生命的根,意味着她从此失去了内心安稳的依持。

父爱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张爱玲性格的不健全。她内向,怕见人;动手能力差,不会削苹果,不会打毛线;在一间屋里住了两年,居然不知道电铃在哪儿,连续三个月,天天去医院打针,还是不认识路------在世俗生活中,她是一个“废人”。母亲毫不掩饰对她的失望:“我宁愿看你死,也不愿看你活着使自己处处受痛苦。”

二、初恋情人胡兰成

胡兰成出身普通农民,幼时家境贫寒,据说只上到中学二年级。贫困的家境,让他尝尽了世俗的冷眼和世态的炎凉。1932年,结发妻子玉凤去世,对他打击很大,“我对于怎样天崩地裂的灾难,与人世间的割恩难爱,要我流一滴泪,总不能了。我是幼年时的啼哭,都已还给了母亲,成年的号泣,都已还给了玉凤,此心已回到了如天地之不仁。”此后的胡兰成,除了他自己,不会再爱任何人。张爱玲遇见胡兰成,并与之相爱,不能不说是一个错误。

1944年,24岁的张爱玲,已经在上海红遍了半边天。也许是天意,一向孤傲、连弟弟见一面都很难的张爱玲,却神使鬼差地屈尊去看胡兰成。这么一个出身高贵、大红大紫的作家,在胡兰成眼里,却是一个“内向、忸怩、不漂亮、个儿很高的、幼稚可怜”的女子。这次见面,他们相谈甚恰,竟然谈了五个小时。内向孤傲如张爱玲,与一个初次见面的陌生男人畅谈五个小时,是很难想象的,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吧。此后的日子,如一切相知、相恋的人一样,张爱玲慢慢陷进了爱情的漩涡。

毫无疑问,胡兰成是懂她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也许,就是这一个“懂得”,就是张爱玲爱上他的最大的理由吧。茫茫人海,找到知己本已很难,对内向孤傲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无疑,张爱玲是找到了。

张爱玲从小生活在一个缺少爱和温暖的家庭,她潜意识里喜欢能够懂她、又能给她呵护的父亲般的男人。比她大十四岁的胡兰成,很容易地走进了她的生活。

有目的的爱都不是爱。为了这份爱,她可以什么都不要,甚至名分。“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儿来来去去也可以。”她不是不知道胡兰成有老婆孩子,她相信,只要有爱,就值得。

1944年,为了跟张爱玲结婚,胡兰成跟他的两位太太离婚。同年八月,胡、张二人结婚,胡兰成三十八岁,张爱玲二十四岁。没有仪式,也没有法律手续,只有一纸婚书:胡兰成张爱玲鉴定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是张爱玲写的,后两句是胡兰成续写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是女人对爱情和婚姻最普通的期待,也是胡兰成给她的爱之承诺。然而,嫁给日伪文人,还有什么安稳可言?何况当时日本的失败已成定局,这一点,沉浸在甜蜜爱情里的天才女人是看不见的,胡兰成在她眼里,高大得足以遮蔽一切。“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婚后,他们有过一段短暂的普通人的幸福生活,一起上街买菜,亲自做饭。就是这么简单的生活,对她来说,也是奢侈。大历史不由分说席卷而来,摧毁了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梦想。知道他们相处的时日不多了,爱玲说:“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又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事实证明,这是张爱玲的一厢情愿,因为胡兰成的滥情,他们的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

1944年,胡兰成前往武汉。不到一个月,就同一个叫周训德的17岁的护士好上了。日本投降后,胡兰成亡命天涯,逃亡的路上,借住在朋友斯家,又勾搭上了斯家的姨太太范秀美。可怜张爱玲,还天真的以为她的夫君是多么的爱她,他们的婚姻是多么的牢不可破。对胡兰成的牵挂,促使她不顾长途劳顿,千里迢迢去温州找他。

现实的残酷,又一次摧毁了她。胡兰成见到张爱玲,没有患难夫妻久别重逢后的喜悦,不高兴地训斥道:“你来这儿做什么?还不快回去?”千里迢迢,一路艰辛,看到的只是一张冷脸,和自己的丈夫跟别的女人生活在一起的事实。

“你决定怎么办?要是不能放弃小周小姐,我可以走开。”那么聪明的女人,丝毫没有看出,曾经信誓旦旦的丈夫,在小周之后,又“爱”上了斯家太太。当她要胡在她和小周之间做出选择时,说什么也想不到,他居然说了句:“好好的牙齿,为什么要拔掉?要选择就是不好。”胡兰成一把扯下斯文文人的面纱,流氓的嘴脸一览无余。

“与你结婚时,婚帖上写现世安稳,你不给我安稳?”内向的女人,依然幼稚地认为,能找回自己的爱情。殊不知,男人的爱情誓言,都是写在沙上的,滥情如胡兰成,怎能把他说的话当真?

