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风雨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观看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有感

风雨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观看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有感

“艰难岁月里,一群食不果腹的太行山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没有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工具,也没有来自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支援的情况下,花费了将近十年时间,硬是一锤一钎地削平了1250个山头,修成了1500公里的渠道,解决了几十万人吃饭、几十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它是北方群山上的蓝色飘带,更是人类历史上的惊世杰作。”在纪实文学《中国红旗渠》的引言中,这样介绍红旗渠。

看过小说《大国工匠》,我对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满怀期待。走进影院的那一刻,我就被这部电影宏大的气场所折服。壮美的太行风光,激昂的修渠场面,缠绵的儿女情长,悠远的精神之旅,让我内心受到强烈震撼,久久不能释怀。

影片讲述了白志迪饰演的主人公石天林与红旗渠这一伟大工程、精神丰碑难舍难分的故事,波澜壮阔,感人泪下,触动灵魂。乡音不改真情永在。耄耋之年的石天林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林州老家,看到了魂牵梦绕的红旗渠,还有当年一起修渠的老伙计。最后在红旗渠精神的感召下,有心结的老伙计们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影片中,故事情节随着主人公的思绪纵横交错,时而步入当代幸福时光,时而再现当年战斗岁月,视觉冲击力极强,深情诠释了红旗渠精神的时代意义和精神内涵。

那么,何谓红旗渠精神?最经典的定义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修建红旗渠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林县人民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题。修建红旗渠的过程,是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在十年修渠过程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青年民兵冲锋陷阵,林县人民前赴后继,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

可以说,红旗渠始终在提醒着我们,只有抓住了群众的根本需求,才能从群众中汲取磅礴力量,才能创造看似不可能创造的人间奇迹;只有依靠群众、广泛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成功而持久。

“我一直信奉一句话:群众最关心的事,就是大事。林县祖祖辈辈缺水盼水,共产党再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对不住老区人民!”这是被誉为红旗渠总设计师的老书记杨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石天林和他的孙子栓柱一前一后骑行寻访之旅,那一幕时常浮现在我眼前。刚刚看过电影的女儿提议:“妈妈,咱们一起骑行,去红旗渠源头看看咋样?”我说:“行,长江后浪推前浪,红旗渠精神薪火相传,红旗渠儿女奋勇前行。”

在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思想上认识上有了较大的提升。这次看过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后,更是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补足理想信念之“钙”,砥砺奋进,勇于担当,坚守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奉献自我,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增砖添瓦。

红旗渠,翩翩少年,英姿勃发。红旗渠精神,风华正茂,历久弥新。

+阅读全文

上一篇: 老家和老妈

下一篇: 大美母亲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风雨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观看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有感-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