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欣赏 > 三十年的自行车

三十年的自行车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由于家庭重大变故,我们兄弟姐妹6人,从上海被送回云和老家。大姐、大哥、二哥在县城随祖母和三伯父,我和妹妹分别送给城郊农村家庭,弟弟又寄养在我们家。兄弟姐妹虽然住在三个不同的地方,但相互之间还是会经常来往走动的,我学自行车就是大哥教的。

六十年代初,还很少有自行车,但县城有一家自行车出租行,每小时租金一角钱,店家在账本上记上名字和起租时间就行了。那时县城人很少,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大村庄的人口,相互之间都熟悉,自行车出租也不要押金,从未有过租用不还的事情,再说那个年代人们也交不起押金。大哥比我早就已学会骑自行车,我学自行车都是在星期天,大哥在车行租到自行车后,立即骑到我们家,然后载着我返回县城运动场,即现在的县小操场。大哥扶着车把推着我走,练了一段时间后,从东倒西歪到逐渐平稳,大哥放手让我自己骑,练了几次也就有点会骑了。一般每次都是租一个小时,又没有手表,送回去早了觉得可惜;但超过了一个小时,要多交一角钱,那个年代小孩子有一两角钱就算不错了。所以要抓紧时间练,舍不得浪费一丁点时间。基本上会骑了,却没有自行车可骑,其实就没有到路上去骑过,只是在运动场上转圈圈。

过了几年,是大哥到江西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也就是1966年,我跟随大哥到江西读书。大哥单位有自行车,经常骑车下乡,有时我会乘机在球场上骑几圈,还到路上骑过几次。有一次,我骑车去大嫂家,离县城三四十里的地方,骑到村口转入小路时,一不小心连人带车翻到二三米高的路下灌木丛中,还好没有大碍,但裤子勾破一个大洞。

1972年我参加工作,单位有几辆公用自行车,大家都抢着骑。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是当时人们追求向往的“三大件”,由于物资匮乏,都要凭票供应,一个单位每年只分配一二张票。1976年,单位发给我一张自行车票,我买了一辆上海产永久牌51型加重自行车,171元,时年我月工资35元,需5个月的工资,才够买一辆自行车。那个年代,有自行车的家庭并不多,何况我拥有一辆崭新、黑色发亮的自行车,甭提有多高兴了。从而“永久”成了我忠实的坐骑、最好的伙伴,每天我早早骑着“永久”去买菜、送小孩,然后赶回单位上班;每逢星期天节假日都回老家,携妻将雏风雨无阻,自行车前横杠坐着大女儿,妻子抱着小女儿坐在后面车架上,一辆自行车载着我们全家4人,前面把手上还挂着大包小包,犹如杂技表演。车轮一圈圈地转着,日子一天天地过着,穿过岁月的长河,一路载着爱……九十年代初,我们搬进了自己建造的房屋,离我上班的机关有二三里地。我每天仍与“永久”相依相伴。上班,它载着我到单位;下班,我骑着它回家。无论是睛天丽日还是风雨泥泞,“永久”都与我同甘共苦、任劳任怨。人非草木,焉能无情。“永久”让我争得时间,免遭上班迟到的尴尬,让我轻松便捷,除去了徒步行走的疲乏,我又怎能愧对于它。每次骑车回来,我都要小心地用毛巾将泥土洗净、把水分擦干,一点小毛病及时修理,精心维护。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行车慢慢被摩托车、电瓶车、汽车所代替。2003年,我也买了一辆电瓶车,从而告别了自行车时代。时光流逝,尽管已过去12年,2014年我又新换了一辆电瓶车,但还是舍不得将曾陪伴我近三十年的“永久”丢弃,至今仍停放在杂物间里,每看到它,就会想起“永久”陪伴我三十年的日子,不忘生活的艰辛。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夏游上海

下一篇: 家乡的雪梨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

分享「三十年的自行车-最新美文」到: