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六月登太行

六月登太行

■ 杨德云

退休后,登山是我的最爱。前几天,我和一群老友去登城西的太行山。

在桑园下车后,我们抬头望山,但见树木不见山,用手扒开葛藤,沿着羊肠小道往上爬,钻进了桑园的古板栗林。这片千年古板栗林,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这正是栗树开花的季节。微风一吹,一寸多长的栗须一摆一摆的,栗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呼吸的都是香,真是个天然氧吧,我们放慢了脚步。

我们在林中穿行。合抱粗的老栗树,有的苍龙多筋,像老牛一样斜卧山林;有的历经沧桑,树干都烂空了,顽童在树洞里捉迷藏;有的弯弯曲曲像驼背的老头,但还抖擞精神。那屈曲盘旋的虬枝,嶙峋的树干,是一幅天然画卷。

快到山顶,一座坐西朝东的寺院映入眼帘。庙门上写着“福兴寺”三个金色大字。也不知是哪位高僧选的寺址,寺院背靠太行,左有黄华,右有太平。紧靠寺院左边有股泉水,名曰上泉,泉水澄清碧绿。进了寺院,迎面竖着两米高的石碑,福兴寺何时所建失考,仅知元朝八年进行了重修,道人韩资郁(道号灵椿子)在这里作主持。院里有一棵合抱粗的银杏树,苍老葱郁,以宽大的绿荫遮蔽着寺院,在宏伟壮丽的佛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一片诱人的清凉。

佛殿前坐着个白胡子老人,年过古稀,脸色红润,穿着普通,器宇不凡,眉眼间露出一股豪迈之气。攀谈中,他指着一棵粗大挺拔的银杏树说:“这是太行山最古老的银杏树之一。从前桑园村,村东村西两个栗园,村东地平树矮,板栗个小,味苦涩,后来一颗也没有了。村西太行山上,栗林枝繁叶茂,板栗个大,味香甜,板栗园越来越大,几乎到了太行山顶,成了现在方圆几里地的古板栗林。也许是沾了太行山的灵气吧,板栗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桑园板栗远近闻名。秋天是板栗成熟的季节,带刺的圆球似的栗果挂满了枝头,成群结队的人背着长杆来这里采摘。桑园村户户都有板栗园,一年四季都有人来这里收购板栗。板栗是村里群众的一项收入。绿水青山真是金山银山。”白胡子很健谈,心胸里好像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

桑园村山高林密,可有着光荣的历史。1948年,中共太行五地委在古板栗林中召开了本地区以上干部整编会议。

寺虽小,但寺碑记载,山形树态,掌故传说,他都描述的鲜鲜活活,白胡子像老栗树一样垂着长长的胡须,看他的年纪和老栗树一样苍老,我相信他说的都是真的,栗园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到大的破坏,是祖祖辈辈的桑园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古板栗园的一草一木。

我站在寺院高高的台阶上,眼下是一望无际的板栗林,一片淡黄。起风了,林海枝舞叶涌,俯仰起伏,万千树枝就是万千根摇曳的琴弦,弹奏出惊心动魄的交响乐。

向东俯瞰,林州城高楼林立,一排排的楼房鳞次栉比。城北的红旗渠大道,城南的桃园大道,西向太行山延伸,一直延伸到太行山半山腰的红旗渠岸边。白胡子老人说:“夏天晚上,农家乐的生意可好了。有的一家老小来到渠岸边,品尝着风味小吃;有的三五成群,坐在岸边谈古论今;一对对青年男女,买一盘栗子,边吃边说着悄悄话。”啊!枝繁叶茂的板栗林,澄清碧绿的上泉,清粼粼的红旗渠水,健谈的白胡子老人,使我流连忘返。

日落西山,我们踏上归程。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今天,太行的天会更蓝,水会更净。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家乡的山

下一篇: 俺爹是个乡村木匠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六月登太行-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