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一只鸡蛋引发的思考

一只鸡蛋引发的思考

近来一直受一个问题的困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当孩子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时,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

直到前几日,我发现了那只被我打在碗中的鸡蛋:

一天清晨,我准备煮茶蛋,发现有一枚的壳裂了,赶忙将其打在碗中。待中午,发现那只鸡蛋已经变了一个模样。我记得刚打在碗中时,蛋黄在中间,蛋清围绕在周遭,现如今,蛋黄与蛋清一边一半,泾渭分明,很有几分太极图的味道。

我愣愣的看了几秒,暗想,蛋黄与蛋清不就是“一”的两部分吗?单有蛋黄,亦或单有蛋清都构不成一只鸡蛋。我们不能在只看到蛋黄,或蛋清时,就自认为看到了鸡蛋的全部。唯有二者兼顾,才是事物的真相。对小的事物,我们可以全观。而宇宙、生命庞杂纷繁,时空斗转变幻,眼观耳闻,常常见一失九,犹如管中窥豹。可见要想观知事物全貌,必然不能被眼前事物所迷惑。

曾子曰,“天命之谓生,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孩子一出生时,没有分别心,他只是率性而为。此时的孩子是既是“一”。事物在眼前如何展现是一回事,而心中如何观想又是一回事。此时的孩子,才不管眼前事物纷纷杂杂,花花绿绿,他们得天地之气,与天地一心,不做任何的考量与计较。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美与恶,善与不善,都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当美出现时,人们兴奋不已,只想一味的强化,一味的宣扬。完全忘记了美的背后是丑、是恶,再美的事物,都不过是一时一地,恒能久已?再恶、再不善的事物,也必然有美好的一时一地。唯有一,是真实的。但我们离开这个真实,心中便会有所执着,而能化解这一执着的,也便只有善意。如果失了善意,我们就必须承受、忍耐这一切带来的结果。

孩子表现好时,无需太过开心,孩子表现差时,无需太过恼怒。那并不是孩子的全部,只是一时一地的表现。我们看到了事物的一面,此时,还应观想事物的另一面,这才是事物的“真相”。以“一”观想万物,方知,佛说“所见皆是虚妄”,是指我们所见,仅仅是一事物的一部分的表象。而我们肉眼所见,也只能涉及至此。表象且是不完全的,在表象背后的真理,又非寻常可知。如果我们能还原事情、事物的真象,我们便不会执着于某事、某物。我们会全然、无执地看待一切,恰如初生的孩童。所以,老子说“如保赤子”。

“天得一以清,地得以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一”是宇宙,“一”是整体,“一”是真相。“一”既是慈悲。

+阅读全文

上一篇: 蝴蝶衣

下一篇: 云梦竹韵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一只鸡蛋引发的思考-最新美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