“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但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离开的那天,下着大雨,她独自撑伞站在船头,对着滔滔浊浪,亦是泪如雨下。

回到上海后,痛苦得吃不下饭,听到京剧里唱须生的声音像胡兰成,眼睛里立即有泪。“那痛苦像火车一样一天到晚轰隆轰隆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而胡兰成,一点都没在意她的痛苦,仍旧有意无意地刺激她。此后不久,范秀美怀孕了,胡兰成安排她去上海打胎,写信让爱玲资助钱;年底,胡兰成再去温州,途径上海,在她那儿住了一夜。晚饭后,他把自己与范秀美的事原原本本讲了出来,还问她对《武汉记》(胡与小周的情史)的印象如何,丝毫不顾及她的感受。第二天,胡兰成去她的房间告别,张爱玲从被窝里伸手抱住他,泪流满面,只叫了一声“兰成”。绝望,溢满了整个房间,而胡兰成,丝毫不为所动——他已经不爱她了。

胡兰成,粉碎了张爱玲对爱情与亲情的幻想,从此,一代旷世才女萎谢了。萎谢的不仅仅是生命的激情,还有才情。此后,她再也没能写出前期那么好的作品。

三、知心爱人赖雅

1955年,张爱玲去了美国。在那儿,三十六岁的张爱玲,遇到了赖雅,一个六十五岁的美国老头儿,一个真正懂她、爱她的男人。这,也许是上天对她的眷顾吧。

费迪南·赖雅,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他生性好动,兴趣广泛,除了文学,还喜欢棒球和摄影。曾在麻省理工大学任教,后辞职远赴欧洲,参加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回来,放弃了职业,当起自由撰稿人。他骨子里狂放,喜欢漂泊不定的生活,他的大半生,一半时间在周游列国;一半时间待在国内,为好莱坞写电影剧本。遇到张爱玲时,赖雅已经六十多岁了,身体开始走下坡路,所写的作品大多不能发表,贫病交加。

真爱,在这对年龄相差二十九岁的恋人间燃了起来,势不可挡。

张爱玲初到美国,经济很是拮据,尽管如此,还经常接济赖雅。1956年,他们举行了异常简单的婚礼。从此,开始了真正相濡以沫的生活。

婚后不久,赖雅中风住院,身体变得很虚弱,连日记都不能写。爱玲整夜守在床前,悉心照料。病重的日子,他仍强作幽默,告诉爱玲他不会死,不会把她一个人留下。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赖雅奇迹般的好了起来。

经济压力依然很大,生活依然清贫。然而,这并没影响他们的幸福,他们用心经营着这份爱。经过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们深知,对方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是何等的重要。有一段时间,他们租住在一个小镇的公寓里,因为没有钱,他们去附近住户摆的“庭院小摊”上,挑选便宜的生活用品;住的公寓实在太旧,她用手帕把头发包好,穿着赖雅的旧睡衣,亲自充当油漆工;他们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写作,一起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一起去看电影------

1958年,三十八岁生日时,赖雅为她准备了蛋糕和红玫瑰,张爱玲感动不已。晚上,赖雅为她做了肉饼、青豆和米饭。饭后,爱玲穿上昔日的盛装,两人手拉手去了电影院。爱玲说,这是她一生过得最快乐的一个生日。那么骄傲的女人,所需要的无非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普通人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生活又露出了狰狞的一面。与张爱玲长期合作的电懋公司面临倒闭,他们失去了经济来源,赖雅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1963年,赖雅从图书馆回来,跌了一跤,摔坏了股骨,又一次引发中风,行动不便,近于瘫痪。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了张爱玲的身上。她一面更加辛苦地写作、翻译,一面照料丈夫的饮食起居。两年后,病情严重到大小便失禁。她先后在迈阿密大学和赖德克利夫担任驻校作家,不放心赖雅由别人来照顾,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亲自照顾。一个不懂世俗、不会生活的女人,这时表现出的坚韧,让人动容。她知道,丈夫的生命不长了,她要坚强地扶着他,直到最后。

赖雅瘫痪在床的四年里,张爱玲顶着沉重的经济压力,不离不弃地照料着他的饮食起居,其中的艰辛,不是每个女人都能承受得了的。

1967年,赖雅走完了他的一生。张爱玲紧紧握着他的手,没有眼泪:他到底是把她一个人留在这世界上了。

这个男人,在她孤寂的生命中,给了她爱和亲情,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尽管十一年的相知相伴,有无数的挫折与磨难,但他们是幸福的。

赖雅死后,张爱玲依然读书写作,却对世界关上了心门,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张爱玲却说:“我有时觉得,我就是一座孤岛。”

在张爱玲生命的不同时期,出现的这三个男人,决定了她一生的命运。父亲张廷重和初恋情人胡兰成,对她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前者直接造成她性格的不健全,使她小小年纪就开始冷眼看世界;后者摧毁了她生命的激情,使她本已冷漠的心更加冷漠。而赖雅的出现,是上天对她的慰藉,让她在这个冰冷的世界上,感受到了些许的温暖,尽管短暂。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女人的美

下一篇: 阿满爷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张爱玲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